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隋煬帝楊廣的帝位是依靠罪惡的手段弄到手的。本來,帝位的繼承人早已確定是他的哥哥楊勇,他使用種種陰謀手段,在父皇隋文帝和母親獨孤皇后面前對楊勇攻擊陷害,使得楊勇被廢黜;他又依靠偽裝和花言巧語,騙取了文帝的信任,被立為太子。此時文帝已經六十多歲了,只要楊廣能耐心地等候幾年,便能水到渠成地接班登基,偏偏他是一個極不安分的角色,有一次乘著父皇生病的時候,竟要強姦文帝的妃子宣華夫人。惡行暴露,文帝震怒異常,決心要將他廢黜治罪而重立楊勇為太子。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這對楊廣來說,可是生死存亡的關頭,他扯下平日的偽裝,露出了兇惡猙獰的面目,竟然同自己的幾個心腹楊素、張衡、宇文述密謀,將臥病在床的隋文帝殺死。唐代人馬總在《通曆》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血濺屏風”,而趙毅在《大業略記》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楊廣登上了帝位以後,對參與這一血腥罪惡活動這幾個人,自然免不了要論功行賞,但心裡對他們卻十分猜忌,唯恐他們洩露了他的罪惡。他決定殺人滅口,第一個要除掉的是楊素。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楊素是隋朝第一大開國功臣,被封為越國公,極得隋文帝的信任。在楊廣陰謀奪取帝位的活動中,他也出力最多,楊勇是由他直接逮捕的,楊廣是他親口向老皇帝推薦的,而向老皇帝下毒手的計劃又是由他提出的。楊廣原來對他最為倚重,現在對他卻最為害怕。就在他登上帝位不久,他賜宴楊素,作陪的有他的兒子元德太子。他命人端上來兩盞酒,其中一盞放有毒藥,是為楊素預備的。不料傳酒的侍臣將酒盞放錯了位置,藥酒給了太子。元德太子不知就裡,端起便飲,隋煬帝想制止也來不及了。三天以後,毒發身亡。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楊素明白,太子是代自己而死,他經此一驚,便一病不起。隋煬帝顯得十分關懷,又是派醫,又是送藥。可每次醫生回來,他總是打聽楊素還能活多久,唯恐他不死。楊素知道煬帝已經容不下自己了,也不就醫,也不吃藥,對家人說:“我怎麼還能再活下呢!”不久便死了。隋煬帝十分高興,他既除掉了一塊心病,又免去了屠殺功臣的惡名,便樂得做個好人,給楊素辦了一場十分風光的葬禮。楊素能夠壽終正寢,全屍而葬,只是因為他死得是時候,隋煬帝后來對人講:“楊素若是不死,早晚必當滅族”。果然,楊素死後不幾年由於兒子楊玄感起兵反對煬帝,煬帝舊怨新仇一齊爆發,將楊素一門無論老幼良賤,全都斬盡殺絕,連楊素的骸骨也被從墳墓中掘出,焚而揚之。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張衡是隋煬帝多年的心腹親信,在纂弒隋文帝時,他是負責親自動手殺掉老皇帝的人,是一個雙手潔滿了鮮血的劊子手。但對隋煬帝來說,可就是第一大功臣了。楊帝本來想用隆恩重賞來封住他的嘴,不料這個傢伙因寵而驕,有點忘乎所以,竟然對煬帝說長道短,當煬帝大修宮殿,弄得天下民怨沸騰時,他私下裡勸諫煬帝要有所節制。按說他的話並沒有錯,而且究其本心,也是出自於對煬帝的一片犬馬之忠。可暴虐的隋場帝卻不能容忍,他曾經惡狠狠地瞪著張衡說:“你以為是由於你的計劃安排,才使我得到了天下嗎?”從此便不能容他。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張衡被趕出了朝廷。不久,當煬帝再見到他時,看到他還是那麼肥肥胖胖,厭惡地說:“我讓你閉門思過,你卻還是這麼心寬體胖,再給你換個地方吧!”把張衡趕到修建宮殿的工地上去當一名監工去了。張衡不免時有怨言,被人告發,煬帝感到留著這個傢伙終是個禍害,便將他賜死於家。張衡死到臨頭,橫下一條心,便要把煬帝的醜惡罪行抖出去,大聲嚷道:“我替他幹了那種不忠不孝的事,我還想活命嗎?”在旁邊監刑的人嚇得趕快捂上耳朵,匆忙將他殺掉。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只有在謀殺文帝時擔任警衛的字文述,因同煬帝的關係本來就十分密切,既是得力的謀臣,又是能幹的戰將,因而一直寵眷如初,生享榮華,死備哀榮。可有意思的是,隋煬帝最後卻是死在字文述兒子的手中,隋朝的江山一度也曾被宇文述的兒子所算奪。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凡是有資格參與政變陰謀的人,在當時都是發動者心腹中的心腹,親信中的親信,核心中的核心,是極為發動者所寵信的人物。他們都以能得到這種寵信而自豪,以能參與這種核心機密而榮耀,甚至以為自己是在從事一種扭轉乾坤,改寫歷史的壯舉而躊躇滿志,雖然其間也可能夾雜有幾分不安、恐懼,但想起事成之後所可能得到的無盡的榮華富貴,也就心甘情願地孤注一擲了。

他弒父篡奪皇位,欲毒殺同謀滅口,陰差陽錯卻毒死了自己的兒子

其實,在權勢場中哪有情誼、信任可言,一切都是為了一種明確的功利目的。當這種目的已經達到、發動者已經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之後,對於功狗們可能有二種態度:一是能籠絡住的,自然還是要加以籠絡,如煬帝對宇文述;二是籠絡不住的,則必定要置之死地而後安。如楊素,他在參與楊廣的政變之時,已是當朝宰相、被封為越國公,早已位極人臣,官不可再高,財不能再多,加之楊素功高謀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功高震主的人物,隋煬帝怎麼可能再留下他呢?張衡本來是屬於籠絡的對象,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必須一子對你所幹過的事守口如瓶,永遠對主子服服貼貼,一旦你居功自傲,或對主子小有不從,你也就完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