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虎踞龍盤這麼多年,何時「站」起來?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2015年8月23日,知乎上那場“南京和杭州,我應該選擇哪個?”的論戰,圍觀過的讀者,應該都有印象。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歷史典故、當代新知,兩位大神插科打諢、信手拈來,南京、杭州看似勢均力敵,但在局長看來,當時的南京,還是稍遜一籌。

現在再看杭州,風頭正健。2年前的G20峰會,4年後的亞運會,正推動著杭州向前一步。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阿里巴巴為首的互聯網公司,賦予杭州更大的想象空間。

反觀南京,虎踞龍盤這麼多年,何時“站”起來?

01

現在,並不是南京最落寞的時候。

眾所周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南京的經濟,被同省的蘇州、無錫,狠壓了一頭,是為“千年老三”。

其實,南京還做過一段時間的“老四”。

1989年,南京的GDP,排在了省內第四。位列其前的,除了蘇州、無錫,還有揚州。直到1995年,揚州(605億元)的GDP,仍然高於南京(576億元)。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1989年中國城市GDP排名

要不是1996年,揚州被一分為二,“老四”的帽子,不知道南京還要戴多久。

京者,國都也。

在今天,中國叫京的城市有且只有兩個——北京和南京。

南京的發展,是讓人失望的。

縱向看,以新中國成立為節點,南京的GDP排名一路下滑。

1949年,南京GDP高居全國第三,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1949年中國十大城市GDP排名

改革開放後,南京的排名便一路下滑,1980年前後,尚且位居前十;1989年,跌到了第15名;2008年,甚至一度滑到了第18名。

橫向看,與其他大城市相比,南京的區域影響力,稍顯不足。

這裡,我們以電話區號三位數的城市作為比較對象。中國電話區號確定於1970年代,代表著中國對傳統大區中心城市的劃定。

現在看來,這種劃分,仍不落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是四大直轄市。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電話區號三位數城市

華南的廣州,東北的瀋陽,華中的武漢,西南的成都,西北的西安,無論從經濟體量,還是科教文衛,還是交通樞紐,都是當之無愧的區域中心。

南京,真的是華東中心嗎?

杭州表示不服,蘇州笑而不語,合肥蠢蠢欲動。

省內抬不起頭,省外強鄰環伺。

這是南京的尷尬。

02

如果說,經濟體量之少,讓南京心痛,那麼,科教資源之多,則讓南京心慌。

83萬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81位在寧工作兩院院士……南京,妥妥的中國科教三城。

科教人才資源如此豐富,南京利用的,卻有點暴殄天物。

局長注意到,2018年春節後第一天,南京市召開的某次大會上,南京市委書記直言南京的差距和不足,“與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相比,南京的科教、區位、文化等優勢沒有充分挖掘和發揮。”

這並非場面話。

先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2016年的數據是,南京1699家,蘇州4133家,深圳10000餘家。

再看PCT專利申請量。2016年的數據是,南京300多件,蘇州1088件,深圳20000件。

2017年9月,一篇《醒醒吧,南京!你為什麼留不住優秀的年輕人?》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文章裡的一個數據引來熱議:“南京大學的應屆畢業生,95%都不會留在南京。”

影響實在太大,導致教育部門不得不出來闢謠。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江蘇教育廳闢謠

據江蘇省教育廳統計,南京是在寧高校畢業生的首選。2017年,包括南大、東大在內的8所在寧高校留在南京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為33.27%。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在寧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

值得玩味的是,這樣的文章能夠流傳,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大家的一個觀感:南京,留不住人才。

事實上,與每年能吸納湖北省60%的高校畢業生的武漢相比,南京的33%,還差很遠。

守著雄厚的科教家底,資源怎麼利用,人才怎麼留住?

這是南京的焦慮。

03

好在,最艱難的日子過去了。

2013年,南京GDP一舉趕超無錫,摘掉了“千年老三”的帽子。2018年一季度,增速及增量更是超過了蘇州,高居全省第一,揚眉吐氣。

這是一個趨勢,意味著南京的GDP,在一步步逼近省內老大蘇州。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2018年一季度江蘇省各城市GDP

在利用科教資源上,南京也有大動作。

先是對標深圳,喊出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口號,後又在“搶人大戰”中,一改溫溫吞吞的風格,果斷出手,出臺政策吸引大學畢業生留寧工作。

當然,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需要後續觀察。

局長感興趣的是,南京的產業佈局,其中,尤以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為重。

先看集成電路。本是產業空白的南京,靠著臺積電,硬生生撕開了一條口子,擠進了芯片重鎮之列。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臺積電南京工廠

僅臺積電、清華紫光兩家,就投資了300多億美元。短短兩年多時間,南京新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100餘家。

再看人工智能。先是南京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由頂尖人工智能專家周志華領銜,後是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姚期智,在南京組建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姚期智在南京組建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都是當前的熱門產業,一旦規模化,對南京的拉動作用,不可限量。

對南京而言,另一個利好是,蘇省態度的轉變。

2016年,大搞平均主義的蘇省,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破天荒提出,要求南京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會城市。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江蘇省提出南京首位度

首位,第一也。

這個態度,已經影響了蘇省的交通建設。蘇省的綜合交通網,正由過去的“井”字方格網,向以南京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結構轉變。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江蘇省交通網規劃思路

難怪其他城市驚呼,南京要開啟“吸血”模式。

內有科教打底,外有蘇省助力,南京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04

局長之所以做這樣的判斷,還在於南京的“朋友圈”。

除了北京、上海,很少有城市,像南京這樣,擁有如此強大的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只有湖州、嘉興、紹興三個城市而已,南京卻集結了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7個小弟。

武漢都市圈,號稱拉來了黃石市、咸寧市、黃岡市、孝感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8個小弟。但從人口和經濟總量上,還是差了南京都市圈一截。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武漢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對比

南京“朋友圈”最牛的地方是,太鐵了。

早在1986年,南京就主導召開了“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籌劃都市圈。

2000年7月,江蘇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以省會南京為中心的經濟聯合體——“南京都市圈”。

2003年1月15日,蘇省批准《南京都市圈規劃(2002-2020)》,南京都市圈獲得蘇省認可。

8個城市,除了在經濟、交通上密切互動,甚至在博物館這樣的文化上,也“拉幫結派”。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南京都市圈成立博物館聯盟

正如局長在《蘇州醒醒吧!隕落的GDP巨人,正在變得平庸》一文中寫到:

雖然中國喊著要控制大城市,但是,無論是美國的紐約都會區、英國的都市圈,還是日本的東京都市圈,都表明一個事實: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一切資源只會越來越向大城市集中,然後由中心城市向周邊“二次分配”。

南京都市圈中,南京是絕對的中心(這種感覺,可能比做蘇省省會還好),將吸附、集聚周邊城市的資源,汲取營養壯大自己,反過來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

這種互動一旦形成,便是不可逆的。

你看,在2016年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南京都市圈被人為壓縮,只留下了鎮江、揚州二市,馬鞍山、蕪湖“分給”了合肥。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長三角都市圈劃

即便如此,仍然擋不住小夥伴的熱情。

南京:虎踞龙盘这么多年,何时“站”起来?

馬鞍山融入南京的態度很積極

南京也很無奈:誰讓咱是徽京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是由海內外資深媒體人和財經從業者共同打造的財經自媒體。局長專注原創,正說時勢,解碼財經,洞悉全局,為你提供最新鮮的資訊解讀和最權威的投資建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