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順縣豆口村,藏匿在深山中,一個探幽訪古的好去處


豆口村位於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東四公里處,毗鄰潞林公路,濁漳河繞村而過,紅旗渠盤山橫流,三面臨水,一面靠山,整體的地形為“金龜探水”,有人形容為“橫漳水而帶行山,枕龍門而控風壁”。不過,這個太行峽谷中美麗的小山村,村民依然還保留著農耕時期的遺風習俗。

《豆口村志》記載,該村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隨處可見,貫穿村中的青石街巷彎彎曲曲似迷宮一般,人們穿行其間彷彿置身在歷史的隧道之中。

豆口村是一個古老而精緻的村落,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峽谷風景帶上,有580餘戶農民,1600多口人,國土面積18010畝,耕地面積卻只有2130多畝,是個典型的太行深山中的小山村。

豆口村出名,還是源於村裡每年農曆二月二舉行的傳統“二月二廟會”,那一天十里八村都來鬧社火,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帶的農民都扶老攜幼雲集這裡,素有“百里水鄉、三省交界第一會”之說。

廟會期間,戲班名角應邀而至,商販貨郎不請自來,本村藝人爭相獻藝,唱古戲,敬神靈,祈求平安吉祥,成為這一帶農村一道獨特的民間景觀。同時,吸引了很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俗村。

豆口有著千年的歷史沉澱文化底蘊,村中那古色古香、別具一格的民俗建築風格和遠古的神奇傳承,那唐宋年代的建築風格和明清時期的村舍民居,小山村農民原生態的農耕生活場景,都會給你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豆口村曾經的輝煌,給現在的人們留下有20多處寺、廟、經、關等古蹟遺址,隋朝年間的夏王竇建德修建的竇王爺廟,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藏匿在太行山腹地的這個小山村,原來閉塞,很少有外界干擾,至今還保留著明朝萬年曆年間曾任洛陽知府張六順建造的“張家大院”和馬童修建的“候家大院”。

豆口不但文化厚重,農民的生活還是原生態。行走在山村,你彷彿穿越了一個千年時空的隧道,彷彿真正來到了遠古過去的村落,那院套院、院連院、院對院、院挨院的山鄉民居特色,無不透射山鄉農耕文化味道。

全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均以四合院落為主,建築風格基本相近,青磚黛瓦,粉牆石壁,精雕的磚木門樓映襯著各具特色的照壁,顯示著屋主人的情趣。

走進小院,青磚鋪地,綠苔盈盈,幾乎每座院落裡都種有紅紅火火的石榴樹,寄託了屋主人對子孫後代的殷殷期望,村民,至今依然生活在原生態環境中,很多生活用具、習俗依然保留著山鄉農耕文明遺風。

流連於豆口的村巷、老屋、古蹟間,鞋子踩在古板鋪成的巷道上,清脆的迴音愈發襯出村子的幽靜,這片遠離城市的“桃花源”,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逸,那樣的恬淡,讓人流連忘返。

歷史的細痕把一種古樸的生活方式凝固下來,留住了歲月的年輪,也留住了曾經的過往,對豆口人來說,1500年並不遙遠,彷彿隔世也只是昨天,只是少了幾許嘈雜,多了幾分幽靜和超然。

早上薄霧慢慢散去,透過霧氣垂照下來的陽光,清爽地根根如柱,在早春的暖風裡,它們甚至不曾顫抖、搖曳。幾縷清風從耳邊滑過,幾聲鳥鳴從頭頂掠過,和著農人歸家的步履,一切都是那樣閒致悠悠,從容篤定,猶如世外桃源。

用古樸形容豆口,也許只能展現它古老厚重的一面,豆口的美,其實是通過完全熟知後而走進你心裡的那種自然之美!村頭回望,豆口古村就像一位安詳的老人,瑞坐在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裡,至尊至臻,是現代人們一個探幽訪古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