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來慰問都不跪的大將軍,最後下場如何?


周亞夫,是漢朝初期一代名將。可是忠心耿耿和戰功卓著,並不能保住他的性命。可以說,周亞夫的死,是典型的封建時代的悲劇。

一.繼承爵位,細柳成名

周亞夫出生在西漢有名的軍功貴族家庭,其父周勃是平定“呂氏之亂”的首功之臣,受封絳侯。身為次子,周亞夫本沒有資格繼承爵位。誰想,哥哥周勝殺人獲罪被除爵。漢文帝因念及周勃平亂及擁立之功(漢文帝是以代王外藩身份被周勃等功臣擁立的),遂讓周亞夫繼承了爵位。

漢文帝時期,為了防禦匈奴入侵,調周亞夫防守長安,率軍駐紮在細柳。同時駐防的還有劉禮率領的灞上軍以及徐厲率領的棘門軍。漢文帝親自檢閱部隊,灞上軍和棘門軍見到皇帝車駕,通通放行,兩軍主將親自相送。可是到了細柳軍,漢文帝居然吃了閉門羹。細柳軍將士說,軍營中只聽將令,不聽皇命。皇帝車駕進入軍營後,周亞夫又傳命說,軍營之中,車馬請緩行。到了中軍大帳,周亞夫一身戎裝只行軍禮,不行臣禮。老實說,這一系列的舉動,如果是個好領導,就會欣賞。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領導,周亞夫就是作死。而漢文帝就是這樣一個好領導。漢文帝說,這才是真將軍啊。後來,漢文帝臨死前,對太子劉啟說,以後有事可以重用周亞夫,這是個名將。

二.平定七國之亂,拯救漢朝

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七王叛亂,是為“七國之亂”。漢景帝啟用周亞夫為太尉,率軍平叛。天子親弟梁王劉武的梁國地處中原膏腴之地,首先遭到了吳楚軍隊的圍攻。但是周亞夫卻與漢景帝商量,放棄梁國,避開彪悍戰鬥力強的吳楚軍隊,而是背後繞過吳楚叛軍,斷其糧道。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梁王劉武無愧漢景帝親弟,率領梁國拼死抵抗,為周亞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周亞夫率軍直擊叛軍老巢,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史載,梁國與漢,軍功中分。其實就是梁王劉武和周亞夫功勞是一樣的。但是,梁王卻因為周亞夫當年放棄梁國,致使梁國差點淪陷而與周亞夫結仇。

三.含冤吐血而死

戰後,周亞夫被任命為丞相,出將入相。漢景帝準備廢掉太子劉榮,但是周亞夫極力反對。竇太后素來疼愛梁王劉武,因為七國之亂中劉武與周亞夫結仇,所以竇太后也向漢景帝說周亞夫的壞話。從此,漢景帝開始疏遠周亞夫。

漢景帝不願意封皇后之兄為侯,於是推脫,說與眾臣商量。這時候,周亞夫站出來說,高祖劉邦有言“非劉氏不封王、無軍功不封侯”,此事作罷。按道理說,周亞夫此時是在幫助景帝。可是周亞夫性格直率,並且略帶跋扈,凡事都認死理。不久,五位匈奴將軍歸降,漢景帝想收買人心,於是想封五人為侯。可是此時,周亞夫又站出來說:“不守節的大臣,憑什麼封侯?”漢景帝很不高興,免了周亞夫的丞相之職。

西漢初年,權力鬥爭一直圍繞著“皇權與軍功集團”展開。周亞夫性格跋扈,又是軍功集團的後代,景帝對周亞夫的猜忌越發嚴重。他怕年輕的太子劉徹將來駕馭不了跋扈的周亞夫。於是,景帝在宮中設宴招待周亞夫,又故意在他的桌子上不擺筷子,想借此試探此人可不可留。周亞夫看到沒有筷子大怒,不管君臣之禮直接向宦官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什麼能讓將軍高興呢?”周亞夫自知失態,跪下謝罪。但是脾氣又太大,內心憤憤不平,漢景帝剛讓其起身,周亞夫不等景帝說話,轉身就走。漢景帝從此想除掉周亞夫。

周亞夫的兒子給周亞夫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將來給父親發喪時用。但是這是漢代法律禁止的。又因拖欠工錢,被人告發陰謀造反。廷尉詢問周亞夫是不是要造反?周亞夫回答到,這些都是喪葬品,怎麼會造反呢。結果廷尉道,恐怕你是要死後造反吧。其實,這哪裡是審問,廷尉受了景帝之命,就是要周亞夫的命。脾氣倔強跋扈的周亞夫哪受得了這氣,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在獄中絕食吐血而死。不要小看了“絕食而死”這四個字。為什麼要絕食而死,而不是撞牆自殺呢?因為自裁自殺,就是“畏罪自殺”,相當於認罪了,是要禍及家人的。而絕食而死,則不會。看到了吧,封建時代,強如周亞夫,卻連死法,都要好好選擇一番呢。


