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儀征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走進儀徵中醫院,主樓前面有一尊漢白玉雕塑,那是為紀念宋代真州“名醫進士”許叔微而建的,雕塑基座上有碑文:“許叔微(公元一0七九至約一一五四年),字知可,真州人,宋代著名醫學家。曾為翰林學士,業儒之外,鑽研醫學,立志救死扶傷利天下。真州兵後大疫,遍歷里巷治療,救人不可勝計。著有《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普濟本事方》等書”。這座塑像,是時任儀徵中醫院院長孫浩敬立的,孫浩(孫亮臣)是中醫兒科“臣”字門(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傳人,現為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中醫藥學會兒科委員會常務理事。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許叔微塑像】

在儀徵中醫院新門診樓電梯的電視上,反覆播放的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2013年3月7日播出的由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羅大中(現名羅大倫)主講的三集《許叔微》系列:《宋朝有個許叔微》、《醫生的至高境界》、《感動天地的大醫精神》。被中央電視臺做三集專題的真州人,沒有第二個。

【央視百家講壇視頻:許叔微1 宋朝有個許叔微】

許叔微晚年定居在毗陵馬跡山,他的後裔就在馬跡山及周邊的蘇錫常一帶繁衍,難能可貴的是以許叔微為始遷祖、其子許必勝為一世祖的許氏家譜基本未斷,其29世孫、無錫路通視信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磊曾與我在線聯繫,希望找到還留在儀徵的許氏家族後人,我發過微博和朋友圈,暫時沒有迴音。我一直就有個願望,找個時間專門去一下馬山,探訪許叔微故居和墓,2018年7月6-8日,我們蘇州大學物理系搞入學40年聚會(詳見《參加物理系入學40年聚會》一文),會後我乘同學夏鎖林(原無錫日報編輯)的車去了馬山。

8日上午同學聚會結束,我對夏鎖林說請把我帶到無錫市區即可,我自己坐公交或出租車去馬山,不能給你添太多麻煩,他說同學情誼,你難得來,我送你去馬山,陪你探訪完成後再帶你回無錫。我感動焉。

許磊外出不在無錫,介紹馬山的同宗許驕陽和我聯繫,許驕陽發個定位,目標是“雲居西村度假酒店”,此地離靈山大佛很近,我們來到酒店大堂,與許驕陽見面。他比我小兩歲,是這家酒店的董事長,他還是無錫旅遊協會副會長,常住在無錫市區,看起來不止這一處產業。許驕陽家裡姊妹五人,四個姐姐,他是老小,經常帶老母聚會。每年春節是他做東,別的節日,端午、中秋、國慶、元旦,四個姐姐輪流。今年端午,母親身體不好沒聚成,今天正好母親出院,一大家子在酒店聚會。說話間車子到了,許驕陽趕緊去攙扶母親,孝子一枚,不愧是許叔微家風。

【與許驕陽在大堂合影】

由於許驕陽要陪母親和一大家子聚會,遂委託客房部經理範祝平陪我們吃飯,太湖三白:白魚、銀魚、白蝦、東坡肉,又委託酒店財務總監、辦公室主任、馬山許氏後裔許曉雲帶我們去現場。我們上了許曉雲的車,經過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來到了馬山東環路,正在修路不通公交,我對夏鎖林說幸虧你送我,否則我瞎闖瞎撞,麻煩大呢,日後寫成探訪記,肯定會收錄到我即將出版的《探訪儀徵》,若是你不介意,尊號大名一定會出現在書裡。

車拐進小路,在樹蔭下停車,許曉雲指著坡上說,梅梁小隱到了。

由於樹叢茂密,他若不指點,還真就忽略而過。梅梁小隱就在坡上,上坡有新舊兩處臺階,舊臺階沒有欄杆,已基本湮沒在雜樹之中,新臺階大概有二十級,旁邊石欄杆雲紋雕飾,臺階前有三塊石碑:

其一“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許叔微故居 無錫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佈 無錫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立”;

其二“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橿老屋——許叔微故居舊址 無錫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佈 無錫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立”;

其三“三橿老屋 許叔微故居舊址 三橿老屋,又名梅梁小隱。在馬山東南部的小墅灣,是南宋名醫進士許叔微的故居。許叔微,字知可,號白沙,又號近泉,生卒年不詳。紹興五年(1135),中進士第五名,官翰林學士,曾力主抗金復國,後見宋高宗偏安江南,無意大舉,親奸害忠,喪權辱國,知大勢已去,便告歸於此。曾手植橿樹三株,而得三橿老屋之名。許氏精通岐黃,潛心醫學,醫術遠近聞名,並不收分文。有《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傷寒歌》二卷,《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著作。其中《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收入《四庫全書》。

故居原有建築三十餘間,由於年代久遠,現僅存一進二院,1982年地方政府進行了修繕。

1983年11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梅梁小隱】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文物碑】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三橿老樹(歷史照片)】

三橿老樹已經沒有了,據說上世紀九十年代還在,此為歷史照片。

上得臺階,一座江南小院映入眼簾,門頭上磚雕“梅梁小隱”四個字格外醒目,許曉雲介紹說,“梅梁小隱”是許叔微為自己隱居所取的雅號,這裡現在屬於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桃塢村,梅梁小隱的鑰匙在鎮文化站,星期天沒人上班,再說就是開下來也沒東西看,因為裡面原來陳列的展板等,都收攏到文化站去了,裡面是空的。1983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顧委常委的陸定一來馬山視察,參觀了許叔微故居,親筆題寫“梅梁小隱”。後馬山辦事處和馬山公社出資對許叔微故居進行搶修,使倖存古蹟恢復原貌,並將陸定一題書製作成黑底金字匾,與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親書贈予好友許叔微的“名醫進士”黑底金字匾同掛於梅梁小隱的堂屋之中。這兩塊匾,可惜我們今天看不到。我後來請許磊發來了許氏族譜電子版,截屏了堂匾。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梅梁小隱堂匾】

我說進不去不要緊,能來到這裡我已經很高興了,確認了地點很重要。接著我們繞到小院西側相鄰但已經廢圮的房子裡瞧瞧,到院子東側看看,透過院子的花窗把手機伸到裡面拍照,看到院內的房子已進行過整修,院內兩棵很大的廣玉蘭、兩棵較小的羅漢松,磚地上長滿了一人高的雜草。院子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真是個隱居的好地方。我與夏鎖林、許曉雲分別在梅梁小隱前合影。

【與夏鎖林合影】【與許曉雲合影】

據許磊介紹,梅梁小隱原來很大的,幾乎半個村,祖屋分給了子孫們,上世紀八十年代,家家都拆舊屋蓋新樓,現在統統被拆遷了,幸好梅梁小隱沒分。

離開梅梁小隱,我們前往不遠處的華僑公墓,許曉雲告訴我,許叔微墓原來在馬山檀溪灣勝子嶺下棲雲禪院之西,民國三十年(1941)永思堂修譜時,馬山宗人曾在原址重立墓碑,但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墓碑被移走。現在那裡已經開發成了別墅區,2009年在小墅村找到了墓碑,2010年清明舉行儀式,將墓碑請至梅梁小隱內存放,又於2011年3月20日立於馬山華僑公墓名人區。

華僑公墓背靠冠嶂山,面朝太湖,兩邊“青龍白虎”,地勢不錯,墓園內名人區我看到了薛暮橋、羅瓊合葬墓,薛暮橋是經濟學家,改開初期主張放開個體戶放開物價,我讀過他的書,原來您是無錫人啊?後來又看到了陸定一的墓,您沒在八寶山啊?陸老的視察和指示,對許叔微故居的修復與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許叔微墓與薛暮橋墓離得很近,民國麻石碑樹立在草坪上,碑曰:“亥龍入首壬山丙向 宋故始祖名醫進士叔微許公配周夫人之墓 民國三十年 本宗後裔重立”,碑前地面上,有黑色花崗岩石碑,碑曰:

