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2017年12月29日,在《親愛的·客棧》收官一週後,節目總導演陳歆宇在接受“冷眼看電視”採訪時提到,他認為“慢綜藝”其實就是“觀察類真人秀”

觀察,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在那檔節目中,陳歆宇顯然想要通過對王珂劉濤夫婦和紀凌塵闞清子cp組合的觀察,瞭解愛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模式無非幾種,而讓觀眾在明星嘉賓們的相處中找到投射和共鳴,最終決定了《親愛的·客棧》的成功。

用觀察、記錄的方式去觸摸人類共通的情感與共同關注的社會話題,這種“創作堅持”今年被陳歆宇放在了《我家那小子》中。

而觀眾,顯然是吃這套的。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錢楓的體重,朱雨辰的媽

空巢青年&中國式親子關係促發第一輪熱度

算上今天上午在微博熱搜榜拿下頭名的徐海喬,《我家那小子》播出4期來已經攻佔了7個熱搜榜第一。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再加上節目開播後在年輕觀眾心中引發的共鳴和一些親子關係的案例帶來的爭論,這檔節目已經成為第三季度電視熒屏每週六討論度最高的綜藝了。

在新綜藝難“冒尖”已成為電視人共識的當下,《我家那小子》的熱度值得研究——創意全新,但嘉賓陣容相對根本沒走“大咖”路線的這檔節目,緣何能從第三季度一眾“綜N代”中脫穎而出?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捕娛記(ID:ibuyuji)想要說的是,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我家那小子》集集都能戳中每個社會人逃不開的社會話題。

7月7日,《我家那小子》首期播出,當晚,“武藝弟弟”“陳學冬大姨”“錢楓少吃點吧”相繼屠榜,這一集通過對錢楓、武藝、陳學冬、朱雨辰獨居生活日常的展現,以“錢楓無節制飲食”,“武藝一日三餐叫外賣”,“朱雨辰的孤獨”和“錢楓想愛不敢愛的單身解讀”,戳中了無數“空巢青年”和“口號式減肥”患者的心。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7月14日,節目第二期上檔,此後至少一週時間內,“朱雨辰媽媽”以及在這個熱詞背後隱藏的“中國式親子關係”,成為網友關注和爭論的最大焦點。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7月21日,朱雨辰從節目下車,徐海喬接替上線。相對錢楓“想愛又怕付出”的“單身情結”,徐海喬直言想做爸爸、甚至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的細節,意外引發演播室中大張偉和媽媽們對於“生不生孩子”的一場論戰。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孩子生下來你就知道值得”和“你說的是你,但你不是我”的討論裡,恰恰折射出“中國式催生”的苦心和它遇到的難題。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武藝的陰影,陳學冬的孤獨

他們經歷的“原生家庭”很多人都有共鳴

昨晚的《我家那小子》依然是“戳心”的一期,近幾年被社會學家稱作“心理流行病”的“原生家庭”概念,第一次出現在了節目中。

父母、家庭的個性存在到底會不會給子女帶來影響?很多人將自己的生活、性格、心理的不如意統統歸因到“原生家庭”,這個鍋父母和家庭真的要背?!

《我家那小子》沒有給出答案,它只是依然在冷靜記錄。涉及到這個社會命題的主要有兩個人——武藝和陳學冬。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用人生第一次做飯迎來朋友聚會的武藝,在飯桌上提到了自己童年時父母半夜吵架、父親離家出走的“陰影”,能夠看出,28歲的他最渴望的依然是“父母關係好”。

在深夜的KTV抱著大學老師痛哭的陳學冬在所有人看來應該是這4位嘉賓裡事業發展最好的,但這一次,他透露了在“沒有父母的嚴厲”下成長的“孤獨”,也第一次訴說了自己17歲時孤身來到上海,以拍廣告為自己籌取生活費、學費的經歷,以及大姨並不支持自己學音樂的過往。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吵架的父母、離婚的父母、甚至是將孩子拋棄的父母,武藝的願望和陳學冬的痛苦,讓同樣有過類似人生困擾的網友發聲表示共鳴。

值得肯定的是,《我家那小子》沒有把這樣的“原生家庭”設置為“罪”,武藝父母雖然早已分道揚鑣,但為了讓兒子開心還是忍著矛盾一起參加節目錄制;

陳學冬大姨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的關愛與眼淚,不讓學唱歌是因為覺得“沒前途”的尋常父母心,都是節目通過細節展示出來的溫暖。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展示問題但不“妖魔化”問題

正向表述之外,演播室構建溝通之橋

公號“心理公開課”曾以“對不起,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為題,詳細闡述了對於“原生家庭”的諸多誤解。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其中有一個觀點讓捕娛記印象深刻——“原生家庭”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理解他人,“而非用作批判和怨恨”。尤其是,“療愈創傷,不是靠怨懟父母來完成”。

我們能看到的是,不管是武藝還是陳學冬,他們都在積極地生活,縱使那些“記憶”在心中難以磨滅,甚至會對擇偶產生影響,但他們沒有放棄選擇,也沒有放棄改變。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而在這種符合情理的正向表述之外,《我家那小子》還通過演播室的模式,給出了“親子關係”的良好示範——對於熒屏前的觀眾而言,武藝這段也好,陳學冬那段也罷,最觸及人心的莫過於演播室中媽媽/大姨的尷尬或難過。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尷尬,是第一次聆聽到孩子會如何評價自己,甚至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關係;難過,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聽到他這麼提起”,陳學冬大姨說起自己為何不肯讓他學唱歌,“離異的小孩……我當時就怕他變壞,他是要變壞了我怎麼交代啊。”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現實生活中沒有完成的交流和袒露,第一次通過一臺節目的演播室聯繫了起來,《我家那小子》的這種設置,無疑會讓更多人意識到溝通的重要。

7次熱搜第一的《我家那小子》這次真正實現了母子溝通

武藝和媽媽在微博上實現溝通

跟冷凇說的一樣,越來越多的人跟父母已經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其實,打破陌生的方式很簡單。看,武藝和媽媽就第一次在微博上就父母之間的感情問題,實現了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