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ger-liu0816
這事要從岳飛指揮岳家軍於1140年七月先後在郾城(今屬河南)、潁昌(今河南許昌)大破金軍,取得了收復中原計劃的關鍵性勝利之後說起。
由於正面戰場已無力打破岳飛的進攻,背後又有活躍的忠義軍馬,金軍內部本來就有的民族矛盾頓時迅速擴大起來。金軍大將(完顏)突合速的合扎親兵千夫長紇石烈和其他一些民族的軍官,都先後投降或者叛逃到宋軍方面來。戰敗後駐紮在長葛縣的金軍漢軍大將韓常也派來秘使與岳飛接洽,商量投誠的事宜。
當時金兀朮還準備在河北籤軍,抽壯丁補充軍隊。但這時才發現北方州縣之中,早已是義旗飄飄了。在幽州以南,金朝的號令已幾乎無法執行下去,“河北諸郡無一人從者”(《三朝北盟會編》卷202《汪若海札子》)。金國大臣烏陵思謀曾出使過南宋,在南宋態度非常囂張。他當時鎮守重鎮懷州,他聽說太行山上的義軍都下山來活動,還攻破了萬善鎮,距離懷州已不過二十里,居民們都蠢蠢欲動。他不得不安撫居民,叫他們不要生事,他對大家表態,自己只待岳飛部到來之後就開城投降。
當時,整個北方都在風傳,南宋的皇帝發動了親征,攻勢很猛。河北、河東的人民群眾都開始互相串聯,偷偷的準備軍用物資,以供北伐軍使用。有的州縣甚至白天都沒有人開市,大家都去忙迎接北伐的事情了,於是沒有人去市場進行買賣,晚上還安排人值班,時刻等待北伐軍的到來。
這幾次作戰的勝利,消息傳得相當遠,連在關外的被俘宋人都頗有耳聞。當時出使在北方,遭金人扣押的南宋使臣洪皓在家信中告訴家人,自順昌敗後,岳飛的攻勢讓他所在的東北地區都震動起來,在後方的金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讓他非常震動。多年以後他回到南方,在宋高宗面前談及此事,竟然還忍不住潸然淚下“忠宣還,因奏事,論至公死,不覺為慟” ,忠宣是洪皓的諡號,公指的是岳飛。甚至連被俘的南宋皇族也都知道這個消息。宋高宗的生母韋后在紹興十年南返後,就曾點名要見岳飛。
北方糜爛到這個地步,統治動搖人心離散,導致籤軍補充軍隊不得,幽州以南號令又不行,最佳的做法自然就走為上策。金兀朮先發遣家眷老小等數千人渡河北上,之後又開始將軍隊逐步發往河北,做撤退的準備。
在當年的閏六月二十九日,王貴部下的劉政就早已從鄭州方向抵達開封外圍的中牟縣,距離開封也不過只有一天行程了。
但是,一心只想著苟且偷安的宋高宗和執掌國政的秦檜是看不到這一點的,或者說,他們中有人其實根本不願意看到這一點。在七月下旬,岳飛兵指開封之時,一封要求軍隊撤退,且岳飛優先趕回臨安朝見宋高宗的命令傳到軍中。岳飛擁有“便宜從事”的戰地指揮權,可自行決策戰場上軍隊的部署與行動。為防止出現岳飛使用戰地指揮權忽視這道命令,宋朝中央政府還另外給出徵的各軍級指揮官都各自發了一道要求撤退的命令,這就是所謂的十二道金牌。金牌,即金字牌,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就明確記載過這種傳遞御前命令的權威工具是如何運行的。
“驛傳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則自御前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也。”
-----《夢溪筆談》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岳飛能忽視這道命令,要求各軍繼續行動,但其他指揮官沒有權力違背來自宋朝中央政府更高級別的命令。可見,違背最高政治獨裁者命令的代價會是非常沉重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岳飛只得命令撤退。
當時收復區的人民群眾都很不理解,為什麼大好形勢不把握住,還偏偏要撤退?岳飛只能對他們解釋其中的原因。大家都號哭不已,但又不得不接受這一點。岳飛決定臨時再留五天,保護願意南下的群眾遷徙到南方去。
七月下旬,岳飛班師回朝。派往敵後堅持作戰的梁興、李寶、趙雲、李興等,也只能率領部下四處轉戰南下,有的甚至轉戰一兩年之久才回到鄂州。北方的其他義軍,如河南、河東的很多人民武裝,由於沒有正規軍的支持,在敵軍的強大攻勢面前,也逐步失敗了。在這失敗的過程中湧現出很多值得歌頌的英勇事蹟,但他們的努力在失敗面前顯得如此的渺小,實在是令人痛惜。
總之,當時如果趙構支持岳飛的北伐,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通過新的勝利與時局,逼迫金軍收縮戰線,最終收復北方大部分地區,起碼收復開封,是非常有可能的。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冷兵器研究所
只有一個結果,大宋直搗黃龍府、光復神州,重開盛世!
