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我以前是擁抱網絡來逃避生活,如今則要逃避網絡來擁抱生活。2017 是我斷舍離特別多的一年,也是我收穫頗豐的一年。本文整理了我今年養成的 10 個生活習慣,來談一談我是如何逃避網絡,嚴於律己,並擁抱生活的。

1. 減少社交網絡參與

鑑於實名制和網絡監管的無孔不入,互聯網上的言論越來越不能隨心所欲。

前不久聽聞社區內某位開發者同仁,因自身言論而暫時身陷圍欄(Behind the bars),不由感嘆網路上已然沒有所謂的「隨便表達」。同時這個時代開始,不管前例是否是以儆效尤,逐漸也知道有些地方也是開始動真格的了。

再者,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不想再讓自己的生活過多地暴露在網絡上。我是誰?我在哪?我買了些啥?我一般在做些什麼?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他人稍微動動手段,便可以輕易地獲得。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2017 年我關掉了自己以前寫的博客,清空了微博和推文。我有三不曬:一不曬娃,二不曬車,三不曬 logo。在保護自己言論的同時,懶得去評價,解釋和說服某些觀點,也減少了許多與網絡上不同意見的爭論與衝突。

其實這些都沒有什麼意思,這個網絡上戾氣太重,何況有些網絡使用者根本就是為了發洩和找茬,不會願意心平氣和跟你討論的。「你贏不了爭論。輸是輸了,贏也是輸了。贏得爭論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避免爭論」,卡耐基如是說。

2. 減少各類訂閱

「訂閱」這個詞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入會」,以前是貪多,每種可以訂閱的免費服務基本上都選擇了「允許通知」;同時深受成功學派、效率達人類的影響,對於新興的收費群或會員通訊等非常熱衷。

然而這些太多太雜的信息和內容多半囤積了一些時間後,我就再也沒有動力去清掉了。就像那個「稍後讀」笑話說的那樣:Read it「later」變成了「never」;而關於自身的效率問題,多多進行嘗試之後,找到合適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完美工作流就好。

2017 年我大幅度減少或是取消訂閱內容,主要包括:關注的微信公眾號,Rss 新聞源,付費微信群,Lynda 在線課程,經濟學人雜誌,Ulysses,Spotify。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3. 不再關注商家折扣活動

2017 年已不再關注商家活動(打折促銷),具體表現為不再關注 app 的價格波動表,不再關注 Playstation 數字遊戲的降價;不再關注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平臺的任何活動。

同時我也逐漸減少各類網購活動,把淘寶,京東等 app 通通扔進文件夾,少點開看一些非必需的東西。當有需要的時候就儘快買下,之後也不會再關注降價,保值率等話題。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4. 低碳出行

2017 年我開始大幅使用使用共享單車外出和通勤,我上班離單位很近,步行 25 分鐘就能到。地鐵和公交也很少坐,能不開汽車儘量不開汽車。

雖然我所在的城市並不按照單雙號限行,但是道路依然比前兩年擁堵了很多。私人汽車、公交、地鐵都要燒油和耗電,而這些在我國都是主要通過開採石油(不可逆)獲取燃料,通過燒煤(空氣汙染)來產生電能,所以綠色牌照的汽車也就是表面上減減排放吧?

而使用共享單車能夠稍微增加每天的運動量,也能夠幫助實現節能減排,可謂一舉兩得。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5. 減少融入的群體

我的精力和時間都非常有限,完全沒有必要把它們花在對自己提升不大,或是投入與產出比不協調的地方。在興趣愛好群內我不是免費客服,沒有義務回答幼稚新手問題和忍受無關無聊內容的通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亦不是僕人,沒有義務維護表面的和諧關係和伺候理念不同的人。

2017 年退了許多個「圈」,網絡上的表現是主動退出習慣養成類、興趣愛好類的 Wechat / Slack / Telegram 群組。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現,則是主動退出了自己所在的協會,也退出了事務超量且勾心鬥角的管理層。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6. 增加鍛鍊

從各種紛繁複雜的信息來源和人際關係中脫身之後,這時候我更多地關注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來,終於有時間藉助硬件來量化自我。2017 年長時間的加班和熬夜已經離我遠去,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我和另一半一起使用 Apple Watch 的 Runtastic app 來監視自己的跑量,每月設定有嚴格的 100km 跑量;使用 Nokia Body+ Scale 體重秤來監測自己的體重,保證自己的體重在一個正常健康的範圍內;使用 iPhone 上的 WaterMinder 來督促每天的飲水量,保證每天 1800-2000ml 的攝入。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7. 增加圖書閱讀量

與其刷微博朋友圈,不如放下手機來讀書。

2017 年我總算把最近兩年的囤積未讀書本都看完了。晚上我和另一半吃完晚飯收拾完畢後,一般會各自盤坐在沙發上看會書,有時也會共同看一本書。在看到有意思的地方也會和對方一起欣賞和討論。今年看(填)完(坑)的圖書如下:

