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選秀一場尷尬的秀

CBA选秀一场尴尬的秀

姜宇星在第一輪第一順位被吉林隊選中,當選今年的狀元秀。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CBA选秀一场尴尬的秀

籃協主席姚明與被選中的新秀合影。

昨天上午,2018年CBA選秀大會在石景山萬達嘉華酒店舉行,經過兩輪總共40順位的挑選,50位參選球員中的14位獲得了進入CBA聯賽的機會。這個數字也創造了4屆選秀大會的新高。不僅如此,一些此前3屆選秀大會從未出手的球隊,這一次也選走了心儀的球員,比如四川、廣東和首鋼。

自從姚明出任中國籃協主席後,選秀大會越來越“上道”,各俱樂部也越來越配合。參選的球員多了,中選的球員也多了。然而,選秀大會的尷尬並沒有改變,棄權的牌子依舊多次被舉起,甚至可以預見到,許多中選球員進入CBA之後根本打不上球。

尷尬 1

20支球隊半數選擇棄權

在上賽季CBA聯賽中,八一隊排名倒數第一。按照選秀大會的順位規則,他們將獲得狀元籤。

不過,2018年的選秀大會第一次允許各隊之間互換選秀權。以八一隊過去3屆選秀大會的表現看,狀元籤給他們基本上就是浪費,因為他們從未出過手。於是,受益於新規則,吉林隊和八一隊互換了選秀權。吉林隊拿到了狀元籤,八一隊則變成了第四順位。

排在前三順位的吉林隊、四川隊和天津隊都選中了球員,八一隊則像去年一樣,舉起了棄權的牌子。

對於CBA聯賽中的大多數球隊來說,選秀大會之於他們就是走過場,這些球隊的代表主要工作是舉起身邊那個代表棄權的牌子。尤其在第二輪,絕大多數球隊都會選擇棄權。去年選秀大會,第二輪一共有17支球隊棄權。今年選秀大會,第二輪也有15支球隊棄權。正因為如此,當廣東隊總經理朱芳雨在第二輪第18順位沒有舉棄權牌,而是把代表選人的信封交到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手中時,現場爆發出了一片驚呼聲。

本次選秀大會上,有一半的球隊都選擇了棄權,這其中包括八一隊、山西隊、福建隊、北控隊、深圳隊、新疆隊、江蘇隊、山東隊、廣廈隊和遼寧隊。還有的球隊和棄權也差不多,因為他們選中的球員恰恰是他們自己推薦的青年隊球員。比如去年的深圳隊在第二輪選中了自己推薦的王旻堯,今年的上海隊在第二輪選中了自己推薦的朱瀛。

兩輪順位機會全部用上的只有4支球隊,分別是天津隊、青島隊、廣州隊和廣東隊。去年,只有南京同曦一支球隊選走了兩名球員。

如果與2015年和2016年的選秀大會比較,最近兩年的選秀大會熱鬧程度已經改觀了不少。不管是出手球隊還是中選球員,都有大幅度提升。去年選中了11名球員,而今年選中了14名球員。

尷尬 2

選秀球員大多難有作為

通過選秀大會敲開CBA大門的球員越來越多,可是,他們在聯賽中的處境並不如意。

去年的選秀大會,11名球員進入了CBA。但一個賽季下來,獲得穩定出場時間讓人印象深刻的球員並不多。狀元秀陳盈駿在廣州隊打了23場比賽,交出了場均10.2分的成績單。榜眼秀周儀翔代表南京隊打了32場比賽,場均只有3.5分進賬。至於探花秀惠龍兒,他在浙江隊只有12次出場,場均得分2.5分。

剩下的8名球員中,只有福建隊的楊凱和南京隊的喬文翰出場次數上雙,還有4名球員連上場機會都沒有撈著。

事實上,不僅是去年的選秀大會,算上過往3屆選秀大會總共20名球員,真正打出名堂的球員寥寥無幾。天津隊2016年的探花秀史儀算一個,他入選了男籃國家隊。

通過選秀大會進入CBA的球員處境微妙,與他們自身的實力有很大的關係。不管是來自NBL(全國男子籃球聯賽)的球員還是各球隊青年隊球員抑或是大學生球員,他們與CBA球員實力差距很大。就力量對抗這一點來說,他們就無法適應CBA比賽的要求。

被吉林隊選中成為狀元秀的姜宇星算是NBL的明星了,在談及兩個聯賽之間的差別時,他表示NBL和CBA的力量對抗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姜宇星還說,打完NBL聯賽,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增加力量訓練。

除了力量對抗差別大,新球隊新環境也會給選秀球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拿姜宇星來說,在河南隊他是進攻強點,可是到了吉林隊,他的球權很大部分都要被小外援拿走,他需要調整心態和打法,要增加更多的無球進攻。如果能夠適應,還有一席之地,如果不能適應,那就只能枯坐冷板凳了。

客觀來講,2017年選秀大會算是實力最強的一屆球員了。即便如此,除了陳盈駿勉強合格,其他人乏善可陳。所以,雖然2018年選秀大會中選球員更多,但他們的前途也更加讓人擔憂。

尷尬 3

大學生進場枯坐冷板凳

儘管多數球隊走過場,且中選球員前景不甚樂觀,可對於那些懷有籃球夢想的大學生球員來說,選秀大會卻是他們進入CBA的重要渠道。

本次選秀大會上,一共有9名大學生球員報名參選,其中8名參加了訓練營。最終,他們中的3名獲得了CBA球隊的青睞。去年就選中北京大學劉鴻博的青島隊繼續出手大學生球員,這一次他們拿下的是太原理工大學後衛王思奇。在訓練營體測中,王思奇的成績相當出色。另外,天津隊選走了山東農業大學的欒曉君,廣東隊則最後一個選中了北京大學中鋒萬聖偉。

雖然CBA也有曾令旭這樣的出色大學生球員,但整體來說,大學生球員在CBA的生存環境相當艱難。

去年選秀大會上,山西隊選走了班鐸,青島隊拿下了劉鴻博,江蘇隊收穫了劉磊。但一個賽季下來,這3名大學生球員一共打了10場比賽,其中班鐸2場,劉鴻博8場,劉磊除了在季前出征儀式上為球隊贊助商站臺外,整個賽季沒有上場記錄。

就像萬聖偉所說,和其他球員相比,大學生球員要想達到CBA的要求和水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學生球員除了籃球,還需要應付學業,平時訓練時間並不多。萬聖偉告訴記者,在北京大學,他平時每天的訓練時間也就兩個小時,臨近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時,可能會增加到三四個小時。要知道,CBA球員每天的訓練時間要多得多。

作為過來人,曾令旭在選秀大會前也給大學生球員送上了建議,“CBA的對抗強度會比大學高很多,除了要完善技術和靈活性,在訓練中也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在興奮即將與易建聯做隊友的同時,萬聖偉也開始了進入CBA的規劃,“我打中鋒位置,但兩米的身高在CBA肯定不行,要轉型,而且體重要減下來,中遠距離投籃也要加強。去了CBA,少說話,多練球。”

採寫/新京報記者 肖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