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磁盤是在磁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磁鼓是在整個柱面上存儲,而磁盤把這個柱面分切成了若干同心的磁盤片,在每個盤片的平面上記錄數據,從此開始了硬盤的生命週期。
信息存儲的迅速發展要求硬磁盤容量必須快速突破,怎麼才能增加容量呢?人們想到了更換磁盤片組。也就是說,當固定在主軸上的盤組存滿後,將其拆下來,再換上一個空白盤組。如果有足夠多的備用盤組,容量不是就增加了嗎?
硬盤的盤片一般是以鋁為主要成分製作片基,在其表面塗上磁性介質,以便存儲數據。在磁盤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個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道(Track),每個磁道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Sector),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盤上。硬盤通過磁頭讀取和寫入數據,寫入數據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磁頭對硬盤片表面的可磁化單元進行磁化,就像錄音機的錄音過程;不同的是,錄音機是將模擬信號順序地錄製在塗有磁介質的磁帶上,而硬盤是將二進制的數字信號以環狀同心圓軌跡的形式,一圈一圈地記錄在塗有磁介質的高速旋轉的盤面上。讀取數據時,只需把磁頭移動到相應的位置讀取此處的磁化編碼狀態即可。
閱讀更多 毒舌說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