詹天佑副手陳西林是咱濱州老鄉!參與修建過新易和京張鐵路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陳西林

在小學課本上有京張鐵路的故事,因而主持者詹天佑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他的副手、咱的一個濱州老鄉,我們也不應該淡忘——從大年陳鎮大年陳村走出去的鐵路先鋒陳西林。他的名字,應該載入濱州交通史。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京張鐵路。詹天佑任總工程師,陳西林任副總工程師。建設消息一出,國人振奮,而外國報刊卻譏諷“中國造此鐵路之工程師尚未誕生”,因為該工程途徑的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艱難異常。但陳西林與詹天佑攜手合作,配合默契,終使京張鐵路於1909年9月全線通車,給中國人爭了氣。

生長於大年陳村的耕讀世家,家裡有養魚池有百花園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京張鐵路青龍橋火車站詹天佑塑像

陳西林(1867年—1946年),字蔭東,原名陳敬翰。在老家大年陳村,鄉親們還是叫他 “陳敬翰”。他咋成為鐵路專家的?

這跟他的家庭有關。陳西林祖父陳遵典勤勞踏實,持家有道,家境富裕,秉承著耕讀傳家的古訓,樂意送子孫讀書。

大年陳村老人陳以成幼年愛在陳家祖宅外玩耍,他回憶:“那屋子佔地10來畝,四周建有院牆,屋南挖了養魚池,村東還有40畝的百花園。”這祖宅後來無人居住,建國後成為鄉鎮供銷社營業點,日後荒廢。

陳家家風怎樣?

以陳西林的大哥陳敬齡為例,他常年住在大年陳村照管祖業,鄰居評價很高,認為他人品頗佳,是有名的“好好先生”。陳以成說:“陳敬齡幹活勤快,為人仁義,待人真誠。給長工送吃食,都是自己吃啥就給送啥,逢年過節還給困難戶送米麵。”

考入北洋武備學堂又轉入鐵路工程科,畢業後被李鴻章派往北洋鐵軌官路總局實習,後成為詹天佑倚重的得力助手

光緒元年(1875年),陳西林入本村私塾開蒙。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秀才。但此後陳西林卻放棄科考,投筆從戎。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錄北洋武備學堂。

這學堂不得了,是當時國內最知名的軍事院校,為李鴻章所創建。該校培養了段祺瑞、馮國璋、吳佩孚、孫傳芳等名人。教學講究“學以致用”,初設步、馬、炮、工程四科,1890年後增設鐵路科。

在那學習兩年後,陳西林學堂考核優等,賞給六品功牌。卻因身體素質欠佳,轉入鐵路工程科就讀。該科聘任德國鐵路專家,教授20名中國學生。這些學生,日後大多成為中國鐵路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兩年後,陳西林學滿畢業,考列優等,賞五品頂戴,被李鴻章派往北洋鐵軌官路總局實習。

在那鍛鍊兩年後,28歲的陳西林與詹天佑結緣。他經津盧鐵路督辦大臣的調派,在留洋歸來的詹天佑指導下幫辦勘測及工程事宜。

詹天佑留美歸來,是當時國內最頂尖的鐵路工程專家。陳西林有幸跟隨詹天佑,學習認真刻苦,深得詹天佑的賞識,成為其倚重的得力助手。

袁世凱命詹天佑、陳西林等建設新易鐵路,這是首條由中國人自行修建的鐵路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中國早期鐵路

1901年,八國聯軍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回京後,宣佈要坐火車去西陵祭祖。她下令修築一條來往高碑店至易縣的新易鐵路,以供祭祖時乘坐。慈禧把修築鐵路的事交袁世凱負責,要求在6個月內竣工。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中國早期鐵路

袁世凱本想請英國工程師主持修路,但遭到法國反對。在英法相持不下的情況下,1902年10月,袁世凱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他和陳西林等人以四個月時間及低廉成本建成鐵路。雖然這條鐵路只有37公里長,沒多大實質功用,但卻是首條由中國人自行修建的鐵路,意義深遠。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1905年,詹天佑面見直隸總督袁世凱要求“請立即調用陳西林”,袁隨即應允

而京張鐵路,更是中國自行修築、完全不用國外資本的第一條幹線。

清廷同意後,袁世凱在天津設京張鐵路局,詹天佑被任命為會辦兼總工程師,決定“此路即作為中國籌款自造之路,亦不用洋工程師經理”。自辦京張鐵路消息一傳出,國人振奮,奔走相告,而外國報刊卻出語譏諷,認為中國的工程師還辦不了這事。

