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下列做法都在殘害孩子

現在的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好,想盡辦法培養孩子。但父母採取做法不對不但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下面的做法很多家長都在採用:

1、 替孩子安排好一切。這種善意會導致孩子無法自我成長,同時,父母也會感覺筋疲力盡。

2、給予孩子太多的讚揚和鼓勵。這種單一表揚沒有批評的做法喪失了孩子挫折教育,孩子長大後心裡承受能力太弱,不能面對壓力,無法適應社會。

3、 孩子喪失自己的興趣,嚴重缺乏自我驅動的能力。這種孩子表現為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

對生活和學習都很迷茫,感到毫無意義。

那麼,如何能夠正確教育孩子,怎樣能讓孩子更自覺、更有自我驅動力呢?

心理學家珍·特文格認為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眾文化越來越重視外在、金錢、和職位,忽視了對生活意義的探尋。孩子一直拼命往前趕,卻很可能並不清楚生活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就會導致之後的迷茫和失控感。他對家長該如何幫孩子獲得控制感給出了6條建議:

1.成為孩子的顧問,而不是老闆。孩子做作業時遇到困難,家長要告訴孩子自己願意提供幫助或者給出建議,但是孩子的任務還得要他自己完成。“成為顧問就意味著彼此是合作的關係,為對方塑造安全感,培養主動性,而不是事無鉅細地管控。”

2.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讓他們儘可能多地自己做決定,真正的學習往往來自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

3.多問孩子,問題出在哪裡?當孩子遇到問題或犯錯時,要帶著同情心去傾聽,為他們提供幫助,但不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議。

4.不要給孩子製造焦慮。孩子們在輕鬆的狀態下會有很強的控制感,控制感正是形成動機的關鍵因素。因此,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焦慮、內疚或憤怒,不要過於情緒化。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表現得比他們更難過,更苦惱。

5.讓孩子感受“心流”。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做到最好,並將這種積極的體驗延續到其他工作中,這就是心流。孩子可以通過積極參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產生自我激勵,家長需要支持孩子對興趣愛好的深層次追求。

6.讓孩子學會準備plan-B。你問問孩子,“如果事情沒有按你希望的方式發展,你的備份計劃是什麼?” 有一個備用計劃能幫助緩解壓力,孩子也就更有勇氣去做一件事。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練習尋找靈活解決方案的技能,這能讓孩子更有韌性和自信,能去駕馭混亂和不確定性。

以上就是讓孩子更自覺、更有自我驅動力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父母有下列做法都在殘害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