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文字來源於原創網絡播客節目《亦談亦唱》,版權歸屬濟南新卓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請聯繫作者。)


最近,跟一個朋友一起合作做點事情。事情本身其實並不複雜,哪怕是我自己做不了,我也知道誰能幫上我。但是在這個合作的過程裡,必須和一些人打交道,這裡面有客戶,也有合作方的人。

在整個做事的過程裡,我時常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格局。

為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格局是什麼?它既是一個人的經歷、眼界、胸懷,更是一種經驗、方法論和指導思想。

有沒有格局,可能不會在每一件具體事情上表現出來,但是卻一定可以在思維方式和合作交流中流露出來。

比方說吧,我們談到錢。做生意也會熬,合作也好,大家總是要賺錢養家的嘛。可是談到錢,通常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格局問題的。我就遇到一些人,一到錢的問題上,就打小算盤,明明可以直接談的事情,非要繞好幾個彎子、託好幾層關係去說,把本來簡單的問題搞得很複雜,而且還摻雜進來好多感情因素,讓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特別是跟朋友,談錢就直接談,你掙多少,我賺多少,差不多情況下都可以敞開來談,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也可以直接說出來,而且也省的日後大家因為錢的問題鬧不愉快。

而且最重要的是,錢這種事,本來就挺敏感的,最好談之前自己一定要算計清楚,千萬別今天談好了,轉頭睡了一覺又變卦,這就太沒意思了。

為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很正常啊,錢這種事,誰還不是行自己多要點。道理是這樣,可是真的做起事來,怎麼也得想明白了再做,越是敏感的問題,就越是真誠和直接一點,這遠比拐彎抹角和臨時變卦更有格局。

我為什麼覺得格局這件事是一套經驗和思維方式的問題,就是因為,格局是在方法和技術之上和之前的問題。

我們先得想明白環境、對手、夥伴和事情本身的性質特點,才能站在一個合適的立場和角度上去做事。說白了,就是先想明白是跟什麼人打交道做什麼樣的事,然後再去選擇做事的方法,包括找什麼人、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等等。最後,才是具體做事的專業和技術。

所以,格局不高或是格局上搞不清楚的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接下來的方法和技術層面上出問題,不是讓自己很麻煩,就是給別人找麻煩。最後搞得大家做了事又感覺吃了虧,這才是最差的結果。

通常,一個人越是迷戀自己的長處,越是固步自封,就越是容易出現格局上的問題,因為我們心裡只裝著自己那點小利益,眼睛也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一葉障目,看不清大局和對方的意思。

任何合作的最佳狀態,都是大家共同獲利,各取所需並且心安理得,而不是糾結在一個點上共同難受,所以,格局既是自己該有的一種提升狀態,也是各方合作中大家都該具備的素質。

讓一方降低思維標準去迎合另外一方,其實雙方都未必開心。

什麼叫志同道合和棋逢對手啊,這就是。

為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格局這種東西,真不是天生就來的。天生下來的可以有聰明和機靈,甚至還能有點孃胎裡給的悟性,但是格局的形成大部分都得靠後天的培養。

培養格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經歷。

其實,說經歷還不夠準確,說在人生經歷中的所得似乎更恰當一些。一個人不管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隨著年齡增長,總要在一個領域裡專注下去,總要有些事情是我們說起來可以稱之為職業化和專業度的,哪怕就是混社會的,也得人頭、地面都熟悉才行,這就是經歷。但是光有經歷還不夠,聰明人才知道經歷過之後自己學到了什麼,留下些什麼,知道自己長進了沒有,甚至還會留意在自己的經歷中有什麼人、什麼事是特別重要應該當成資源來維護的。有了這個腦子,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和認真的態度,才真的可以說能有所收穫,而這些收穫就會成為我們格局當中的一部分。

為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除此之外,經歷的構成維度也很重要,甚至重要程度遠遠超過經歷本身。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好比一個社會,光有政府領導部門做決策是不成的,社會是沒有活力的,這裡面還得有具體的參與者、執行者、推動者、監督者等等,只有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才是一個完整的可以自行進步發展甚至可以進行自我修正的社會形態。

人也一樣。除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我們的生活圈子之外,上下游、左右邊,也應該有所接觸、瞭解和體驗。甚至,有時候,我們還應該在我們原來舒適和適應的生活圈子之外,過一段跟原來完全不同的生活。這樣,我們的經歷就從一條線變成了好幾條線,甚至變成了好幾個面,經歷的維度就出來了。

再說簡單點,一個人,在政府機關做過,在生意場上拼過,在市井圈裡摸爬滾打過,對各種層次的人都有接觸和了解,對不同層次的人的做事方法和圈子規則都明白,那遇到問題的時候,思維方式就不會使一根筋了,也一般不會在小細節上斤斤計較,因為自己世界大了,就能多放下一點什麼,哪怕是一根針,也不會扎得我們要死要活不肯放手。

什麼叫“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啊?什麼叫“吃得起鮑魚海參,也吃得慣地攤夜市”啊?什麼叫“可居廟堂之高,可處江湖之遠”啊?這就是格局。

為什麼說“格局是優先於技術和方法之上的問題”?

所以,我也特別欣賞一些年輕的朋友:在自己有能力為前途爭取一些什麼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比如努力考進一所名校,努力找到一個更高的平臺,努力進一家更大的公司,努力多去一些地方看看,努力多嘗試一些新鮮陌生有趣好玩的事情。這些,都會在我們身體裡留下印記,在某一天匯聚到一起,成為我們格局的一部分。什麼叫活明白了?就是那種覺得人生豁然開朗,坦蕩,自信,不害怕不畏懼的狀態。

這就是進步,值得我們一生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