杜少說歷史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將軍,其實是不能太有性格的。畢竟幾十萬人握在你手裡,已經夠讓皇帝寢食難安了,讓做什麼又各種不聽指揮,不殺你殺誰?但是戰場形勢變幻莫測,將軍自己沒有判斷力,註定會處處掣肘,一敗塗地。


西漢文帝朝的周亞夫,就是一個有個性的將軍。皇帝不但不猜忌他,還賞識他,把他推薦給太子。

漢景帝二十二年,匈奴騎兵兵發漢帝國的北部邊境。皇帝下詔,命令周亞夫、劉禮、徐厲等三名將軍各自統帥三支勁旅行拱衛長安。

不久,三人的軍隊先後趕到。皇帝喜不自勝,決定親自前往慰問,鼓舞官兵們的士氣。他先去了劉禮和徐厲的駐地,看見皇帝的車駕,士兵們都挺興奮的,將領和由他統屬的騎兵迎進送出,給足了皇帝面子。

在周亞夫的駐地細柳,則是另一副光景。官兵們個個箭上弦、刀出鞘,保持著十二萬分的警惕。皇帝派先導駕車到營門,守門衛士不予放行!

先導說:“陛下的車架正在路上,爾等速來迎接!但是負責守衛更有脾氣:在軍隊,我們只聽軍令,不能直接聽皇帝的號令。即使是漢文帝本人,也不讓進。

皇帝沒脾氣了,派了使節給周亞夫打了招呼,總算如願以償進入了細柳營。

皇帝命令馬伕加快速度,直抵周亞夫的大營。營門士兵又來阻攔:周將軍有命,軍營不準飆車....皇帝徹底沒脾氣了,讓馬伕控制著馬匹,緩緩行進。

進了主營,只見周亞夫和他的下屬士兵們全副武裝,只拱手不下拜:哥幾個都披著幾十斤的盔甲,想跪也跪不下,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

皇帝十分感動:之前參觀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防備之鬆弛就和過家家一樣。匈奴騎兵真的打過來,分分鐘被打爆了。禮數這種東西,也就和平時代搞一搞就行了,現在匈奴虎視眈眈,別整這些花架子......從此對周亞夫刮目相看。

一個月後,皇帝下詔:由周亞夫擔任中尉,統領這三支軍隊拱衛京城。

又過了幾年,皇帝垂垂老矣、行將就木。臨終前,他把太子拉到病榻:周亞夫是一個良將,我現在把他留給你。如果北方的匈奴或者南方的諸侯王作亂,他會幫你平定。

太子即位,南方七國的諸侯王,興兵作亂。周亞夫率軍出擊,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氣勢洶洶的七國聯軍,從此名留青史。至於處處小心謹慎的劉禮、徐厲早已埋沒在歷史的故紙堆中,被幾千年的風雲吹去.....


颯說


這就得看你碰到什麼樣的皇帝了,但是在古代君臣思想很嚴重,只要理由正當,你不下跪,一些開明的皇帝都不會說什麼,但是如果你太過自傲,一幅天下你第一的樣子,那恐怕不會有好的下場吧。

我看其他回答都是在說周亞夫沒有跪皇帝,後來如何如何。皇帝也非常的理解他,並且在軍營裡自己的車架也只能緩慢前行。這個就是屬於皇帝很開明,但是如果遇到其他皇帝呢?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話雖如此,只要是手握兵權之人,皇帝還是非常重視的,可以說是時時刻刻盯著他。

如果,這位大將還一幅桀驁不馴的樣子,皇帝自然會處理他。舉個例子,雖不是下跪但是也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瞭解歷史的應該知道年羹堯這個人,有一次雍正皇帝去巡視軍營,年羹堯也一路笑著陪著,皇帝一高興,決定賞士兵們吃西瓜,因為天氣太過炎熱,有趣的是,西瓜發下去了之後,每個士兵都不吃,這個時候年羹堯點了幾下頭,士兵們得到允許之後,立馬開始狼吞虎嚥。

雍正皇帝這個時候,便有了其他的想法,這是我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命令都不聽,於是對年羹堯便有了想法,不久之後,年羹堯被誅殺。其實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他治軍有方。但是在古代,天子才是最大的,這樣的大將做出這樣的事,肯定是必死的局面。


這就和下跪是一個道理,你手中握著再大的權,這都是皇帝給你的,主要還是看你對皇帝的態度,如果你不下跪,那隻要好好說話,給出一個正當理由,想必皇帝也不會做什麼,但是如果你故意不下跪,那絕對必死無疑。自古以來,手握重權之人皇帝都要時刻提防,你的一言一行也會影響皇帝對你的判斷。在真實的歷史中,只要腦子沒問題的將軍,恐怕無論如何見了皇帝都要下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我是歷史達人峰子哥,很樂意分享我的知識和經驗,為你解答疑惑!


你指的這個人,就是西漢大將軍周亞夫。最後的下場是:活活餓死在牢中。怎麼回事?



