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當中,古詩詞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些詩詞雖然篇幅很短,但是卻短小精悍,甚至蘊含著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唐詩宋詞,也往往被作為啟蒙讀物,讓我們的孩子們很小就受到薰陶。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比如學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使得思鄉情慢慢在心中紮根;又比如學李紳《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又比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他們感知大自然的神奇。

除此之外,還有一首唐詩,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且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登鸛雀樓》,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這個詩人在文學史上留下的作品很少,卻有兩首入選了唐詩300首,而且還都是名作。尤其是這首唐詩當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短短十個字,卻有非常深刻的哲理,雖然是牙牙學語時就會背誦的詩篇,但是這哲理卻可以讓人受用一生。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開篇兩句描寫的是非常壯闊的自然景象,“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眺望雄壯的黃河,當時的時候太陽即將落山,滔滔黃河水一路向東波濤洶湧,直奔大海。這樣壯觀的景象讓詩人的內心很是感慨,雖然僅僅是十個字的景色描寫,但是其中卻可以看出盛唐那雄壯有力的自信氣象。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後面的兩句是作者通過登高望遠,所得出的人生哲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作者當時看到的景象已經是波瀾壯闊,但是詩人還不滿足,渴望能夠看到更廣闊世界的畫面。如何才能實現呢?作者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得出了“更上一層樓”的結論。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今天的我們重讀這首古詩,內心的感覺會不一樣。我們當然今天不會侷限於登高望遠這樣的場景,而是更多的引申到人生的高度、學術的高度、哲學的高度等等更高層次的範疇。為了能看到更多的世界,我們要努力,才有資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窮極知識的邊緣和人生的追求,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求證,去展望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這是我們接觸最早的唐詩之一,其中的道理卻可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今天的我們在人生當中還會遇到很多的煩惱,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都渴望著能夠超越這些煩惱,這同樣需要我們的修養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實現,才能以更為開放、更為寬容的心態來看待著世界上的一切。而這種修養的達成,其實就依靠攀登的那“更上一層樓”。

所以,即便這首詩我們年幼的時候就曾接觸,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真正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