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錄取新生看重的標準是什麼?

那麼多人申請美國大學,有的能進藤校,有的卻被慘拒...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到底是什麼?

美國大學錄取新生看重的標準是什麼?

中國大學招生有統一的錄取標 準,那就是高考成績。然而美國大學不一樣,各個大學的招生標準都是自己做主。但美國大學的招生官也不會單憑感覺發offer,NACAC列舉了每所大學錄取全部考量的標準共計19項,分為最重要、重要、考慮和不考慮四擋,每所大學最重要標準都是不一樣的,反映了美國各個大學在招生時體現的不同錄取風格

19項標準的本州居民、宗教信仰、居住地等和中國學生的相關度不大,下面看看和中國學生相關的16項。

1.中學課程難易度

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

美國高中採取的是選課制和學分制,同一年級的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難度相差很大。招生官希望瞭解學生所修課程的難度,用這一指標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術能力。由於缺乏直接的比較以及成績單不規範等因素,除個別知名國際學校外,國內學生最能體現該項指標的做法是參加AP考試。另外,IB課程通常被認為是難度高於美高課程的課程體系。

數據顯示,USNews排名榜前100的大學有37所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說明大部分學校都很看重成績的含金量

因為參加AP考試的學生,比參加IB課程的同學要多,所以為大家介紹一下AP考試。AP,全稱Advanced Placement,中文名稱為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P成績不但可以抵扣入學後相應課程的學分,而且AP成績也成為美國各大學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AP採取的是5分制,3分以上的成績為大多數的大學接受,可以在今後上大學時折抵多至一學年的大學學分。

嚴格意義上講,AP成績並不是高中生報考美國大學的必備成績,中國高中生報讀美國大學,一般情況下,提供:高中成績,SAT/ACT考試成績,以及TOFEL成績即可。但對於申請諸如哈佛,耶魯等頂尖名校,或者是前50強的美國大學的高中生,AP考試成績就成了一個非強制性,但必須具備的競爭籌碼了

AP考試成績(滿分為5分)能申請到全球上百所知名大學,其中在美國73%的高校可以接受AP成績為3分的學生、16%的高校可以接受AP成績為5分的學生。所以,報考名校就最好能向大學提供4-6門以上的AP成績。

2. 平時成績

Academic GPA

大量文獻及錄取數據表明,GPA的重要程度大於SAT/ACT成績。由於國內中學的GPA有些有水分,招生官通常會結合就讀中學的聲譽綜合考量國內學生的GPA。USNews排名前一百的大學中,有35所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耶魯大學網站上有一段文字:While there is no hard and fast rule, it is safe to say that performance in school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esting. A very strong performance in a demanding college preparatory program may compensate for modest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but it is unlikely that high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will persuade the admissions committee to disregard an undistinguished secondary-school record.

美國一位資深升學顧問說,美國大學錄取新生考察的各種要素(如高中成績、課外活動和獎項、申請essay、推薦信、面試等)在學生整個申請資料package中大體權重如下圖所示(僅供參考):

美國大學錄取新生看重的標準是什麼?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名申請學生高中階段課程成績在評估中的權重,一般可以佔到全部申請材料的60%上下,而TOEFL、SAT或ACT等一次性留學考試成績的權重,一般只佔10%左右,由此可見高中階段學生取得好的學業成績十分重要。美國大學通常更看重申請學生的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成績,以此評價學生長期的學習狀態及發展趨勢

3. 標準化考試

Standardized Tests

主要指TOEFL/IELTS成績,SAT/ACT成績,當然也包括AP、SAT2成績等,高分考生在申請看重標準化考試的學校時具有強大競爭力。30所大學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4. 班級排名

Class Rank

班級排名是唯一的相對比較指標,在計算個人硬件實力時使用過該指標。從錄取標準角度看,一些頂尖大學將班級排名列為最重要錄取標準,如果希望申請這些學校,一個理想的班級排名就變得意義重大了。

從申請層面看,由於頻繁洩題及成績注水,美國大學只能更多地聚焦於國內已經建立品牌的一些國際學校或普高國際部,衝擊名校往往更多地是和自己的同學們在競爭,因此這個排名也顯得尤為重要。14所大學將該項列為最重要標準。

5. 推薦信

Recommendations

推薦信最好選擇那些可以寫出來學生的天賦、性格、學術技能的人。能找到既知名又瞭解的人最好,如果找不到,就要拋棄名氣而選擇更瞭解學生的人,寫出來更有血有肉的推薦信。將推薦信列為最重要因素的學校顯然更加重視那些真正瞭解學生的成年人對學生的評價,從推薦人的確定、不同推薦人描述的側重點、到推薦信的撰寫都需要精雕細刻。勾選該項僅有3所大學,分別是Leigh University,Syracuse University,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附:麻省理工的官方版推薦信寫作指南

因為申請我們學校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推薦信在我們的錄取決定中佔有很重的分量。給優秀的申請者寫好推薦信,比他的自我表揚將更能突出他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

我們要找的學生是那些已經產生影響或者將會產生影響的人,而一封支持性的推薦信和一封吹捧性的推薦信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無論是班主任的推薦信,還是文理科任課老師的推薦信,如果具體有料,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他們提供的信息和印象,應該是我們從其他申請資料中無法獲取的。推薦人應該嘗試全面描寫被推薦的學生,敘述他取得成就的語境,並且儘可能地用事實和案例來支持結論。如果用小故事來傳遞個體性格和品德,顯然比單單說“瑪麗是個成熟的姑娘”會更加形象生動。

在推薦信寫作中需要關注以下問題:

1.推薦人與被推薦人是在什麼語境內建立相互關係?如果推薦人對於被推薦人並不是很瞭解,只能寫篇簡介,那麼需要對此加以說明。

2.被推薦人是否展示過學術探索精神,追求超出常規課堂教育的經歷?

