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有什麼不同?

user8776068180877


在單位辦退休和自己辦退休主要有兩方面不同,

第一是辦理程序不同,第二次退休待遇不一樣。

一般來說,如果用人單位辦理退休的話,是需要單位人事工作人員攜帶公章、職工檔案陪同退休人員去辦理的。自己辦退休,一般是本人提取職工檔案後,到相應審批部門蓋章,本人在退休審批表上簽字就可以了。


其實最大的重點在於兩種退休方式的待遇差距是不同的。主要體現在繳費多少的問題上。

其實影響我們退休待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

在繳費基數相同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

繳費年限相同,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個人賬戶、社會平均工資、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如果我們在企業工作,社會保險費是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一般是養老扣8%,醫療扣2%,失業扣0.5%。都是以繳費基數為基準。比如,我們繳費基數是5000元,每月就需要個人扣繳525元。

但是如果我們是靈活就業人員自己交納保險。一般來說需要自己承擔企業部分和個人部分。比如青島市養老的繳費比例是20%,醫療繳費比例是10.8%。交納同樣的,社保基數5000元。我們每月需要交費,1540元。


可以說在青島為企業工作,企業給職工繳費,負擔只有個人交費的1/3。

一般來說,99%的靈活就業人員都是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納費用的,很多人還是隻交夠15年辦理退休為止。這樣實際上他們退休時的退休待遇並不會跟想象的一樣高,只有最低的生活保障差不多。

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跟工資增長率一樣的情況下,15年最低繳費基數,退休待遇只有18.2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而40年按社會平均工資繳納費用的企業退休工人,可以領取67.63%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待遇是靈活就業人員的3.71倍。

因此,雖然退休手續差不多,養老金計算公式也一樣,但是在企業工作,負擔較輕。如果是社會自己繳納社保,待遇非常重,而且退休待遇也不高。所以,很多靈活就業人員交納社保的積極性就差了。

其實不管怎樣,只要有一份退休待遇,即使滿足不了生活需要,我們也能夠大大降低我們老年後的負擔。而且每年養老金調整的時候都是向低收入群體照顧。所以,養老保險還是非常重要的。


暖心人社


問題:到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有什麼不同?

題主說的應該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辦理退休的待遇問題,或者說就是在問養老金的計算有何不同。在單位辦退休的概念比較清晰,在社會上辦退休,指什麼情況,有些同志不見得清楚。其實主要是指沒有穩定工作單位,個人繳納全部社保費用的人,包括普通個人存檔身份參保人員,靈活就業人員,4050人員和失業人員。

那麼到了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有什麼不同呢?要分退休審批和養老金待遇兩方面來說。

1.退休審批

退休審批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先來看看退休的法定條件。

(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2)社保繳費滿15年。

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的審批不同之處,主是體現在女性靈活就業人員的退休年齡和企業女職工的不同。在單位退休的話,女工人年滿50歲就可以。如果在社會上退休,則可能50歲,也可能55歲。具體要看地方政策。大部分地區大多規定女靈活就業人員55歲退休。部分地區允許養老保險統賬結合制度建立前就參加工作的人,或下崗女職工50歲退休。具體以地方政策為準。

2.養老金待遇

在養老金的領取標準上,基礎性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沒有實質性的不同。同一地區退休,繳費年限相同,繳費係數相同的話,在單位退休和在社會上退休的結果可能相同。只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因多年來每個人繳費的標準或金額不同,所以總金額會不盡不同,退休年齡也不見得相同,計算結果很難完全相同,以上這三部分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對在單位退休,和在社會上退休的人來說完全相同。

養老金=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這個公式中會涉及六項數據。1992~1995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退休政策中養老金計算的這六要素裡並沒有考慮退休時是在單位辦理,還是在社會上辦理。

影響養老金計算結果的六項數據分別是:

1.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

2.退休時工齡,即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3.養老保險歷年來個人繳費係數或指數的平均值;

4.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總金額;

5.和退休時年齡對應的養老金餘命月數或養老金計發月數;

6.養老保險繳費制度改革建立實帳前的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這裡面沒有區分時在單位辦退休還是在社會上辦退休的任何因素。比如,在退休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和有單位的參保人在繳費係數相同的情況下,繳費比例,繳費金額,或繳費標準是不同的。但只要繳費係數相同,社保繳費年限相同,那麼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結果是相同的,沒有實質性區別。如果說有區別,就體現在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上。

為了讓各位瞭解得更加清楚,請看以下幾張圖片。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查看更多關於社保及退休的文章。你的任何一次點贊,和哪怕隻言片語的留言評論,都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你好!到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作為一個從事社保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題主,除非單位為你繳納了比自己個人繳納費用更高基數的養老保險,否則單位辦理退休與社會個人辦理退休在養老金計算核定上沒有任何區別和不同。

《社會保險法》第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繳納社保是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中的主要險種,按照法律規定,有用人單位的,以職工本人工資為基數,由單位與職工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分別繳納,職工個人繳費部分由單位代扣代繳。當前繳費比例為單位20%,個人8%,其中個人繳費部分進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部分進入統籌賬戶。