夫椒許氏始祖叔微公記

叔微公(1080-1154),宋醫學家,字知可,號白沙,又號近泉。隨宋高宗南渡,居真州,曾僑寓徽州歙縣,後徙居夫椒檀溪。登紹興二年壬子年張九成榜進士,為官翰林學士,後辭官歸隱,潛心醫學。治病不問貧富貴賤,救人無數且不求其報。抗金名將韓世忠親書“名醫進士”額相贈。晚年,公集平生經驗醫案心得之大成,著《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被收入《四庫全書》。還有《翼傷寒論》二卷、《傷寒歌》三卷、《辨類》五卷、《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著作行世,卒葬於馬山檀溪勝子嶺東麓。2010年,後裔將公墓遷至大墅灣。

馬山(夫椒)許氏族人敬立

二0一一年清明

此時是中午一點,太陽很辣,我摘下太陽帽,在許叔微墓前默立片刻,心中對曰:許老前輩,儀徵來人看您了!九百多年了,家鄉人民沒有忘記您,我們以您為驕傲自豪!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許叔微墓】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許叔微像】

離開許叔微墓,許曉雲帶我在華僑墓園園中另一片區域,找到許必勝墓。許必勝是許叔微的兒子,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年)劉章榜進士,一甲三名,為毗陵第一探花,官至顯謨閣待制。他的墓離許叔微墓不遠。碑曰:宋顯謨閣待制毗陵第一探花 許公必勝之墓 馬山許氏後裔 二0一六年清明立。碑前地面上,有青色花崗岩碑,碑曰:

探花墳記

公諱必勝,字克之,行九三,自XX白沙公佔籍夫椒,世多隱德,公母周太夫人禱於勝子嶺而生。公幼有異秉,姿貌魁偉,父老奇之曰,此必勝子嶺神所降以生,他日當大魁天下。公父因取其義,以名之曰必勝,後果登紹興十五年乙丑進士探花及第。公之前,山中人文雖盛,未有魁大廷者,有之,自公始。郡守洪尊特更其鄉名曰迎春,並建迎春橋坊以榮之,喜其創見而誇美不置也,後官至顯謨閣待制,卒以方正懺時,故歷仕未久,配父同榜進士邵點女。子四瑩琦瑋琮。公生於政和癸巳,卒於紹熙甲寅,壽六十有三,合葬大墅官山鼠尾東麓之陽之隅上穴,其墓山水環抱局正龍長孫枝固未可量也。

贊曰,五湖之雄,四嶽之裔,且粹美姿,魁大廷試,鄉錫迎春,山名勝子,高陽多才,簪纓百X。

筆者注:碑文中X系無法辨識之字。

【許必勝墓】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許叔微墓位置圖】

找到了許叔微故居和他父子墓地,我此行的目標已經達成,氣溫太高,室外無法多待,時至兩點我還要趕回儀徵,遂乘許曉雲車回雲居西村度假酒店,許驕陽陪母親我不便打攪,發個信息道謝道別,換乘夏鎖林車回無錫市區,乘高鐵去鎮江,乘汽車回儀徵。

回家後做做功課,收集一下許叔微資料。儀徵縣誌和揚州府志有許叔微的傳,縣誌的內容白話文翻譯後分享如下:

