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如何改變美國外交政策

隨著美國人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金融危機影響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使國家陷入更加孤立主義的時期。

大蕭條如何改變美國外交政策

雖然大蕭條的確切原因至今仍有爭議,但最初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血腥的衝突震驚了全球金融體系,改變了全球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平衡。

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被迫暫停使用黃金標準,長期以來一直是制定國際貨幣匯率的決定性因素,以便從其驚人的戰爭成本中恢復過來。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試圖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重新制定黃金標準,這使得它們的經濟沒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應對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期的金融困難時期。

隨著1929年美國股市大跌,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經濟困難恰逢創造金融危機的全球“完美風暴”。這些國家和日本試圖堅持黃金標準的努力只會加劇風暴並加速全球蕭條的開始。

大蕭條走向全球

由於沒有協調一致的國際體系來處理世界範圍的蕭條,各個國家的政府和金融機構都轉向了內部。英國無法繼續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支柱和主要貨幣貸款機構的長期角色,成為1931年第一個永久放棄黃金標準的國家。專注於自身的大蕭條,美國是無法介入英國作為世界“最後的債權人”,並在1933年永久地放棄了黃金標​​準。

為了解決全球經濟蕭條,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召集了1933年的倫敦經濟會議。不幸的是,沒有出現重大協議,並且在20世紀30年代的其餘時間裡,全球經濟大蕭條持續存在。

大蕭條導致孤立主義

在與自己的大蕭條作鬥爭時,美國的外交政策更深入地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孤立主義的立場。

好像大蕭條還不夠,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系列世界事件增加了美國人的孤立慾望。日本在1931年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德國正​​在擴大其在中歐和東歐的影響力,意大利於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亞。然而,美國選擇不反對任何這些征服。在很大程度上,赫伯特·胡佛總統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不得不對國際事件作出反應,無論多麼具有潛在危險性,公眾要求完全處理國內政策,主要是結束大蕭條。

根據1933年羅斯福總統的睦鄰政策,美國減少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軍事存在。此舉極大地改善了美國與拉丁美洲的關係,同時為國內的抑鬱症行動提供了更多資金。

事實上,在整個胡佛和羅斯福政府中,重建美國經濟和結束猖獗的失業的需求迫使美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最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法西斯效應

雖然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德國,日本和意大利征服了軍國主義政權,但由於聯邦政府正在與大蕭條作鬥爭,美國仍然處於孤立於外交事務之中。

1935年至1939年間,美國國會因羅斯福總統的反對而制定了一系列中立法案,專門用於防止美國在潛在的外國戰爭中扮演任何性質的角色。

美國對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或1938年德國強行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沒有做出任何重大回應,這促使德國和日本政府擴大軍事征服範圍。儘管如此,許多美國領導人仍然認為,必須遵守自己的國內政策,主要是以結束大蕭條的形式,為持續的孤立主義政策辯護。包括羅斯福總統在內的其他領導人認為,美國不干預簡單允許戰爭影院越來越接近美國。

然而,直到1940年,讓美國擺脫外國戰爭得到了美國人民的廣泛支持,其中包括備受尊敬的名人,如創紀錄的飛行員查爾斯林德伯格。隨著林德伯格擔任其主席,這個擁有80萬人資格的美國第一委員會遊說國會反對羅斯福總統向英國,法國,蘇聯以及其他打擊法西斯主義蔓延的國家提供戰爭物資的企圖。

當法國在1940年夏天最終落入德國時,美國政府慢慢開始加大參與反法西斯戰爭的力度。由羅斯福總統發起的1941年 “ 租借法案”允許總統免費將武器和其他戰爭材料轉讓給任何“總統認為對美國保衛至關重要的國家政府”。

當然,日本在 1942年12月7 日襲擊夏威夷珍珠港,使美國完全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任何美國孤立主義的藉口。意識到國家的孤立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美國政策制定者再次開始強調外交政策作為預防未來全球衝突的工具的重要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是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積極經濟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長期以來一直被大蕭條所拖延,最終導致國家擺脫了最長的經濟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