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恕妃

【簡介】

仁宗恕妃。鑲紅旗滿洲完顏氏,原任輕車都尉參將哈豐阿之女。生年不詳。於乾隆五十一年的選秀中,被高宗指定為皇十五子永琰側福晉,同年納彩成婚,冊封為皇子側福晉。乾隆年間薨逝。乾隆六十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上諭歸政,皇十五子嘉親王繼位,即為仁宗嘉慶帝。嘉慶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上諭追封為恕妃,暫安靜安莊之傍所。嘉慶八年,奉安昌陵妃園寢。

【入宮背景】

清代宮廷內,皇子的側福晉大致有兩種來源,比較普遍的一種是使女受到寵幸而納為格格,進而因為生育子女而得封側福晉,這種側福晉一般是出身內務府三旗,是作為宮女成為皇子的使女的,因為是從使女裡“納”得,所以沒有婚禮。另外一種側福晉則是八旗秀女,一般擁有相當的不錯的出身,在選秀中直接被皇帝指婚給某位皇子為側室,有相應的納彩和婚禮。

仁宗在潛邸時,於乾隆三十九年被指婚而大婚,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孝淑睿皇后,在乾隆五十年小產之後,身體愈發虛弱。在這種背景之下,乾隆五十一年選秀女時,高宗便將出身名門的完顏氏指婚給了仁宗作為側福晉,也就是恕妃。後來在仁宗即位之後,他下達上諭說道,“從前朕之側福晉完顏氏、格格關氏、沈氏,或系皇父指賞,或生有公主,今俱早已溘逝。”其中簡嬪關氏生有皇長女,遜嬪沈氏生有皇五女,所以“皇父指賞”顯然指的便是恕妃。

應該說,恕妃的出身雖然不能算是一等一的世家,但是依然是有爵有官的中等世家,其家世是遠超過仁宗的原配孝淑睿皇后的。故而也有推論認為,鑑於孝淑睿皇后當時的身體情況以及後來作為恕妃替代品的孝和睿皇后的情況來看,選恕妃入宮本身可能就有日後取代嫡室的意思。

【家族背景】

恕妃出身於東歸系完顏氏鑲紅旗滿洲蘇山一支。清代完顏氏有許多個支系,其中東歸系是諸多完顏氏中最早提出自己與金代完顏氏具有傳承關係,也是在清代仕宦最得力的一支。他們以金哀宗完顏守緒的遠房兄弟完顏守祥為始祖,並以明中葉的打虎英雄杭愛為近祖。據說完顏守祥在金代末年回到東北,故而自稱為“東歸”系。國初的鑲紅旗一等男扎爾固齊博爾晉一支、鑲黃旗包衣的魯克素一支等,都是此係完顏氏出身。

具體來說,恕妃一支的祖先名叫蘇山,國初歸來,授世管佐領,其子朱世奇,功封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任副都統,朱世奇的兒子鄂哈,任禮部侍郎,這位鄂哈之孫杭奕祿,便是恕妃的祖父。

清后妃系列·恕妃

【家庭情況】

恕妃的祖父名叫杭奕祿,康熙朝晚期由閒散考取內閣中書入仕,雍正年間特授為額外員外郎,補任監察御史,歷任光祿寺少卿、左副都御使、刑部左侍郎,數獨出任欽差。乾隆年間任工部左侍郎,襲三等輕車都尉,後任左都御史、議政大臣。乾隆十年以老病乞休,高宗上諭:“卿才品優長,簡任風紀,正資料理,著照舊供職。”可見杭奕祿長期任職風憲,是相當被重視的大臣。結果在留任的第二年,高宗就發現杭奕祿身體的確很不好,當起差來十分費勁,所以讓其以原官致仕。乾隆十三年七月,杭奕祿便病故了。杭奕祿有二子,第一子哈寧阿,去世比較早,第二子哈豐阿,便是恕妃的父親。

恕妃的父親哈豐阿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並任山西參將。有說法認為他在嘉慶朝進一步受到了重用,但是因為嘉慶朝的重要武臣有好幾位名為哈豐阿者,都擔任過參將的職位,所以目前尚不清楚受到重用的是否是恕妃的父親。

另外,根據目前的資料,知道哈豐阿有一位親姐妹,嫁給了莊親王允祿之孫永瑺為嫡福晉。哈豐阿至少有兩位女兒,其中一位是恕妃,另外一位則嫁給了永瑺的承繼子莊襄親王綿課作為嫡福晉,這種“姑做婆”的情況,也是清代旗人世家的常態。

綿課是乾隆二十八年生人,乾隆三十九年過繼與永瑺為嗣,雖然綿課比仁宗要小三歲,但是完顏氏是他的原配妻子,所以從年齡上來推算,這位嫁給了莊襄親王綿課的女兒應該是恕妃的姐姐。

【封號釋義】

恕妃所追封的封號為“恕”,根據內務府《鴻稱通用》裡的記載,“恕”的滿文為“giljan”。意為“體察”、“體諒”、“寬恕”,可以引申為“性情寬容之人”。

【入宮之後的生活】

以目前的信息來看,完顏氏在作為皇十五子側福晉入宮之後,最早在乾隆五十四年,最晚在乾隆五十七年,不知道是因為普通病症還是因為難產等病症便薨逝了。原本高宗將其指給仁宗,大概有提升仁宗妻妾門第,甚至有準備在孝淑睿皇后崩逝之後,讓其成為繼福晉的想法。而正是因為完顏氏的過早去世,導致高宗趕緊選擇“替代品”以補上完顏氏的缺額,於是孝和睿皇后被選入宮中,一樣成為了皇十五子嘉親王的側福晉。應該說,如果完顏氏沒有過早離世,很有可能孝和睿皇后那條道路便是她的道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