宋朝的許叔微,字知可。小時候家裡貧窮,但他從小就刻苦讀書,學習經史,尤其深邃醫術,紹興二年(1132)考取了進士。

早在建炎初年,真州遭遇兵燹,接著兵後大疫,許叔微親自在街巷裡走訪治療,救活了很多人。

縣誌還記載了一則神奇故事:有一天夜晚,許叔微做夢,夢見了一位神人問他:“你平生有沒有什麼遺恨呢?”許叔微答道:“我有三大遺恨。一是從小沒了父母,沒能充分享受到天倫之愛;二是我刻苦讀書,希望能科舉及第光宗耀祖,但是現在我已經年逾五十了,還沒有成功;三是到現在還沒有兒子繼承許家香火,這是大不孝啊。”神人說道:“老天爺已經注意到你這麼多年給百姓看病的功德,正準備讓你考取功名封官,讓你得個兒子。至於幼失父母,則沒辦法補救。”接著神人給許叔微留下偈語:“藥市收功,陳樓間阻。殿上呼臚,唱六得五。”許叔微醒來,對這十六字偈語不能理解,但還是將其記錄在案。紹興二年(1132),許叔微以第六名考取進士,因他前面有一位沒通過皇上的面試,許叔微升為第五名。他的前面是陳祖言,後面是樓材。這就與夢中神人的十六字偈語對上了。

許叔微後來得了兩個兒子(二嗣),所著有《本事方》等書數十卷,行於世。

縣誌按注,許叔微“以藥餌陰功,見於夢寐”這個故事,出自洪邁(1123-1202,字景盧,別號野處,鄱陽人,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諡文敏)的《夷堅志》。

縣誌還記載了許叔微家的一件軼事。說許叔微家有一個婦人,夢見兩位白髮老人,前一個問:“到了沒有?”後一個答:“到了。”並用手中的東西敲擊了一下,該婦人夢醒後,心痛不可忍。許叔微給她服用“神精丹”,心痛立即消失,病止而愈。

縣誌卷四十四藝文志子類,記載了許叔微的著作,有《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傷寒歌》三卷,凡百篇,都是發揚光大張仲景之法的。《翼傷寒論》三卷,《辨類》五卷,《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脈法》三十六篇。

縣誌指出,《類證普濟本事方》系許叔微晚歲選取自己實際使用過的藥方,並錄實際病例治療過程,撰成此書,書名系取本事詩、詞之例而命名。《宋史》雖沒有許叔微傳,但記載有許叔微所撰的《普濟本事方》十二卷,應該就是這個《類證普濟本事方》,只是卷數有點不同。嘉定年間,醫士呂啟宗將《類證普濟本事方》重新刊行,真州司法參軍劉宰為之作序(《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類證普濟本事方續集》日本藏本作“後集”二卷,合為十二卷)。

【央視百家講壇視頻:許叔微2 醫生的至高境界】

揚州府志的內容: 許叔微,真州人。與龐安常(1042-1099,蘄水人,著有《傷寒總病論》六卷,被譽為“北宋醫王”)同為宋一代醫師,著《普濟本事方》十卷,深得張仲景醫術之奧。許叔微的黑錫圓、神效散、溫脾湯、玉真丸、退陰散等方,成方理論精到,療效明顯,填補了前人空白。

元祐庚午(1090),許叔微父親去世,母親悲傷過度,呼吸急促牙關緊咬,請來的醫生下錯了藥,導致母親也去世了。許叔微從此發奮學醫,掌握了醫療理論和不少治病方子。尤其是導致母親去世的這種病症,他遇到病例後總是趕緊用蘇合丸灌醒,然後再觀察患者的虛實,用藥調理。許叔微認為,暴喜傷陽,暴怒傷陰,憂愁失意,氣多厥逆。暴喜、暴怒和過度憂愁,會導致此病。

府志還不厭其煩地列舉了許叔微的幾個治癒疑難雜症的案例,因篇幅所限,本探訪記不錄。府志的按語指出:許學士與龐安常,開河間東垣(李杲,1180-1251,真定人,醫學金元四大家之一)之先。《宋史》有安常《傳》,而無叔微《傳》。舊揚州府志僅錄曾敏行(1118-1175,著文《獨醒雜誌》)所記,但是這僅是小說家的記述,無關醫理。所以府志特據許叔微自撰的《本事方》,將他很具代表性的病例錄入,以存其概。