  1. On the Road (by Jack Kerouac)

  2. Mrs Dalloway (by Virginia Woolf)

  3. Dear Life (by Alice Munro)

  4. Runaway (by Alice Munro)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不僅如此,今年我還親自操刀創辦起自己的讀書電臺,選一些最近兩週讀的書裡面個人比較喜歡的章節,或是寫的比較好的比較有感觸的內容來讀。選材,錄音,剪輯,到上傳一氣呵成。不過現在也正在考慮下線這檔內容,那些備份的原版錄音,就讓它們乖乖躺在硬盤裡存檔好了。

8. 全面使用 Gmail 與 Dropbox

郵箱和網盤是網絡活動中很常見的服務。之前我一直使用的是網易 163 的郵箱,使用的過程中收發郵件倒也順暢,就是一直在忍受各種廣告(「網易有錢」的廣告最熟悉不過),甚至是很多時候選擇了「取消訂閱」也無濟於事。

直到今年早些時候,我發現有其他人在嘗試重置我網易郵箱關聯的 Apple ID 的密碼,我終於坐不住了;網盤服務之前使用的是百度網盤,免費版賬戶的下載速度奇慢無比,百度還變著法子想讓用戶掏錢買高級會員。關鍵是百度公司節操不高,唯利是圖,其網盤賬號連兩步驗證都不支持,存儲於其中的內容無異於裸奔。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2017 年把主力郵箱和與其關聯的郵箱服務都換成了 Gmail,把重要的網盤內容遷移至 Dropbox 了。雖然折騰了些,但是接下來就寬心、省心許多,附加 SSL 加密和兩步驗證等機制,安全等級自然就高上去了。尤其是 Dropbox 的文件「多版本支持」和「差量更新」做得極致好;再者如果您有特殊需求的文件,Dropbox 更是不二選擇。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關於安全性的評級,大家可以參考非贏利性質的 SSL Labs 評測,顯然要比國內可以用金錢搞定的某些機構靠譜。

9. 僅使用現金或 Apple Pay

如今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在購物中使用非常普遍,給我們帶來了快速、便捷的支付體驗。常有人說,出門啥都可以不帶,就是不能夠不帶上手機。但是可能有人沒有注意到的是,使用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的同時,用戶也把自己的個人(姓名電話卡號訂單詳情等)信息、地理(商家)位置等暴露給了各個廠商。

我覺得當用戶看到推送給自己的精準定位廣告時,感慨的不應該是科技的便捷,而是對廠商和網絡的一絲質疑:為什麼它們會知道我需要這款產品和服務?為什麼我只來這家店吃了一次之後便不停收到它家的廣告短信?加上網絡現在幾乎無處不要求的實名制,想想真覺得脊背發涼。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2017 年我無論出去哪裡都會帶著錢包,可以說我成了一個錢包幾乎不離手的人。我可以出去一趟不帶手機,但是一定會帶錢包,結賬時我會使用現金支付。看著給出去的一張張毛爺爺,花費的金錢數量概念就很顯然了。

當然我也不完全變成了山頂洞人,移動支付我選擇了擁抱 Apple Pay,支付體驗比前文兩種方式更加快捷,更重要的是,Apple Pay 更加註重隱私和安全。

10. 勤做備份和密碼管理

道理誰都懂,就是做不到。至少我身邊的人沒幾個能堅持做備份管理和密碼管理的。

我對於「備份」的理解,不是把一個個文件(夾)個體複製存在某個雲端或本地硬盤裡,而是備份「狀態」(類似「快照」Snapshot)。這樣一來,我就能夠迅速回歸到先前時間段的某一個狀態(全貌),而不是搜索到某個或者數個文件(夾)個體;密碼管理就比較簡單了,簡單概括起來,首先就是針對不同的服務使用不同的密碼,其次是密碼構成儘量複雜。

2017 年,我養成了這 10 個習慣逃避網絡擁抱生活

我使用 Time Machine app 配合 Airport Time Capsule 來進行無線自動備份。儘管 Airport 系列產品穿牆能力一般,Time Capsule 的內置硬盤速率不快,但是設置非常簡單明瞭,最重要的是省心,穩定性極佳,兩年來沒出過任何問題。

如果 Mac 丟了,買入一臺新 Mac 就能立即做到數據恢復;我使用 1Password 全平臺管理密碼,特別喜歡它內置的密碼生成器。此外其內置的 Security Audit 功能能夠提醒你密碼的使用情況,它們是否必須立即更改,是否設置的過於簡單,是否已經和先前的相重複,以及是否足夠老套。

結語

以上便是我個人今年逐漸成型的 10 個做法,通過這一年的堅持,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家人,來讀書鍛鍊,來做好生活和工作、個人和家庭之間的平衡,我很喜歡我今年的諸多改變,可以將自己個人整理得井井有條,服服帖帖地張開雙臂,擁抱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