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錫基本面逐漸改善 中長線漲勢可期

滬錫基本面逐漸改善 中長線漲勢可期

目前錫錠去庫仍不及預期,在需求端相對平穩的前提下,隨著遠期礦端的壓力傳導至錠端,當前供過於求的局面料逐漸改善。未來錫價具備一定的上行空間。

市場自2016年年底就開始關注緬甸礦遠期缺口的問題,緬甸礦佔我國原料供應的30%以上,是市場博弈錫價的核心因素,也是決定未來價格走勢的關鍵。中長期來看,緬甸原礦產量下降是必然事件,但這仍需經過時間的驗證。

【更多行情,可關注期金管家官方網】

以時間換空間

年初市場便開始擔心春節後緬甸礦山復工緩慢,產量或大幅下滑,隨後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錫礦進口量僅2000多金屬噸,同比下降60%,由此引發市場對供應端的巨大擔憂。受此影響,滬錫經歷了一輪大漲。

然而調研數據表明,從4月開始,緬甸礦進口量出現了明顯回升,而整個上半年進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因此進口持續大幅下滑的說法被證偽。預計緬甸地區全年原礦供應將下滑約1萬—1.5萬噸。

國內方面,預計今年雲南、湖南和江西等地復產後,加上內蒙古赤峰地區的新建產能,錫礦產量將增加1萬金屬噸左右,可用於補充部分進口礦的缺口。再生錫方面,在持續的環保壓力下,今年產量料有所下滑。現階段而言,此前原料價高量少的局面有所改善,雖然高品位礦依然相對緊俏,但整體來看礦端尚不存在預期之外的缺口。

未來供應或趨緊

自5月開始,雲南及江浙地區不少冶煉廠和加工企業關停,近兩個月精煉錫產量同比及環比均出現了明顯下滑。若後續環保高壓逐漸常態化,下半年冶煉企業生產情況將不樂觀。

此外,雲南箇舊地區的選礦廠被要求陸續搬遷至新的工業園區,由於資金等問題,部分企業可能就此停產。因此,若出現選礦廠產能不足的情況,加之目前高品位精礦較少,將造成冶煉廠入爐的錫礦品位顯著降低,從而影響最終的精錫產量。

總體上,預計進入下半年後,境內精煉錫產量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短期而言,產量下降並不會對現貨供應造成衝擊,但中長期來看,若後續產量持續下降,疊加錫錠庫存的逐漸消耗,將導致流通貨源供應收緊,進而對錫價構成一定的支撐。

消費中性偏弱

近年來錫市場下游終端缺乏亮點,從焊料需求來看,主要包括電子半導體等,而隨著這幾年電子產業的發展,市場已逐漸偏向飽和,新一代消費群體觀念及偏好的變化導致相關產品更新換代需求不斷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產品的小型化和輕型化也利空錫消費。從鍍錫板需求來看,其自身長期處於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態,消費難有起色。從化工需求來看,政策的影響較大,該領域的需求增長表現乏力。

縱觀上半年,一季度受春節假期企業復產偏遲等影響,境內錫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25%,二季度“中興事件”對電子行業的衝擊以及國家對光伏產業政策的調整也導致錫焊料需求有所下滑。進入下半年,宏觀經濟預期相對穩定,疊加前期下游表現過於疲軟以及部分需求存在滯後釋放的可能,預計全年錫消費將保持中性偏弱的格局。

總體而言,目前錫錠去庫仍不及預期,在需求端相對平穩的前提下,隨著遠期礦端的壓力傳導至錠端,當前供過於求的局面料逐漸改善,錫價未來具備一定的上行空間。建議投資者逢低逐步買入,中性預期之下,下半年滬錫核心波動區間在140000—148000元/噸。

滬錫基本面逐漸改善 中長線漲勢可期

(此篇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若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