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著月光

青花瓷

珍珠白沁就煙雨

孔雀藍映著月光

瑩透的素顏

朦朧了琴絃上一縷檀香

釋:

第一二句是描繪青花瓷的美麗。珍珠般的素胎上有青色的線條如煙雨般勾勒,孔雀藍即是青花的原料,藍色的圖紋下是如月光般淨白的胎膽。此二句兩兩對應反覆摹寫,突出青花瓷的柔美清淨質感。

第三四句試圖營造一個古典的意象,青花瓷瓶,古琴,檀香,瓷瓶瑩淨,聲音柔和,香氣清鬱,一切都帶了點朦朧,如燻如醉。

隔著千里山水遙遙眺望江南的裊裊炊煙,隔著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憶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著重重歷史靜靜觀賞這傳世青花瓷不變的美麗。

想起一句話:芭蕉簾外雨聲急,匆匆而過的是時間。

青花瓷容顏依舊,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永遠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裡,可以欣賞,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也允許我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或綻放或氤氳在自己的空間。

握一縷茶香,允許我在夜色裡將那情懷打撈,然後在靜水流香的歲月裡,與你一起,相看兩不厭,無語也纏綿。

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著月光

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鎮的元代青花瓷。景德鎮元代青花瓷又可分為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製紋飾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國產青料繪製紋飾的普通瓷。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鎮燒造外,雲南省玉溪等地也用當地瓷土和青料燒造。景德鎮生產的元青花已有超過650年的歷史,有足底寬厚、紋飾繁多、胎體厚重等特點,其具有很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時釉色顯出啞光木納色,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細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點,少數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殼層,斜光透看胎釉略顯出無規則狀的釉絲線條紋。

元青花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晶。青花當時主要為對外貿易而生產的外銷商品,供應阿拉伯世界國家。很多元青花的圖案、畫法都是根據對方的需求而定向生產的。元青花異常珍貴與數量稀少有關。現(2012年)已知的“正牌”元青花不超過400件,大多藏於博物館裡,歐美等國外收藏機構約有200件,中國國內出土的僅有120件左右,每一件都堪稱國寶級文物。

自2005年7月,元代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出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最高價,元青花便由寂靜進入大眾視野。

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著月光

2012年10月29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元青花遭遇信任危機,藝術價值比價格更值得關注。天價元代青花罐“鬼谷子下山”出現後,不少民間收藏、鑑定人士表示:除江西外,中國國內還存在元青花窯址;藏在民間的元青花不止四百件,而是多達上萬件。之後元青花頻現,在北京的潘家園,上海的藏寶樓等數量巨大,不論是否是真品,人們的關注點多在價格上。

元青花瓷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同時也使景德鎮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專家表示與其關注元青花在藝術市場上的驚人價格,不如關注其背後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

珍珠白沁就煙雨,孔雀藍映著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