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爲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不應該只是一處旅遊景點,而是有生命的。江蘇黃橋古鎮,是一座活著的古鎮,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建築2000餘間,古街巷24條,當地居民過著簡單安靜的古鎮生活。黃橋古鎮曾是軍事重鎮,依舊保留著歷史原貌,延續著千年的古鎮脈搏。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有人說,黃橋古鎮是江南最後的詩意。黃橋古鎮不夠知名,沒有太多遊人,也正是因為這樣,黃橋古鎮能夠保留著古樸的氣質。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古鎮距南京、上海僅2小時車程。是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重要門戶,也是蘇中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鎮。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

這座古鎮有著濃郁的歷史底蘊。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我最開始知道黃橋,是因為黃橋的燒餅,後來才知道北宋神宗年間始建黃橋,抗金英雄岳飛麾下的名將牛皋就曾在黃橋駐兵洗馬,而明朝的永樂大帝,也曾為黃橋人的孝行留下過墨寶,新四軍在黃橋打響了著名的黃橋戰役。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遺存豐厚,有明清建築 2000 餘間,現有東、南、西3片傳統古街區,古街巷 24 條。保存著古街巷、古寺廟、宗祠,還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門、亭、園、橋、巷、寺、碑、棧星羅棋佈,移步換景,每處皆有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方風情、一種文化。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所。明朝期間,因泰興縣正九品主簿黃連廉潔為官,熱心為民,永豐人建一石橋命名為“黃公橋”“。後有地痞訟師以此誣告縣令,朝廷嚴查,百姓偷偷將“公”字鑿去,成“黃橋”沿用至今。1940 年,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東進黃橋,黃橋兒女冒著槍林彈雨,助陣殺敵,支前物資源源不斷送往前線,一曲《黃橋燒餅歌》傳唱至今,演繹著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說起來,去過不少江南水鄉古鎮,大多是小橋流水人家。黃橋古鎮卻讓我有一種新鮮感,相比較於經濟發達的江南,古鎮區居然保存得很不錯,歷史街區仍保留著原貌,真不容易。幾番無意,幾處徜徉,不經意的一個轉角,便已閱盡千年時光……這,就是黃橋古鎮。

這座古鎮的老街巷原汁原味。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去黃橋古鎮,如果只是走馬觀花,感受不到古鎮的魅力。靜下心來,去古街巷走走,你才會知道黃橋古鎮的沉默內斂。從鎮海門進去,就是著名的珠巷,也是黃橋古居保存得最完整的巷子之一。珠巷是一條主街道,旁邊當然還會有很多小巷子,巷子的牆面上釘著一塊木牌,說明巷子的名稱和由來。還有北迎祥巷,其實迎祥巷分南北,巷子很長,原來此巷多居銀匠,因銀匠諧音迎祥,故名南北迎祥巷。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馬巷的風格很樸素,與珠巷相似,石板鋪地,青磚黛瓦。以前何氏居此巷,因往來都騎著高頭大馬,所以人們就稱其為馬巷。何氏是黃橋的一個大家族,明清時代,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進士和十名舉人,秀才更有三百名之多,且任職的何氏官員大多正直廉潔,故而甚受愛戴。

這座古鎮的燒餅也包含著不一樣的文化。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江南的小吃很多,但黃橋古鎮的燒餅卻是有著歷史內涵的。黃橋戰役以後,黃橋燒餅便流傳了下來,併成為一種著名小吃。黃橋決戰打響後,黃橋鎮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黃橋燒餅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小吃,產於江蘇省宿遷市皂河鎮,屬江蘇菜系,流傳於江淮一帶。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燒餅酥脆焦黃,非常可口,要趁熱吃。燒餅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外邊是一層厚厚的焦黃的芝麻,常見的是圓形和橢圓形的燒餅,金黃燦燦的,看上去象一個玲瓏剔透精緻的小工藝品,令人垂涎欲滴。

江蘇這座古鎮,明永樂大帝為其孝行留墨寶,抗金英雄牛皋駐兵洗馬

黃橋古鎮有歷史底蘊,也有平凡動人的煙火氣息。既有紅色的文化,也有焦黃的燒餅。吃著燒餅逛一逛古鎮,欣賞明清建築,感受古街巷的滄桑,感覺也挺不錯的。

————————————————

過山撿到愛,記載了一個比湘西還神秘莫測的地方,還有發生在瑤山動人心扉的十個故事。

發現最美的風景與民俗,本文為過山百家號探秘旅行第116個秘境

行者:深海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