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元稹這首唐詩或許給了一個答案

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始,中國古代文人對菊花都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在他們的視野當中,菊花早已經成為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象徵,畢竟陶淵明就被視為中國的隱逸詩人之宗。

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元稹這首唐詩或許給了一個答案

在他以後,還有很多人都寫出了詠歎菊花的詩句。孟浩然“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杜甫“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等等。他們和表達出了菊花的高潔,又或許表達出了菊花不畏嚴寒的品格,或藉助菊花來表示當下的季節等等,賦予菊花多層次的內涵。

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元稹這首唐詩或許給了一個答案

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等到我們讀到元稹的這首唐詩的時候,我們就會得到一個結論,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元稹的這首詩歌當中: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首唐詩的題目很簡單,就叫做《菊花》。元稹的這首唐詩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後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並非是因為百花叢中最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放之後天氣寒冷,再也不能看到更好的花了。

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元稹這首唐詩或許給了一個答案

就這短短的14個字,寫出了菊花開放的季節,那就是在秋風蕭瑟的秋天。在這個季節,連樹上的葉子都會掉落,菊花卻可以迎著寒風綻放屬於自己的美麗,這樣的品格如何不博得文人們的喜愛?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文學史上關於菊花的讚頌,影響最大的就是陶淵明,所以在這首唐詩中的第一句,作者也因為菊花,想起了陶淵明。“秋叢繞舍似陶家”,你看那菊花環繞著房屋,生長茂盛,看上去那就是陶淵明的家啊!

為何古代文人百花之中都偏愛菊花?元稹這首唐詩或許給了一個答案

因為菊花確實很美麗,而且還有特定的文化意義,所以也就吸引了詩人的目光。“遍繞籬邊日漸斜”,作者在這裡賞菊,不知不覺天都已經黑了。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兩句寫出了詩人偏愛菊花的原因。百花之中菊花凋謝得最晚,能夠傲立風霜,如此品格自然博得有精神追求的文人們的偏愛。當然,作者在這裡詠歎菊花,其實也詠歎作者自身的品格。

所謂託物言志,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