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力仿真培訓市場供給不足 其局限性分析

我國電力仿真培訓市場供給不足 其侷限性分析

目前高壓電力設備的操作培訓是基於實物進行的,不僅有較高的危險性,還不能辨別操作者是否規範操作。在輸變電維護、巡視中,運用仿真技術,可進行通過崗前培訓,消滅安全隱患。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仿真機以來,電力行業仿真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近年來隨著機組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不斷提高,運行員工在現場操作和處理事故的機會越來越少,仿真培訓已成為電力行業職工培訓、考核、資質認證的重要手段和首選方式。

電力仿真培訓工作來源於企業內在需求和現場實際,目前已經成為電力企業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技能提高的有效手段和途徑。電力仿真培訓需要有仿真機和專業的培訓指導人員,相比一般職業培訓門檻更高,應用領域也比較窄,目前這類培訓服務的供給不足。

仿真機可以實現對火力發電全過程的全面仿真,精確模擬實際機組的全工況動靜態特性及趨勢,完全再現實際運行環境,實現各種工況的啟動、停機、正常運行操作、試驗、故障處理、反事故演習、控制系統的仿真研究和組態分析、控制系統參數整定及優化等功能,在仿真培訓過程中一般包括冷態啟動、熱態啟動、典型事故的分析與處理和操作考核等環節。

各培訓中心面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和不同的培訓需求,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仿真培訓模式,包括新運行人員上崗前培訓、在崗運行人員的取證換證培訓、全能值班員培訓和反事故演習培訓等。尤其反事故演習這種時間短,效率高的培訓模式針對性極強,受到送培單位的歡迎。

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中國電力培訓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中國電力仿真培訓供給規模1963萬元,需求規模2012萬元,存在49萬元的供給缺口。

2015-2017年中國電力仿真培訓供需規模

我國電力仿真培訓市場供給不足 其侷限性分析

數據來源: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調研整理

據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調研,現有的仿真培訓並不能夠完全滿足實際培訓需求,逐漸顯露出了它的侷限性:

(1)現有仿真機在功能、性能、仿真效果等方面還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大多數仿真機往往只能定性地描述仿真對象,在定量方面做得不夠精確。

(2)仿真機絕大部分是針對某實際對象設計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學員所在電廠的實際設備存在差異,影響培訓效果。

(3)仿真培訓考核方式有一定片面性,難以做到全面、客觀。

總體來看,電力行業仿真培訓系統就其技術性能而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培訓模式還在不斷探索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