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掌心大小玻璃瓶里畫畫,成品身價倍增成收藏品


內畫壺又稱內畫鼻菸壺,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品,始於清嘉慶年間,最開始只是為了裝飾鼻菸壺,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工藝。早在19世紀末,內畫壺就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現在,內畫壺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旅遊工藝品。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都收藏有內畫壺的珍品。

內畫壺材質一般都是使用的料器,但也有用水晶、瑪瑙、翡翠等名貴材質製作,壺體有正反兩面可用來作畫,畫壺人用一種特製帶勾的小竹筆,從壺口伸入,倒著在瓶子裡做畫,與在紙上繪畫相比在方寸大小的壺內作畫,難度要高很多,因此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

內畫壺的題材也經歷不少變化,從最開始的簡單圖案到如今的每個壺就是一幅中國畫,藝術品味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有欣賞價值,使得一個小小的內畫壺變成了一件文玩,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

內畫壺的題材基本以中國畫為主,現在也有一些西方繪畫題材。據說內畫壺技藝在以前是不外傳的,所以西方人一直都不相信壺內圖案是用筆畫上去的,如今內畫壺技法已對外公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於是有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購買收藏,內畫壺也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圖為內畫壺作畫步驟。

在內畫壺中作畫,描繪出來的無論是書法還是山水人物都要符合人眼的視物習慣,所以在壺內作畫時,都需要反著畫,這樣從外面看起來才是正常的畫面。

作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京派內畫壺,是內畫壺雅派的代表,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畫壺匠人和購買者對內畫壺文人審美需求。因此內畫壺有句行內俗話叫:“登堂入室馬少宣,雅俗共賞葉仲三,陽春白雪周樂元,文武全才烏長安。”

京派內畫壺代表性人物名叫劉守本,今年已經75歲,他自幼喜愛繪畫。從17歲開始就師從於內畫大師葉仲三之子葉曉峰、葉菶祺二位,劉守本在繼承傳統京派內畫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又創立了新的京派內畫藝術風格,即用壺考究、題材廣泛、畫工精細、人物形象生動、色澤古樸,廣受國內外藏家喜愛。

作為內畫壺大師,劉守本如今在北京一所學校帶了30多位學生學習內畫技法,劉守本說內畫技法很簡單,技法背後文化修養才是最重要的,這些孩子想要在內畫壺有所成就,除了苦練技法,更重要的多看書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和審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