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小子》揭祕是什麼造成陳學冬付出型人格

你知道付出型人格嗎?它又名助人型人格,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愛,甘願為此付出、遷就他人而忽略掉自己的感受,以達到讓別人覺得需要自己的目的。

那麼,擁有付出型人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上週,陳學冬在《我家那小子》節目裡就還原了這種感受。

《我家那小子》揭秘是什麼造成陳學冬付出型人格

明明身體極度不適,但陳學冬也沒有拒絕經紀人的安排,順從的跟著經紀人出門了。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一個荒涼的小樹林,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陳學冬的絕望,但他依然沒有對此表達出任何不滿,忍著不適默默吃燒烤。在陳學冬看來,滿足別人的需要比滿足自己的需要更重要,這是非常典型的付出型人格心理。

《我家那小子》揭秘是什麼造成陳學冬付出型人格

而在此之後,工作人員還給陳學冬安排了一個生日驚喜:請來曾經和陳學冬一起參加節目的兩位小孩來給他過生日。雖然畫面看著很暖心,但身心疲憊還要照顧兩個小孩,這讓觀察棚內的媽媽們看著也是很無奈了。經歷過這樣混亂的一個晚上,陳學冬也絲毫沒有崩潰,始終保持著溫柔耐心的模樣,這讓眾人佩服不已。

《我家那小子》揭秘是什麼造成陳學冬付出型人格

“我是非常享受於別人需要我,被別人喜歡、被別人需要,然後別人依賴你,是你的一種價值。”陳學冬對於付出型人格的闡述,從中可以看出,他習慣於把照顧別人排在照顧自己之前,這在他看來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從小父母離異的陳學冬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所以對於他而言,只有多做事、多付出,把別人照顧好了,才能得到自己渴望的關愛。雖然這在別人眼中是一件很累的事,但他自己卻樂在其中。

假如生活傷害了你,請不要退縮,勇於接受成長。正如陳學冬自己所說:你越是缺失就越懂得如何填補別人的缺失,看到別人幸福就感覺自己也經歷過幸福。願每一個付出型人格的孩子都能享受快樂,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