周亞夫,其祖上週勃,是跟隨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勳元老,也是誅殺平息“諸呂之亂”的功臣。所以,周亞夫是功臣之後。

西漢文帝時期,有一次漢文帝去慰問視察軍營,順便安撫一下眾將,到了周亞夫駐紮在細柳的軍營門口,見士兵個個弓上弦、手持矛、馬上鞍,軍容嚴整,全副武裝,戰備警惕狀態。

漢文帝身邊侍從上前喊道:皇帝駕到,爾等還不速速散開!門口士兵卻攔住了漢文帝等一行人,說道:陛下對不起了,軍中不聞皇帝令,只聞將軍令。

漢文帝是一個開明的君主,認為周亞夫治軍有方,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道理漢文帝自然是明白的,何況是和彪悍的匈奴打仗,戰場瞬息萬變,軍隊豈敢絲毫鬆懈?時刻戰備狀態。



漢文帝讓人知會周亞夫,隨後走下車駕緩緩步行入軍營(軍營不可飛馳駕車而入),周亞夫攜眾將見駕,見漢文帝,只行軍禮(拱手長揖),而並不跪拜。甲冑在身,下跪不便,望陛下體諒!

古代冷兵器時代,鎧甲幾十斤重,比較笨重,全副武裝的話,下跪起來確實很不方便。一般武將入朝覲見皇帝,穿朝服,見皇帝自然要行跪拜之禮,而在軍營一般行軍禮居多。

我們經常一些影視劇裡,看打仗的將軍見皇帝,有時候會說:甲冑在身,多有不便,不能跪拜,請皇上…爾爾。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將軍是傲慢,對皇帝不敬,有不臣之心等等,其實也不一定,有時也卻有不便因素。

開明的漢文帝,不但沒有為難周亞夫,反而十分欣賞他,便委以重任,十分信任。漢文帝死前,還把周亞夫推薦給了兒子漢景帝劉啟,甚至囑咐兒子漢景帝說:周亞夫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我把他留給你輔佐你。事實證明,漢景帝用周亞夫,順利平息了因“削藩”而引起的“七國之亂”,擺平了一次大漢動亂,可謂居功至偉。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漢景帝和他爹漢文帝,脾氣秉性就不一樣了,顯然沒有漢文帝那麼仁慈大度了。

後來,漢景帝和周亞夫因立太子之事發生爭執,周亞夫當著漢景帝面摔筷子走人,把漢景帝氣的不行,包括後來又發生了一系列事,之後漢景帝最終將周亞夫關了起來,周亞夫拒絕低頭認錯,最後活活餓死在牢中。

原創| 峰子哥,關注“峰子奇觀”一起聊史!

峰子奇觀


大將軍下跪分兩種,一種是朝廷之上,一種是軍禮,並沒有一個特殊的要求說一定要下跪!一般來說,大將軍進朝廷朝見皇帝,都是要例行跪拜大禮的,當然也有不下跪行長緝禮的,這是朝廷的禮節!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可以破例!但是在軍中就不同了,一般軍中,只有長緝禮,只有探馬來報才行半跪報禮!這是因為條件所限!

在古代,大將軍一般是武將,他們打仗的時候是身批戰甲的,這麼一副戰甲往往就有幾十斤重,行禮十分不便。比如,我們經常在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謙辭,甲冑不便,不宜行禮,這廂謝罪了!因此,也就這麼例行慣例,軍中行禮只作揖不下跪!皇帝從來也不會怪罪的!比如,周亞夫迎接漢景帝的時候,周亞夫想要給漢景帝作揖,漢景帝都滅了他的禮數,甚至都不願意驚動大軍,而是自己下車,坐軍車駛入軍營!


優己


周亞夫將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這也分人,文帝度量大,能容人。到了文帝的兒子景帝時就不一樣了,在一起和景帝吃飯時,因為商討立誰為太子的事情,與皇帝發生了爭吵,周亞夫居然當場扔下筷子走人,景帝大怒,將周亞夫這樣一位抗擊匈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關進監獄,周亞夫本身可以向皇帝低頭認錯,可週拒絕認錯,以絕食相逼,景帝大怒,他不想吃就不讓他吃,最後一代名將竟然活活餓死獄中。景帝心胸狹窄,但周亞夫也是有自己的責任的


旅行青年說


自古皇帝視為天子,他管轄的臣民都要行跪拜之禮,來證明他皇權的威嚴,和臣民的忠誠。而將軍是臣,若不行君臣之禮就是對皇權的藐視,就是對皇帝的不忠誠。然而將軍手握重兵直接對皇帝的位置構成威脅。不行跪拜之禮的將軍基本都有反叛之心,重則殺頭、輕則罷免其官。


奮青203914608


漢文帝和周亞夫是君臣和諧相處的典範,劉恆到了周亞夫的軍營,士兵攔住漢文帝,漢文帝就先寫聖旨,讓手下一個人把聖旨送進周亞夫的大帳,然後周亞夫才出來迎接,期間侍衛還交代文帝正在跟胸奴打仗,不要擾亂軍營。這充分說明了周亞夫制軍嚴謹而不是架子大。但是雍正和年羹搖就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