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兒——比你想像中的還要殘忍

《郭巨埋兒》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其內容一般是這樣的。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罈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郭巨埋兒——比你想象中的還要殘忍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幾個疑點。

其一:郭巨的那兩個弟弟,分割了家產,為什麼看著母親受苦,而不奉養母親。其二:一個嬰兒才吃得了多少食物,至於為了母親而殺了兒子嗎?其三:郭巨既然這麼孝順他母親,難道考慮不到他母親死了孫兒後會多麼傷心嗎?其四:郭巨在埋兒子的途中,挖到黃金了,並且還有表揚他信。這可能嗎?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郭巨埋兒》完全是反理性、反人性的,是極其不正常的。不但我們現代人這麼認為,古代人也同樣不待見他。

明朝林俊作了一篇《郭巨辯》,長篇大套地把郭巨痛罵了一頓,說你把兒子埋完了回來,奶奶要是問孫子哪去了,你是說不說實話?要說實話,奶奶一氣病死了,你郭巨弒母的罪名可就擔上了。你到底是孝呢還是不孝?

看到這樣,我們細思極恐的是,既然這個故事既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古代人的看法,那麼它為什麼還被列入《二十四孝》中廣為流傳呢?

郭巨埋兒——比你想象中的還要殘忍

小編細細想來,這應該是古人為了合法溺嬰(殺嬰),而作出的宣傳。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生存資源貧乏,養不起那麼多人口,而古代又沒有節育手段,所以只好用這種違揹人性的手段來控制人口了。而殺了自己的後代肯定會內心不安的,所以編出這樣的故事來安慰自己。當然也有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統治,而宣傳這樣的極端禮法和道德觀的原因。

郭巨埋兒——比你想象中的還要殘忍

總之,小編每每看到這樣的故事,就彷彿看到了那成百上千的無辜的嬰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