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編者接此文章,也查閱了許多資料,作者藺長旺的文章“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對中國授時中心“日晷”安裝的質疑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北京'國子監"那古代的“日晷”那是中華文明的構成與象徵,成為人們科譜長知識導遊必講的要素,而現代人安裝的“日晷”竟能讓普通百姓提出意見和不同的見解,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近日,為研究學習古代日晷的原理和特徵,我們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和信息時,發現陝西蒲城有一座大型標誌性建築“日晷”,於是筆者便與聖王山文化研究中心學者張奇志、段森德、蓋丹、小寧等一行五人冒雨驅車前往參觀學習。

途中通過手機上網,再次閱讀相關信息,雖未曾目睹過蒲城“日晷”的真容,但網絡文字報道的信息刺激也足以令人感到震撼: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2016年5月7日以《“中國報時城”蒲城建成新型日晷雕塑》報道了相關消息;網易新聞 2016年5月8也以《大型雕塑“日晷”亮相蒲城》為題,報道了陝西省蒲城縣“日晷”的亮相的消息。據報道,“日晷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它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蒲城日晷“整體呈青銅色,高約30米,晷針上下總長約24米,晷面直徑約12米。內部還安裝有精緻的電子系統,每當整點到來時,它就會向路過的人們用聲音播報時間;周圍的燈光系統更會讓‘日晷’白天黑夜景緻各異。在晷面刻有24節氣和天干地支等內容,雕塑周邊刻有的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則形象展示了人類計時方法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

雖有車載導航,但百度地圖上目前尚無蒲城“日晷”的地理座標,幾經打聽問路,在友好“秦人”的指點下,我們終於來到了這座龐大“日晷”的身前,果然媒體報道之言不虛,偌大的日晷晷針直刺蒼穹,站在巨大的晷盤下,更感自身的渺小和中華文明的偉大。儘管天在下雨,但誰也不願失去在次拍照留念的機會。

由於是前來參觀學習的,所以大夥看得非常仔細。雖然陰雨看不到太陽,但還是認真的想象著不同時刻太陽投射到日晷盤面上的影子位置應該在哪裡。我們用手機上的天文羅盤軟件,查看了日晷的經緯座標和朝向,發現似乎有些問題:

一是其基本方向不是正南正北,差了15度。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二是日晷晷盤平面與赤道平面不平行, 其與地平的夾角應是90度減去當地緯度34.9度亦即55.1度才對,圖上能看出其夾角只有45度,誤差10度。

三是按照赤道式日晷最基本的原理,晷盤的置放應該“南高北低”才對,可是好像也犯了與西安南門公園同樣的錯誤,“北高南低”了

四是利用日晷的晷針做支撐的設計恐也是不合理的;本來斜插地下配重或是改變所使用材料的方法也是可以解決的。

以上四點所造成的後果似乎失去了“日晷”的天文意義和科普價值了。

當然,也許上述不成熟的淺顯分析並不正確,因為我們畢竟不是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再說了,作為冠以國字號的最高級別的授時權威機構,還能把“日晷”這樣的古老問題搞錯嗎?我們真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最糟糕的是萬一我們在華為手機上所使用的電子天文羅盤本身就誤差180度的話,那就只能懇求有關方諒解了。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以緯度北緯36度的原理示意圖

對赤道式日晷原理的理解:

在一天中,被太陽照射到的物體投下的影子在不斷地改變著:第一是影子的長短在改變。早晨的影子最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逐漸變短,一過中午它又重新變長;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變。在北迴歸線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東方。從原理上來說,根據影子的長度或方向都可以計時,但根據影子的方向來計時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計時。早晨,影子投向盤面西端的卯時附近;當太陽達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時,針影位於下方,指示著當地的午時正時刻。午後,太陽西移,日影東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個時辰。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正面);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背面)。所以在春分以後看晷盤的上面;秋分以後看晷盤的下面。“晷針”必須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晷面兩面都應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但要注意的是,正面順時針刻寫,背面要逆時針刻寫。

這個原理,估計大家都明白。我孫兒上小學,老師教孩子們做手工,他們做的“日晷”都能符合基本原理。實際上,這些年來日晷裝錯的案例並不少:中華泰山網 2014-03-25 也發表過《網友質疑泰安市天平湖公園日晷時辰表裝反了》的文章,據說該公園日晷是由南京一所大學出面設計的。之後,網上沒了消息,不知是否改了過來。

2018年06月16日 07:44:11 鳳凰網資訊 發表了“西安城牆日晷被發現裝反,為何一年仍未調整?”的文章。

光明網2018年6月22日 也發表了《日晷裝反,茲事體大》的文章,文章稱“考古學家挖掘一塊碎瓷片都要戴著手套,體現一種敬仰歷史、尊重文化的態度,這應是一個民族對待優秀歷史文化最基本的態度。對待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該本著為自己的意識戴上手套的態度去傳承和保護”。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中國授時中心之蒲城“日晷”安裝正確嗎?

我們一行順便去了西安城牆南門,發現正在維護中,看來是聽取了遊客的意見。

赤道式日晷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也是人類研究天文的原始基礎之一,時至今日已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標以“中國授時中心”的權威地標,是中國天文文化的重要象徵,因此,對此類問題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在進行此類建築時,是不應該馬虎從事的。

作者藺長旺

聯繫電話:13015328489;18635729131

作者曾任空軍第十二飛行學院教授、學識涉獵廣泛,對天文、地理、史學文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