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這種級別的國產喜劇終於來了。

上映2天,票房破5億,貓眼預測票房

26億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數據來源,貓眼電影專業版

電影褒貶不一,但唯一全票認可的是,沈騰。

就像每一款海報強調的那樣:

沈騰,才是整部電影的最大賣點。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有人問——

沈騰怎麼就演得那麼好,那麼好笑?

沈騰的硬件,其實毫無喜劇優勢。

小鮮肉時期還挺帥。

但說白了,就是長得沒特色,帥得一般般,沒有一副“逗你玩”的五官。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缺張喜劇臉怎麼辦?

沈騰把全身開發成笑點給你看——

標誌性的下撇眉,賤;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勾指的小肉手,慫;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閉眼、仰頭、挺身、提胯,全都透露著一股莫名的騷。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人送外號,“長在笑點上的男人”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不管是角色還是本人,他身上有種鬆弛感,沒有“非要逗笑人”的較勁。

這種駕輕就熟的造梗/接梗能力,是舞臺上反覆打磨而來——

開心麻花話劇團15年的演員經歷。

連續4年的春晚小品表演。

沈騰的喜,不是那種大收大放,齜牙咧嘴的“爆炸式”搞笑。

而是根據故事節奏,順勢而為,從表情、體態、甚至臺詞自然流淌出的忍俊不禁。

老實說,這些年從舞臺走上銀幕的喜劇明星不少,但換了環境還能保持笑果卻沒幾個。

因為他不管在哪部電影裡露臉,觀眾總感覺在演同一個角色——

“那個×××笑星又來客串了。”

沈騰也經歷過這種階段。

一開始我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郝建”,甚至以為這就是本名。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但很快就沒人這麼叫了。

因為除了“郝建”之外,他更是“夏洛”、“卷蓮門副掌門”、“王多魚”——

沈騰從來沒有被哪個形象套牢。

如果非要說他最擅長什麼人設,在Sir看來應該是,“扶不上牆的小人物”。

一夜暴富,小人得志,雞毛飛上天。

於是他嘚瑟,他膨脹,他得意忘形。

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從“以為自己想成為誰”,到“發現自己原來是誰”

夏洛本來是一箇中年loser,但是時光倒轉回到高中年代,重新選擇人生,他想要名,要利,要得不到的初戀。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王多魚,業餘球隊守門員,人生的轉機是接到一筆二爺的遺產,前提是得在一個月內花光十個億。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發現沒有——

喜劇的反差在於,他突然獲得了夢寐以求,但其實本不屬於自己東西。

結果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小人物囧態百出的掙扎。

沒有錢,但死裝有錢。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有了錢,買來逼格,卻更暴露骨子裡的土。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裝得越用力,看起來就滑稽。

所以你還以為,沈騰的好笑僅僅是某個角色搞笑嗎?

好笑的其實不是什麼“夏洛”“王多魚”。

而是來自你和那個自己都有點瞧不上的自己尷尬對視時的自嘲。

以及和平凡的自己和解後的相視一笑。

這也是沈騰作為一個電影演員好笑的原因。

小品或許包袱抖得好就有掌聲。

但電影要讓觀眾真正能代入那個可憐、可愛又可笑的人物。

往前翻看沈騰的人生,還真的就是個沒什麼值得拿出大吹大捧的“小人物”。

順當又幸運。

但他性格里,有種老藝術家的較真,把住了他“不作為”的路子。

我一直都沒有那麼大的抱負,不想拍一輩子爛片。其實,到人生最後一刻的時候,你是能數得過來你拍了幾樣東西的,你何必為了那點事、為了讓生活再富裕點,不惜代價地再接一些沒有營養的片子?我覺得真的是沒有必要。

比如一檔央視綜藝,《開門大吉》。

規則很簡答,聽15秒伴奏,猜歌名。

一般嘉賓,都會很配合地聽完,然後走到舞臺中間跟主持人互動。

輪到沈騰,偏不。

連續三次不到10秒就聽出來了,也不管電視機前、現場的人是不是也聽出來。

懶得走過場。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為了配合節目效果,一般答對,都會來點歡快的音樂,嘉賓配合著做點動作,跟主持人互動。

可沈騰呢,不動,還很誠懇地解釋,(才答對一題)不至於。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主持人心裡苦:這屆嘉賓難帶啊

去參加一檔讀自己差評的節目也是,全程都較勁。

非要跟抖機靈的網友掰扯清楚,片子的上映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人家說段子,他拆段子。

人家吐槽,他摔提詞板。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但你看,他和觀眾的“拌嘴”,其實都是在不動聲色地逗觀眾——

他表現的,不就是普通人那點,容易被戳破又愛端著的自尊心。

除了搞怪耍賤,沈騰也一直在求變。

3年前的《歡樂喜劇人》就是一個明證。

他和他的團隊拿出的作品,嘗試了多種題材。

從曾經打直拳式的搞笑,加入對人生、社會的思考。

為喜摻上點悲的底色。

有表現戰爭題材的《熱帶驚雷》,有表現生死抉擇的《一念天堂》,有表現小人物冷漠的《小偷在哪兒》,有表現兒童走失的《爸爸爸爸爸爸》……

形式多變,有起死回生的奇幻設定、手動放慢的幕布、戲中戲、無聲電影……

節目半決賽時,他丟掉了團隊擅長的語言包袱,穿西裝、帶帽子,貼假鬍子。

在公交車上模仿“卓別林”的默片形式,還原了一場公交車上的偷竊。

因為一開始總撩女士裙子,車裡人都不待見他。

小偷行竊,他冒著危險高呼。

可惜,大家紛紛視而不見。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而在他被小偷刺傷,拿回所有人被偷的錢包時,乘客一股腦全下車,只剩他和小偷。

比喚醒人之善更難的,是試圖抹掉一群人圍觀的冷漠。

小品的最後,小偷為他刺傷的大腿綁上了繃帶。

他衝著鏡頭,眼睛裡是無助和迷茫。

這一刻,離春晚舞臺,那個會配合角色需要,抖腿變聲的小品演員,已經過去了10年。

3年又過去,銀幕上又多了一雙,在暴富和愛裡選完後空虛、不甘的迷茫眼神。

但沈騰不會變。

因為拄在心裡的那根杖,沒丟。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全身是戲的叫影帝,全身笑點的叫沈騰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