筆者查閱曾敏行《獨醒雜誌》此案全文,發現縣誌所載僅是故事的一部分,有些對話未錄,但對研究許叔微很有幫助,現補錄如下:

許叔微在夢中與神人對話,說到自己有三恨的時候,神人問他,你做過什麼有功於百姓的事嗎?許叔微回答說:“我自幼父母雙亡,特別是母親為庸醫所誤,家鄉沒有良醫,我就立志認真學習,刻意研究方書,以便將學到的醫術用於治病救人。建炎初年,真州城中瘟疫流行,我不分富貴貧賤,挨門逐戶給鄉親們察脈觀色,並送藥給他們。看到無家可歸的患者,我將他們安置到自己家中,親為療治,這個似乎我有微功,鄉親們對我的做法,是有口碑的。”神人說:“老天爺已經注意到你這麼多年給百姓看病的功德,正準備讓你考取功名封官,讓你有兒子。至於幼失父母,則沒辦法補救。”

這一段許叔微的“自白”,與他在《普濟本事方》書前所作的序,異曲同工,也許曾敏行就是根據這個序,寫出的故事。《普濟本事方》的序中,有這麼兩段話:“餘年十一,連遭家禍,父以時疫,母以氣中,百日之間,並失怙恃,痛念裡無良醫,束手待盡。及長成人,刻意方書,誓欲以救物為心。”“餘既以救物為心,予而不求其報,則是方也,焉得不與眾共之。”從序言中可以看出,許叔微之所以鑽研醫術,為人看病不取分文,所藏良方公諸於世,這等感天動地的大醫精神,源於小時候父母雙亡給帶來的他的痛苦及由此發出要為百姓治病解憂的宏願,這也是他終身不渝的動力。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普濟本事方》序書影】

經筆者查證,《宋史》志•卷一百六十•藝文六,載有“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十二卷”。《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五•類證•醫家類,收錄有《普濟本事方》全書。

【央視百家講壇視頻:許叔微3 感動天地的大醫精神】

許叔微的《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即傷寒三論,奠定了其在傷寒學術領域的地位,被後世尊為經方派的代表。而《普濟本事方》的許多內容更是被後世諸多醫書輯錄。清代名醫徐彬在《傷寒方論》中評論“古來傷寒之聖,唯張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發明者,唯許叔微為最”;清代名醫俞震在《古今醫案按》贊曰:“仲景《傷寒論》,猶儒書之《大學》、《中庸》也,文辭古奧,理法精深,自晉迄今,善用其書者,惟許學士叔微一人而已,所存醫案數十條,皆有發明,可為後學楷模”;清代名醫葉天士奉《普濟本事方》為至寶,視同“枕中秘”,他評論許叔微“蓋士而精於醫者也。觀其用藥制方,窮源悉委,深得古人三昧。苟非三折肱,良不易辨。蓋其心存普濟,於以闡發前人之秘,以嘉惠後人者,厥功偉矣”。

許叔微是宋代研究傷寒論的大家,中醫經方派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著述頗豐:輯有《本事方》(又名《類證普濟本事方》)10卷、《續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傷寒百證歌》5卷、《傷寒發微論》2卷、《傷寒九十論》(合稱《許氏傷寒論著三種》)、《治法》、《辨證》、《翼傷寒論》、《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書,這些著作對後世研究中醫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

筆者注:此傷寒非彼傷寒也!許叔微所論之“傷寒”是古人對外感病的通稱,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也是該義,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傷寒症(爛腸子)。

