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金融扶貧架「金橋」

麥收一結束,宜陽縣高村鎮豐澗村農民喬滾志就開始忙另一件事:建大棚。“有了資金支持,我心裡有底了,幹勁兒也足了!”他充滿信心。

宜陽金融扶貧架“金橋”

喬滾志是豐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兒子身患殘疾,家庭負擔很大。過去,由於缺技術、少資金,他始終找不到致富門路,日子過得很艱難。去年,該村被宜陽縣確定為普惠金融示範村,只要是認定的“信用誠信戶”,不用抵押、不用擔保就可以貸到資金。這對正為錢發愁的老喬來說可謂雪中送炭。他積極響應政策,成為村裡首批獲得貸款資格的貧困戶,貸款建起兩個大棚,種植蔬菜、瓜果,一年收入2萬多元。

宜陽金融扶貧架“金橋”

宜陽金融扶貧架“金橋”

今年,喬滾志繼續擴大規模,再發展3個大棚,爭取收入翻一番,實現脫貧致富夢。

這是宜陽縣金融扶貧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宜陽縣擴大扶貧小額貸規模,縣財政共投入5600萬元風險保證金放至6家合作銀行及擔保公司,銀行按照放大5倍的比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政府給予貼息,同時給予產業龍頭企業同等貼息政策優惠,鼓勵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逾3.8億元,惠及貧困群眾8434戶。

為確保扶貧貸款的有序推進,宜陽縣精準發力,推進“四大體系”建設。一是金融服務體系。宜陽縣組織成立了鄉級金融服務站15個、村級金融服務部347個,覆蓋了全縣所有貧困戶。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全縣農戶信用信息採集全部完成錄入,符合銀行貸款條件、達到“信用戶”標準的有4.3萬戶(其中貧困戶2.1萬戶,一般農戶2.2萬戶),貧困戶的“信用戶”達標率為99.8%,居全市首位。三是風險防控體系。宜陽縣與省農信擔保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政府、合作銀行、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四方按照3∶1∶4∶2比例分擔貸款風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真正實現貧困戶貸款“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推動扶貧小額信貸在規模上持續增加、機制上更趨合理、風險防控上不斷完善。四是產業支撐體系。通過資金引導,堅持“一戶多策、一村一品”的脫貧致富產業原則,共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89個,全面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同時,宜陽縣還積極創新企業帶貧長效模式,引導企業通過自募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帶動貧困戶通過就業、幫扶等方式實現脫貧增收。目前,宜陽縣龍頭企業民正農牧在資本市場融資1.6億元、新大牧業通過股權融資5000萬元,採取設立公益崗位等幫扶方式,帶動4200戶貧困農戶增收致富。 (周偉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