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里的「年下男」之戀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網(www.thepaper.cn)有戲欄目的頭條號,欄目官方微博“@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在有線電視臺的黃蓮燉雞湯、公共臺堅持不懈坑蒙拐騙大反轉,以及同檔期前作《迷霧》驚天地泣鬼神的爛尾襯托下,憑藉高超而穩定的製糖技術,安畔錫導演的JTBC電視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不負眾望,紅遍全網。熱烈而甜蜜的姐弟戀靈感源自宋仲基、宋慧喬夫婦,電視劇受歡迎卻有著更為廣闊的群眾基礎。

韓國統計廳的數據表明,2005年到2017年,更多的韓國初婚女性選擇與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結婚,在數量上呈穩步增長趨勢,2013年到2017年穩定在16.3%左右。在三十五到四十五這個年齡區間的初婚女性中,有三成的結婚對象都是“弟弟”。近幾年,韓劇中主角是姐弟戀的情況逐漸增多,並呈現出常態化趨勢。另據2016年2月《朝鮮日報》就“年下男魅力點”展開的讀者專項調查顯示,韓國百分之七十七的女性表示喜歡比自己年紀小的“年下男”。換句話說,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年長的“歐巴”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風向正在吹向弟弟們。

韓劇裡的“年下男”之戀

韓國統計廳“結婚·離婚”部分初婚夫妻年齡狀況數據

韓國社會的結婚意願更強烈,持結婚意願者所佔人口比例是日本的四倍。但日韓社會婚戀問題的總體狀況一致,初婚年齡延遲,結婚率逐年降低、離婚率高居不下。日韓官方在分析數據時通常將這些現象歸咎於女性的事業心。

女性想要打拼事業,家庭在女性觀念中的重要性降低,為了更好地打拼事業更多女性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追求性別平等,經濟實力層面和意識層面更具有獨立性,結婚與生育意願降低、對離婚的抵抗意識薄弱。

這些分析結果同樣出現在關於越來越多女性選擇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作為婚戀對象的官方解讀中。

站在男性的角度分析,選擇“姐姐”的優勢在於年長女性更加成熟,更有思想,在經濟上和情感上都更加獨立,不像“小姑娘”那樣依賴性強,反而可能成為男方依賴的對象,與年長女性交往的經濟壓力和情感壓力都更小,交往起來更輕鬆,更容易進行更加深刻的思想交流,更容易獲得平等的情感關係。

在男權社會的大環境下,從女性角度出發,“弟弟”有著各種各樣的好。或者說,形而上地看,對於日趨獨立的女性,和年輕男性交往更容易獲得自由平等的、更趨近於理想型的情感關係。

韓劇裡的“年下男”之戀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劇照

英國作家約翰·埃利斯有言,“電視是國家和民族的私生活。”在發掘國民潮流動向方面,電視劇比政府的統計數據更加敏感。韓劇很早就開始涉獵姐弟戀問題,2005年KBS電視臺播出玄彬、金宣兒主演的電視劇《我叫金三順》,女主角灰姑娘是設定中除了出身平凡、善良勇敢之外,還多出了年紀比男方大的選項。當時“韓流”在亞洲地區風潮正盛,在中日都引發不小的反響。次年的姐弟戀題材韓劇《狐狸啊你在做什麼呢?》也掀起過一陣熱潮,2007年則有《達子的春天》。但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裡,“姐弟戀”主題整體不成氣候。

日本姐弟戀作品出現得比韓劇更早,2003年就有小雪和松本潤主演的十集電視劇版《寵物情人》,但並未掀起姐弟戀題材風潮。在韓劇的帶動下姐弟戀故事逐漸增多,2013年篠原涼子、三浦春馬主演的電視劇《最後的灰姑娘》表現的是39歲長出鬍子的女主角與二十多歲的男主角戀愛的喜劇故事,次年由綾瀨遙、福士蒼汰主演的《今天不上班》表現的是三十歲的辦公室白領與小九歲的大學生之間的戀情。

緊跟韓劇風潮的臺灣偶像劇2009年推出姐弟戀題材作品《敗犬女王》。這一階段,中日韓三國姐弟戀題材大多有著雷同的設定,女方比男方大很多、社會地位上高很多,戀愛中女主角散發出更趨近於母性的光輝。2016年俞飛鴻主演的電視劇《小丈夫》和今年播出的臺灣電視劇《我的男孩》仍然沒有跳出這一窠臼。

另外,2014年的韓劇《密會》和2016年的日劇《賢者之愛》主打禁忌之戀,年齡差距更大,嚴格意義上講不屬於“姐弟戀”範疇。

近些年來,韓劇中的姐弟戀逐漸常態化,“弟弟”逐漸擺脫了新世紀初的弱勢地位,不再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無業遊民和有天賦但缺乏社會歷練的毛頭小子,心智更加成熟,去年的韓劇《愛情的溫度》和正在熱播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中,男主角的設定都可以成為例證。

和姐弟戀題材電視劇的第一個十年做比,當下的姐弟戀題材韓劇少了許多戲劇化的情節,弟弟不再是用紙箱撿來的、不是酒後亂性搞上的,不再是同公司的下屬。設定越平凡,似乎故事就越動人。在國產劇仍然流行小姑娘愛上大叔的當下,想要追平韓劇既有樣本,要走的路很遠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