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女兒還是不一樣,聽聽這位老父親怎麼說,話雖糙,理不虧

因老公生病,醫院去的次數多了,與同病房的病友熟絡了起來,其中,有位病人是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手術期間,一直是兒子在照顧他,看著他漸漸恢復,兒子就先忙工作了,下午閒聊時,他向我們感慨:女孩和男孩還是不一樣,女孩長大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家裡也有一大攤子事情要忙,也就逢年過節看下父母,好一點的再送些錢,那些外甥女,小的時候都是一樣的疼,長大了,尤其是結婚後,有幾個過來看望這些親戚?連自己的父母都沒空看,哪有時間去看望親戚!

兒子女兒還是不一樣,聽聽這位老父親怎麼說,話雖糙,理不虧

細細回想一下過往經歷與周遭所見,感覺這位老父親的話雖糙,但理不虧,遠的不說,就說自己家吧,哥哥姐姐從小都是在舅舅家長大的,與舅舅家的感情相對深些,記得沒結婚時,他們每年都會一起去舅舅家拜年,現在,他們的孩子都已成人,哥哥還在繼承以前的傳統,年年拜年,平時也會與舅舅有些往來和電話聯繫,而姐姐已經很多年沒去過舅舅家了。我又何嘗不是呢?雖然很少去舅舅家,但在四姨家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來四姨夫去世,因為坐月子不能去看望四姨,中途雖一直打算去,但總因各種事情耽擱下來,加上四姨搬了新家,自己平時要照顧兩個小孩,有了家庭與孩子的牽絆,不能說出門就能出門,而且帶著孩子去別人家裡還著實不方便,相比之下,女孩主觀能動性似乎是要比男孩弱一些。

社會總賦予男孩更多的責任,在一個家庭裡,既有兒子,又有女兒時,贍養老人,給父母送終一般默認由男孩來承擔,如果這些事情都被女兒做了,兒子難免會被外人笑罵,當父母因年老生活陷於困頓,女兒最多的也是生活上給予接濟,將父母接到身邊生活的少之又少。曾經看過一個記錄片:父母含辛茹苦的養大了五個孩子:三個女兒,兩個兒子,父親早年過世,只剩下一個年老,渾身是病的老母親獨自生活在老宅,女兒在看望母親時,發現母親生活已不能自理,衣食無法保證,生活更是無著落,三個女兒輪流去給母親送飯,小女兒條件比較好,但家離得遠,給母親添了幾床棉被,她在因生病而奄奄一息的母親床前哭訴,大意就是母親多麼的可憐,怎麼都沒人管……還請來了電視臺的記者,希望記者能夠協調把母親送到兄長那裡與他們一起生活。記者跟著她去了大哥家,發現大哥舉家在外打工,房門緊鎖,然後又去了二哥家,只有二嫂在家,她帶了兩個孫子,一個剛學會走路,另一個還嗷嗷待哺,從鏡頭可以看出她二哥的家庭也不寬裕,後邊沒有再往下記錄了,這樣的情況,估計記者也很難協調出結果,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兒子女兒還是不一樣,聽聽這位老父親怎麼說,話雖糙,理不虧

看過太多的故事,聽了太多的人生,很多家庭,當子女生病時,父母總是傾盡全力想保住孩子的生命,父母並沒有因為孩子的性別而少了對某個孩子的疼愛,可是,當父母毳毳老矣,又有多少兒女盡心盡力的始老人善終?所以,筆者認為任何因性別的原因而藉口贍養父母的行為都是在推脫責任。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久病床前卻必定有慈娘!父母一路養育我們長大,給予了我們很多,我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時候,需要我們好好想想父母這些年來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雖說孝順父母已被寫入法律,但真正的孝順不是要通過法律來要求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對父母的反哺與回報。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因此,做為父母,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培養好他們,讓他們具備生存能力的同時還要懂得感恩,這樣才有可能收穫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兒子女兒還是不一樣,聽聽這位老父親怎麼說,話雖糙,理不虧

有個孩子於人生來說,是一種完整和完美,但更多的是責任!如果可以再養個孩子,您的選擇又是什麼呢?男孩還是女孩?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