其實,這觀點並非汙衊,因為京張鐵路自豐臺至張家口,全長201.2公里,共設14個車站,工程穿山越嶺,異常艱難。如詹天佑說:“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鉅”。

詹天佑首先想到的是收羅人才。1905年7月,詹天佑面見直隸總督袁世凱,直接要求“請立即調用陳西林”,袁世凱隨即應允。不幾天,陳西林就被任命為京張鐵路幫工程師。

陳西林影響詹天佑作出重大決策——採用“人”字形設計

隨即,陳西林被派往工程狀況最複雜的青龍橋段,對詹天佑初定的三條路線加以詳勘。到達目的地後,他立即率工程技術人員,揹著標杆、經緯儀,冒著生命危險,在懸崖峭壁上定點、製表。他白天翻山越嶺,晚上則伏在小油燈下繪圖計算,有時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甚至通宵不寐,終於測出比較理想的施工線路。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3天后,詹天佑到達青龍橋觀察比較線。詹天佑日記記載:“經過各種方案進行研究後,我們決定將原測路線稍加延長”,即“由原測路線走進經過黃土嶺路線的入口,然後再退出,走向原測路線去往八達嶺”。這樣“使路線升高到與117測站相同的高度。我們用此辦法,可使八達嶺山洞的長度由6000英尺縮短到3000英尺”,“約可節省10萬銀兩”。

這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人”字形路線,解決了全線越嶺的關鍵問題。

惠民縣史志辦辦公室原副主任王劍認為,詹天佑8月4日到達青龍橋,8月5日就作出採用“人”字形設計的決斷,是因為“陳西林對地形狀況最為熟悉,他的意見對詹天佑的決斷影響最大,這是陳西林在京張鐵路設計中立下的不朽功勳”。

路線勘定後,整個工程緊鑼密鼓地展開。1905年10月2日,中外矚目的京張鐵路在豐臺開始正式修建。詹天佑和陳西林自豪地宣稱:“修築京張鐵路的工程師不僅已經出世,而且現在存於世也。”

詹天佑、陳西林共同主持豐臺開工,京張鐵路建成後有關部門向朝廷申領獎勵,陳西林列工程師第二位

1905年12月12日,第一段工程自豐臺柳村開始鋪軌。詹天佑特別邀請陳西林和他一起前往主持。詹天佑在日記中寫道:“鋪軌工程開始,與陳工程師去豐臺主持開工。我打下第一顆道釘,位於第三根枕木右軌外側,陳工程師打下對面鋼軌外側道釘……”能和詹天佑共同主持開工,足見陳西林作用之重要。

鐵路開工後,經過精心調度和指揮,全體築路人員克服資金不足等困難,出色地完成了居庸關和八達嶺這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1909年8月11日,京張鐵路建成,10月2日完成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兩年,建造成本也比之前預算節省約29萬兩白銀。鐵路總花費甚至只有外國承包商過去索取費用的五分之一。而這一切都和當初陳西林的測繪和選線密不可分。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京張鐵路通車後眾人合影,第一排中間坐者為詹天佑,他的右手邊即陳西林。

京張鐵路建成後,有關部門向朝廷申領獎勵,陳西林列工程師第二位。

日後,時局動盪,陳西林的鐵路事業屢遭挫折,但他還是成功主持了張綏鐵路的建設工程。因為痛心當時的貪腐橫行,1932年,陳西林自請退職。

拒任偽職,用陳家醬菜園子照顧去天津闖蕩的大年陳人

退職後的陳西林,定居北京,如閒雲野鶴。孰料隨著形勢惡化,中日戰爭陰雲日稠,北京城內局勢愈發緊張。偽政權官員頻繁登門拜訪,希望陳西林出任鐵路系統偽職。當時,陳家人員眾多,缺乏經濟來源,生活清苦。但面對大義抉擇,陳西林不懼威脅利誘,多次以年老多病為由,堅決拒絕擔任敵偽職務。

詹天佑副手陈西林是咱滨州老乡!参与修建过新易和京张铁路

大年陳村的鄉親們。

對敵偽、腐敗深惡痛絕,陳西林對老家來人卻極為關照。陳以成說,解放前大年陳村外出務工的人到了天津,謀職中途可在天津的陳家醬菜園子吃住,免去衣食後顧之憂。正因如此,許多大年陳村人在天津站穩腳跟,幹出事業。因為前往天津的人員眾多,大年陳村有了“小天津衛”之稱。

1946年,79歲的陳西林因患食道癌在北京不幸逝世。

改革開放後,大年陳村開通了前往天津的長途客車。陳西林的後人也時常回到這裡,關心故鄉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