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下蘋果熱點的思考

【產業動態】第309期

今年期貨市場最大的熱點非棉花和蘋果莫屬,棉花已經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證明大家對牛市的預期可能時間上出了問題,或許再過一年大家非常悲觀的時候,牛市出人意料的就來了。

眼下大家對蘋果的追捧已近狂熱,雖然凍害造成局部地區減產是事實,但是這種狂熱的狀態和市場某些大咖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對減產氛圍的渲染不無關係,讓眾多涉果未深或者幾乎所知的投資者深陷其中,在這種高槓杆的市場裡稍微有預期外的波動就容易造成大幅投資虧損,部分優秀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反思自己對品種本身習性和真實供需情況的瞭解是否足夠支撐自己的交易。然,大部分的投資者沒有總結自己的得失,未分清起念緣起何處,卻將矛頭錯誤地指向了管理機構,不禁嘆息。我也試著從個人角度把對蘋果的理解做個簡單小結,作為自己後續研究的依據。因為目前團隊所走之處僅限甘陝晉豫魯,免不了瞎子摸象和以偏概全,後續繼續完善和調整。

其一,產業和投資機構對蘋果期貨的交割理解在逐步深入。蘋果期貨上市時,2017年的紅富士已經上市,市場按照往常的習慣收果,入庫、分銷、零售。因此,1805合約的交割是第一次交割,產業和機構都是嘗試熟悉交割制度和流程,到了1807合約,倉單數量已經開始顯現。目前的高價格,吸引更多的產業和機構參與蘋果倉單的交割,隨著大家對交割質量標準、交割制度和流程的理解,18/19新年度的蘋果倉單交割增加是可以預期的。2018年夏天,蘋果現貨銷售偏慢,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因為未產生大量交割造成倉單的供需和現貨的供需分道揚鑣,後續交割上量,期現貨逐步接軌是大勢所趨。

其二,部分區域減產是事實,但是有沒有像某些大咖宣傳得那麼大的比例幅度呢?我看未必。全國的產量可能遠超我們得到的權威機構數據,分母的基數就比較大。比如甘肅,我們統計了隴南、天水、慶陽、平涼等地的17個縣市區2016年的產量已經是490萬噸,遠超權威機構的全省360萬噸產量;再比如陝西,我們把陝西有數據的縣市區做了個不完整的加總,2016年產量已經1140萬噸,超過權威部門的1100萬噸,如果按照陝西2016年69.5萬公頃(摺合1042萬畝)的面積,乘以一個我們認為比較保守的1.25噸/畝(正常的單產一般在1.5噸/畝以上,高的超出3噸/畝的都很普遍)的單產,那麼陝西的產量差不多就是1300萬噸,如果是計算時單產算高了,那就說明未掛果的面積比例較大,後面年份的增長會超出預期。我們仔細去思考一下蘋果的種植收益,一般蘋果每畝地物化和人工成本投入在2000出頭,如果管理好的投入甚至達到4000元/畝也有,即使投入2000元/畝的地方單產只有1000kg/畝,按照保守的4元/kg的售價,也有2000元/畝的收益;如果按照4000元/畝投入,保守收穫2000kg,每畝淨收益可以達到4000元。在經濟作物中,這樣的收益一定會刺激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所以,可能供應的自然增量會遠超我們得到的公開數據。全國如果超預期的增量對沖局部地區的受災減量,或許減幅根本不是大咖們宣傳的30%-40%,低於10%都有可能。

其三、如果市場的情緒是對的,那麼新果上市期可能果農就會高價惜售,那麼1810合約的倉單成本就很難低於9000元/噸,而下游的果商面臨高價風險可能也會僵持,一旦漲到10000元/噸以上,果農冷庫裡的貨就會讓投資機構形成倉單,倉單壓力就會迅速提高,1810合約如果高於10500元/噸,全國交割庫會形成大交割,目前的投機多頭喊得響,有幾個會去接倉單呢?一旦接了倉單,怎麼和現貨市場8元/kg以下的一級果去競爭呢?果農一旦惜售紛紛入庫,雖然上市期價格堅挺,但是蘋果消費並非剛需,消費錯過了也就錯過了,後續消費不會補上來的,一旦過了春節的消費旺季,年後的供需又要重複2018年上半年的情況了,那麼遠月的升水結構是不是不對呢?10月合約最終的收盤價,就給未來每個主力合約定了大的方向。

目前的市場渲染受災的氛圍可能會錯誤的引導了果農的情緒,對果農非但沒有起到幫助的作用,相反地卻是挖了一個坑。我們應該建議,不管減不減產,如果有比較好的收益,那就落袋為安,過一個開心的2019新年。

本期推薦

目前120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SGDSJAP∣傳播業界領袖聲音

关于当下苹果热点的思考

關注一種是鼓勵,為懂我的人創作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