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現實題材劇應該向日劇學些什麼?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作者|少女N

現實題材劇不現實,家庭劇又太狗血,已經成了國產劇的一大通病。正在熱播的《陪讀媽媽》因劇情狗血浮誇遭遇惡評,像溫哥華和中國沒有時差這種低級錯誤也讓觀眾頗為無奈。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如果,愛》也因婆媳大戰、丈夫出軌等重複的劇情,影響了收視率。國產現實題材劇,既不反映真實的生活,也難以引發觀眾共鳴。觀眾每天被同質化嚴重的國產劇狂轟亂炸,已經漸漸失去了信心。

而同樣地處東亞、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本,卻能把現實題材劇中做到真實、有深度。不僅精品頻出,甚至能夠引發中國觀眾的共鳴,值得深思。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開拓題材 關照社會各層面

劇情雷同、內容重複,國產現實題材劇已經深深陷入了“套路”之中。看似不同的人物身份、故事背景,實在換湯不換藥。夫妻關係、婆媳矛盾、閨蜜反目,已經成了國產劇的主要線索,不管是何種題材,最終都會演變成為情感糾葛,不斷挑戰著觀眾的忍耐極限。

相較之下,日劇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就要更加寬廣和靈活。

《直美與加奈子》《最後的朋友》關注嚴重的家暴現狀,《母親》《媽媽,明天不在家》聚焦兒童問題,高分神劇《海女》則描繪了日本大地震後災區重建和偶像們的生活……題材多樣,不跟風重複。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和中國的“北漂”現象一樣,日本也有很多在東京“漂”著的年輕人。比起家鄉,東京有更好的工作和發展機會,但同樣要面臨房租貴、競爭殘酷等問題。去年爆紅網絡的《東京女子圖鑑》,就描繪了漂泊在東京的女性成長故事,引發了中國北漂一族的深切共鳴。

後來該劇被國內翻拍成《北京女子圖鑑》和《上海女子圖鑑》,也引起熱議。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另外,同樣是婚戀題材,日本有一套被笑稱為“政府為人民婚戀問題操碎了心”的催婚系列劇:先是不談戀愛(《我無法戀愛的理由》);再是不結婚(《不結婚》);女人不結婚男人也不結婚(《不能結婚的男人》);都40歲了你咋還不結婚(《倒數第二次戀愛》);明明能結婚但就是不結(《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好不容易結婚了還要擔心離婚(《最完美的離婚》),可謂是把各個年齡段、各種心態都全方位的照顧到了,比起單調的惡毒婆婆與出軌丈夫,日劇的婚姻生活要豐富得多。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日劇題材豐富,一方面是編劇思維要更加開闊,他們把故事的觸角伸到社會各階層,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都是他們的描寫對象,即便是表現同一主題,日劇也會從不同角度和人群出發,很少會盲目跟風模仿。

另一方面在於編劇對社會人生細緻入微的觀察,日本的現實題材劇很少會講述霸道總裁的生活,而是反映當下普通人的狀態。加之邊拍邊播、按季放送的製播方式,使得日劇比國產劇的反應速度要更快。

情感細膩 從人本身出發

其實,日本很多優秀的現實題材生活劇,並沒有跌宕起伏的強情節劇情,比如《最完美的離婚》《回我的家》《敬啟,父親大人》等,節奏相對慢,也沒有出人意料的不斷反轉,而是靠精緻的臺詞和細膩的情感描寫取勝,在微妙的人物關係流轉間,打動觀眾。

而國產現實題材劇,則追求對大時代、大歷史的描繪,或是注重挖掘社會殘酷面,以此來體現劇情的深刻。當然,國產劇也有不少優秀的代表,比如反腐題材的《人民的名義》,描繪改革開放歷程的《雞毛飛上天》等等,但像這樣內容紮實、細節豐富的劇還是少數,大部分的國產劇還是會成為“假大空”的懸浮劇。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比如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講述的是三個1987年出生剛剛踏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故事,講述他們在事業、家庭、愛情和友情的困惑。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他們身上沒有前輩們的拼搏精神,因此被稱為“寬鬆世代”。

故事看似簡單平淡,其實是通過這三個平凡的年輕人,串聯起2002年日本教育改革、美國次貸危機、全球經濟蕭條、東日本大地震等一系列歷史事件。改劇不僅在日劇學院獎上提名無數,豆瓣評分也高達8.7,擁有極高口碑。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中國雖然沒有日本所謂的“寬鬆世代”,但中國的90後“獨生子女一代”其實也面臨著相同的境遇和複雜的社會改革。90後也曾被批評為“垮掉的一代”,踏入職場的他們如今正在過著何種生活?又反映了何種社會問題,顯然國產編劇在這方面的挖掘上明顯不足。

日劇不會刻意將大歷史和深刻的社會題材“擺”給觀眾看,反而會從細小的生活場景、普通人生活境遇的改變,來慢慢滲透社會話題,讓觀眾更易接受,也更加真實,這也是很多國內編劇值得借鑑的地方。

單純翻拍不是出路 結合國情才是重點

近兩年,國產劇掀起翻拍風,日劇當然也沒有逃出“魔爪”。一批網紅日劇紛紛被翻拍,但部部遭遇撲街慘劇。

華語版《深夜食堂》播出後效果不理想,一度成為反面典型。有人氣偶像張藝興坐鎮的《求婚大作戰》也沒能翻身。《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問題餐廳》等神劇的華語版甚至無人問津,默默就播完了。

據悉,未來還將有《交響情人夢》《對不起,青春》《龍櫻》等一大批日劇將要被翻拍。對於日劇迷來說簡直是噩耗。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為何原版能在中國成為爆紅,而中國翻拍版卻罵聲一片?

其實,日劇真正打動中國觀眾的是真摯的情感內核,儘管國情不同,但面臨的境遇和困惑卻是一樣的,日劇展現的普世情感是制勝的關鍵。而原封不動的翻拍版,即使去了那種感動,也不符合中國的社會現實,不倫不類的複製內容,只能淪為笑柄。

國產劇學習日劇並不是照搬內容,而是學習日劇的方法、態度和對題材的把握。

比如對標日本《深夜食堂》的,一定是更接地氣的《人生一串》,畢竟坐在吧檯前吃著精緻日料不是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反而下班後喝著啤酒在街邊擼著串,才是常態吧。

国产现实题材剧应该向日剧学些什么?

結語:日劇在展現社會生活的方式方法方面,確實要比國產劇更加靈活、多樣,編劇真正的把角色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寫,挖掘普通人內心真實的想法,這些都是值得國產劇學習的優點。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