清代古籍收藏家唐棉村為許叔微《傷寒百證歌》再版時,在書前加了題為“許叔微傳”的序,其中講了兩則許叔微往事:一是“其在汴也,嘗治蔡京病,一昔瘳。京喜,欲官之,時叔微方下第,鬱郁不得志,竟拂衣去”;還有一則是“會秦檜當國,主和議,疾朝士異己者,乃謝病歸。”說的是許叔微去汴京趕考時,曾為蔡京治病,藥到病除,蔡京很高興,要給他做官,但許叔微要靠自己硬考,結果沒考上,他很失望,沒跟蔡京打招呼就走了;後來考取進士後當上了集賢院學士,當時秦檜當朝,主張對金議和,排斥異見者,許叔微看不慣,就稱病回家辭職不幹了。

趙蘭才《許叔微醫案集按》“許叔微生平傳略”介紹,許叔微辭官歸隱後,尋得太湖夫椒檀溪,建廬“梅梁小隱”,行醫濟人、著書立說,並與抗金名將韓世忠交往,韓世忠為他題“名醫進士”匾額。

夫椒是馬跡山地區的古稱,“吳夫差敗越於夫椒”的大戰即發生於此。因其東有夫山島、南有椒山島而得名,今兩島尚存,由於古書中夫山的“夫”字下半部分為蟲所蛀,只剩“土”字,故傳至後世,夫山成了土山,今為“土毛” 山島,而椒山島則被訛稱為焦山島。至於夫椒山後來為何又改稱馬跡山,有不少傳說,但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全島地形酷似馬蹄狀而得名。1969年11月,經江蘇省委批准,馬山開始圍湖造田,於1971年元旦東壩口正式合龍,從此,太湖島嶼馬跡山與大陸連成一體,成為半島,今為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

筆者在《光緒武進陽湖縣誌》卷十九•選舉•進士中,查到了紹興二年許叔微、紹興十五年許必勝一甲第三顯謨閣待制、乾德二年許琮旌德尉、許時的信息,許必勝是許叔微的兒子,許琮是許必勝的兒子,許時是許必勝的孫子(第三子許瑋的兒子,家譜名許崇時)。四輩人皆入進士榜,許氏家族榮耀非凡,也許這確實是許叔微陰德所至。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光緒武進陽湖縣誌》書影】

根據趙蘭才《許叔微醫案集按》中“許叔微年譜”和許磊提供的《夫椒許氏世譜》及許氏整理的資料,有以下信息可資參考。

許叔微於紹興元年(1131年)徙居毗陵(常州),二年(1132)與同邑周孝能、邵點等一同考中張九成榜進士,歷任徽州、杭州府學教授、集賢院學士,人稱許學士。後辭官歸隱夫椒檀溪,行醫濟世。與抗金名將韓世忠過從甚密,岳飛遇害後,韓世忠自請解職,移居蘇州,常渡太湖來訪,共抒憂國情懷。並親書“名醫進士”匾額相贈,該匾至今仍懸掛在其故居“梅梁小隱”內。

許叔微夫人為同榜進士周孝能之女,一子名許必勝(1113-1197),紹興十五年(乙丑,1145)進士,官至顯謨閣待制。今無錫馬山許氏家族尊許叔微為始遷祖,其子許必勝(九三公)為一世祖。許必勝的生平見本文所錄碑文《探花墳記》。

許必勝生了四個兒子,瑩、琦、瑋、琮,其中許琮和三哥許瑋的兒子許景時,同登乾道二年(1166)進士榜,一時傳為佳話,許氏家族四世進士,榮耀非凡。

說完許叔微的後代,再說說許叔微的先祖。

根據趙蘭才《許叔微生平傳略》,許磊提供的許氏懷德堂譜、永思堂譜的記述和南方醫科大學許重遠博士《江南探祖:南宋名醫進士許叔微公及一門四進士奇話》一文的介紹,許氏世居徽州歙縣許村,許叔微的高祖叫許迥,曾祖叫許會,祖父叫許惇(希度),始出徽州,生有許浩、許浚兩個兒子,皆為武官,許浩在汴京為皇家侍衛,“隨徽、欽北狩”, 殉難於五國城;許浚為左翊武功郎(從七品),在真州為官,他是許叔微的父親。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夫椒許氏世譜】