3.被推薦人是否有不同尋常的能力、才華或者領導力?

4.什麼是被推薦人的動力?什麼是他的興奮點?

5.被推薦人跟老師們如何互動?跟同齡人如何互動?描述他的性格和社交技能。

6.關於被推薦人,推薦人記憶最多的是什麼?

7.推薦人如果知道麻省理工,那麼什麼令他相信麻省理工很適合被推薦人?而被推薦人會如何融入麻省理工的校園文化,並在這裡的經歷會助他成長起來?

8.被推薦人是否經歷過失敗或者沮喪?如果有,那麼他是如何應對的?

9.是否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家庭情況或者社區情況,需要告知我們的呢?

6. 申請文書

Application Essay

文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當申請人各方面競爭力都很強時,或是兩個申請人旗鼓相當時,NACAC數據顯示,高質量的文書會成為決定性因素。勾選該項篩選出9所大學,包括5所加州大學系列,而加州大學剛剛更新了essay題目,8選4,每篇350詞,說明了該校確實很重視essay。

7. 課外活動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課外活動也有一定的評定標準,取得一定成績的個人項目、成功的組織者、體現社會責任感是課外活動的三種不同境界,不同境界的課外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個人品質,是招生官希望通過活動本身更進一步瞭解學生的重要途徑。

做活動之前,我們可以看看美國頂尖大學的官方對於學生的要求是什麼?然後再針對性的做活動。

哈佛:“Harvard welcomes students from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far-ranging talents and interests.” (哈佛歡迎世界各地的有不同背景、才能、興趣的學生)

耶魯:也提到雖然他們收到的75%的申請者在學術上都是滿足要求的,但是“the great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are admitted [are those who] stand out from the rest.”(被錄取的絕大多數學生是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

普林斯頓: “It is our mission at Princeton to ensure that our community is as diverse and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as possible.” (我們的任務是確保普林斯頓的學生群體儘可能保持多樣化、能激發智力和思維的發展)

斯坦福: “We believe that the best education can develop only in a vibrant, diverse community that actively affirms both the differences among its members and their numerous points of connection.” (我們堅信只在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多樣化的群體中,教育才能發展。這樣的群體既要有互不相同的成員,成員之間也要有多樣的連接點。)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and supporting a community diverse in every way” (哥倫比亞致力於創造並支持一個在每種意義上都具有多樣性的群體)

8. 天分/才能

Talent/Ability

能將天分和能力列為最重要標準的學校通常都是牛校或是特點鮮明的大學,最好的證明自然是在高級別的競賽和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9. 品格/素質

Character/ Personal Qualities

熱情(passion,initiative)、好奇心、堅韌(grit, perseverance)、領導力、敬業(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commitment to service)等都是美國大學非常看重的品格,當該項標準是最重要因素時,一定要確保通過論文或小問題用事實或實例將這些品格展現出來。

10. 面試

Interview

將面試作為最重要錄取標準的學校基本上是少數名校,申請這些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有過硬的成績,出色的活動、優美的essay,面試作為最後的辨識標準,不僅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是否具有熱情、堅韌等本校看重的品格。勾選該項共有2所,該項在選校階段可以暫時忽略。

11. 第一代大學生

First Generation

指家族裡沒人念過大學,你是第一個念大學的人。耶魯大學招生官特別提到過第一代大學生在錄取過程中的重要性。理論上講,將該項列為最重要因素的學校堅信,取得同樣的成績,第一代大學生具有更大的潛力。

12. 校友親屬

Relation with Alumnus

如果你有親屬,特別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親屬是某大學校友,通常會對申請有幫助;如果恰巧該校非常看重校友親屬,加分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13. 種族

Ethnicity

美國法律雖然嚴禁種族歧視,但在大學錄取上的反向歧視(即白人不如黑人,當然亞裔比白人更難)卻長期存在,有很多著名的案例可以作證這一點。作為亞裔、特別是華人,錄取的比例和名額往往是最低的,這個標準已經超出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

14. 工作經驗

Work Experience

美國高中生暑假打工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工作經驗至少具有兩方面的優勢,第一是增加essay主題,比如一個熱愛游泳的學生通過救生員工作提升自己對游泳項目的熱情就是一篇內容翔實、頗具正能量的essay素材;第二,有些招生官會給那些通過工作幫助自己及家庭的學生讚譽。如,一篇描述在Domino披薩店打工經歷的essay登上了紐約時報。

15. 對本校興趣

Level of Applicant's Interest

對本校興趣和新生入學率密切相關,通常是排名僅次於頂級名校的名校非常看重的一個因素。學生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展現對某所大學的興趣,第一是ED、EA申請(ED、EA、RD,對某校的興趣依次遞減);第二是通過essay或小問題的實例描述進行展現。

16. 義工

Volunteer Work

學生從事志願者活動表現出來的愛心、責任心和耐心,對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關注是義工的核心,義工切忌蜻蜓點水,容易給招生官留下包裝、刻意的印象。

綜合起來看,排名在30-100之間的大學大都將學術類標準,比如中學課程難易度、GPA、標化考試等列為最重要的錄取標準;推薦信、essay、班級排名、課外活動為也獲得不少大學的青睞;其它各項標準屬於小眾化的個性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