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個體勞動者,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所在地區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不低於60%和不高於300%的標準自行確定繳費工資,按20%的比例繳納,其中8%進入個人賬戶,12%進入統籌賬戶。

由此可以看出,勞動者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核定是以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繳費基數為前提的,跟辦理途徑無關。但有些效益好的企業在國家規定的退休金範疇外另有企業內部發放的一部分補貼,這完全屬於企業行為,與社會保險計算養老金無關。在按國家政策執行程序和標準上,無論是個人辦理,還是單位辦理退休,在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相同的情形下,兩者無任何區別。

我是葉公講故事,專注於為你解答社保、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別忘了關注和點贊。大家有什麼好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葉公來幫忙


作為一個曾經在人社局工作過的小編告訴你,在相同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等一致的情況下,自己去辦理退休和單位去辦理退休,養老金計發標準是一模一樣的。

所不同的是辦理程序不一樣,職工一般是單位去單位參保地的社保中心辦理,社會人員到戶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辦理。

除非是極少單位除了發養老金,單位額外再給員工打錢,但是從社保這裡拿到的錢是沒有區別的。

目前員工已經從“單位人”變為“社會人”,員工退休後,單位也基本不再聯繫。


勞動法你我他


答,我來直接回答不同的部分:

一,每年的年審,單位退休的由老單位集體辦理,不用個人操心。社會退休的要退休者自己去辦理,這個在前幾年很麻煩。

二,二次報銷,單位退休的老人,生大病住院治療,開銷超過一定數額,可以拿回原單位二次報銷。社會退休人員就沒有這個待遇。

三,企業年金。有些國有企業為了減人增效,鼓勵職工買斷工齡,有些老職工受眼前利益誘惑,選擇了在社會退休。這些人與單位徹底斷了關係,企業年金也就沒有了,由原來的單位人員變成了正宗的社會人員。這種自願行為,從長遠看,得不償失。

四,各種福利,單位職工在中秋、春節、重陽節到來之際,多少都有點物質收益,也有精神上的組織活動。而社會退休人員什麼都沒有。

五,單位把企業辦社會職能交給地方,在過渡時期,為了防止硬著陸,職工一下子接受不了,會制定一些過渡時期的緩衝政策,比如福利化向市場差價補貼。買斷工齡的社會退休人員就沒有了。

六,單位退休老人因病去世,單位會有專人組織召開追悼會,社會退休人員就沒有人管。回答完畢。


0老三兩0


到了退休年齡,在單位上辦退休與社會上辦退休手續,有什麼不同?

眾所周眾,城鎮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費繳納滿十五年以上者,均可辦理退休手續。

城鎮職工計算退休養老金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

單位辦理退休的流程:單位行政人事工作人員先梳理,該同志是否符合法定退休年齡,繳納養老保險是否符合繳費年限,特殊工種是否符合從事特殊工種規定的年限,整理好人事檔案歸檔的相關資料,攜帶退休人員的身份證.社會保障卡或養老保險的相關資料和近照一至三張;待社保中心審核退休養老金後,蓋單位印鑑,蓋批准退休公章。特殊工種人員的退休,社保中心審核後,再送人社局審批。退休人員次月起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了。

社會上辦理退休流程:個人攜帶人事檔案,社會保障卡或社保相關資料,個人身份證和近照,到社保中心審批退休金,再回原單位或原單位的主管部門蓋公章,再送社保中心蓋印章,批准退休。次月起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了。供參考。


鬆鬆155292138


到年齡在單位退休和社會上個人繳費退休,兩者有什麼不同?

首先兩者在退休時養老金計算方法都是一樣的。養老金的多少都取決於繳費年限的長短和個人賬戶繳納的總額。如果二者繳納年限和每年繳費標準都是相同的,那麼兩者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唯一的區別就是在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的情況下,單位如果給職工建立了職業年金,那麼有單位的要比沒單位的在退休之後多享受一筆職業年金待遇。另外一般以個人繳費的大多都繳費至滿15年的年限就停止繳費等待享受養老金待遇,而有單位的卻是從建立勞動關係起一直繳納至退休年齡,這樣有單位的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金額都要多,養老金也就高。


心疼的豬


到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29026553438279459, "vid": "c575c3e4ac78415092c92c63cf61d0e9\

查悅社保APP


你問到退休年齡在單位辦退休和社會上辦退休,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不同:

在單位辦退休,是單位為你代辦,你等著領養老金就是了。個人辦,你得帶好相關材料到社保局親自辦,辦妥後領養老金。

相同:

如果是在一個統籌區,性別一樣、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退休年月一樣,無論是你個人辦理退休,還是單位辦理退休,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是一樣的。


我愛我家214230147


這個還是有區別的。社會保險雖然有社會保險法規範,但各地還是有很多地方性政策的。舉個例子,醫療保險問題,有的地方規定,退休後依然要繳納醫療保險,在單位退的單位交,個體退的個人交,這個差異就大了。

還有提前退休和女職工退休的問題。以前的老固定工分女職工和女幹部,女職工50退,女幹部55退,靈活就業的55退,如果女性老固定工中的工人在單位退就是50,解除完按個體退就是55。總之,退休政策很古老,地方性政策很多,建議諮詢當地勞動部門。在這裡提問可能會給你誤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