許氏祖上是安徽歙縣許村始祖許儒之後,許儒乃唐末戶部尚書,是唐初宰相許敬宗第八世仍孫,右羽林將軍許望的曾孫。許儒在唐末時為避“黃巢戰亂”,從關中南遷新安黃墩(今黃山市屯溪區的篁墩),這是“高陽許氏”南遷新安的一支。

許叔微自幼父母雙亡,他的生活和學習是怎樣安排的,缺少史料記載,合理的推測是當時真州有許氏族人,是家族的其他成員將許叔微撫養成人。所以許磊對儀徵是否還有許氏後裔非常關注,我也曾幫他發過朋友圈尋找許氏宗親,暫時還未有音訊。

我在《阮元儀徵事》一書中,介紹宋代真州東園時,曾經提及東園倡建者之一、江淮制置發運副使許元(989-1057,字子春,宣城人,官至天章閣待制),1993年,儀徵化纖工地(白沙二村)發掘了許元墓,出土了“高陽子春”銘端硯。

探訪儀徵名人古蹟之馬山許叔微墓

【儀徵博物館藏許元“高陽子春”端硯】

許氏後裔“許舍山人”《許氏先世探賾》一文,援引揚州博物館吳煒在1995年《文物》第四期發表的《介紹揚州發現的兩合宋墓誌》和泰州博物館解立新在1997年《文物》第六期發表的《宋許宗孟墓誌補闕》,結合他研讀王安石為許平撰寫的《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誌銘》、歐陽修為許元花園寫的著名散文《真州東園記》、歐陽修在慶曆八年為許元所撰《海陵許氏南園記》、歐陽修《尚書工部郎中充天章閣待制許公墓誌銘並序》即許元墓誌銘以及《宋史》卷299《許元傳》等文獻,列舉了宋代高陽許氏在真州家族的人物:

許元(天章閣待制)、許元的弟弟許平(海陵縣主簿)、許元的兒子許宗孟(字世京,奉議郎、吉州太和知縣),皆葬真州揚子縣甘露鄉義城之原(曹山鄉永豐大隊林業隊)。

王安石在許元去世前為這一支許氏寫的《許氏世譜敘》:

初,許氏爵邑於周,子孫播散四方,有紀者猶不乏焉。至昌邑,始大著,間興於汝南,其後祖高陽者為最盛。然高陽之族,不見其所始,有據者,仕魏,歷校尉郡守,生允,為鎮北將軍。允三子,皆仕司馬晉:奇,司隸校尉;猛,幽州刺史;奇子遐,侍中;猛子式,平原太守;自允至式,皆知名。允後五世詢,司馬晉嘗召官之,不起。詢孫珪,為旌陽太守於齊。珪生勇慧……勇慧生懋……懋生亨……有子善心,為之卒業。是時,有許紹者,善心族父也……爵安陸郡公圉師,欽寂、欽明其後也:圉師,紹少子……與敬宗俱為龍朔中宰相,欽寂謂紹曾大父也……敬宗者,善心子也,始以公開郡於高陽,與其孫令伯以文稱當世。天寶之亂,敬宗有孫曰遠……。

唐亡,遠孫儒,不義朱梁,自雍州入於江南,終身不出焉。儒生稠,稠生規,規生遂、逖、迥三子;

遂,子俞,俞兩子;均、垍,為進士。

逖,有子五人:恂,恢,怡,元,平……

迥,子會,為進士……

這裡可以看到:許元(真州東園倡建者)、許平的父親許逖,與許叔微(本文主角)的高祖許迥,是親弟兄。他們共同的祖先是許規。宋代的真州,確實存在著比較顯赫的許氏家族。

許磊說,許叔微的高祖是許迥,僅在舊譜中記載,與歙縣譜不合,尚缺旁證,但是許元與許叔微有家族關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想在儀徵尋找許氏後裔,不知此文發佈後,有沒有儀徵許氏留言聯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