岳飛的能力有目共睹,岳飛的戰績人所共知。
假如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從公元1140年(紹興十年)算起,最多五年即可消滅金國,收復燕雲十六州。
第一,宋軍早已不是吳下阿蒙,戰鬥力突飛猛進。
實戰對能鍛鍊部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宋軍就在與金兵的戰鬥中,逐漸鍛煉出了一批能征慣戰的鐵軍。
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來,直到岳飛遇害之前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在逐步朝著有利於南宋的方向轉變。宋軍由弱變強,金軍由盛轉衰。
自從公元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三月到四月,韓世忠率在黃天蕩地區攔擊10萬金軍;四月到五月,岳家軍收復建康以後,將金軍全部逐出江南。此後,金兵再也沒有到過江南。不是不想去,而是沒有能力去。
公元1131年(紹興元年)十月中旬,川陝戰區的吳玠在和尚原大敗金兵統帥完顏宗弼(兀朮)率領的金軍主力10萬。粉碎了金兵進攻四川的圖謀。
這是關乎南宋國家命運的關鍵性戰役,也可以說是南宋的立國之戰。打勝了這兩場戰役,宋軍止住了一路潰敗的頹勢,逐漸站穩了腳跟。
經過三年的積蓄力量,1134年,宋軍展開局部反攻。收復襄陽六郡。
公元1134年(紹興四年)三月,吳玠率軍在仙人關再次大敗完顏宗弼(兀朮)10萬金軍。
公元1134年(紹興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飛率軍主動發起了第一次北伐,收復包括戰略要地襄陽在內的襄漢六郡等廣大地區。
公元1134年(紹興四年)冬,金軍主力部隊進犯淮南失敗。
此戰過後,宋金兩國幾乎所有的大戰,都以宋朝勝利告終。力量對比的天平已經在向南宋傾斜。
1135年,南宋整頓各路人馬,形成了5支強大的行營護軍,總兵力近40萬人!
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七月至八月,岳飛再次率軍北伐,一直打到洛陽附近,繳獲了一萬五千多匹戰馬。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五月底至六月上旬,宋將劉錡在順昌府(即潁州,今安徽阜陽),以逸待勞、以少擊眾,大敗金國10萬精銳,取得順昌大捷。
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岳家軍以寡擊眾,先後在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擊敗金軍主力,乘勝進軍至距離東京開封府僅四十里的朱仙鎮。
1140年是宋金力量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年。
這一年宋軍接連挫敗金兵進攻,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標誌著金強宋弱的形勢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一點連向來畏敵如虎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清楚楚。
紹興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時,宋高宗趙構就認為:“中外議論紛然,以敵逼江為憂,殊不知今日之勢與建炎不同。建炎之間,我軍皆退保江南。杜充書生,遣偏將輕與敵戰,故敵得乘間猖撅。 今韓世忠屯淮東,劉錡屯淮西,岳飛屯上流,張俊方自建康進兵,前渡江窺敵,則我兵皆乘其後。今虛鎮江一路,以檄呼敵渡江,亦不敢來”
此時的宋軍總兵力達40多萬人。
宋軍經歷了由潰散到整編的過程﹐逐漸形成五支屯駐大軍。紹興五年(公元1135),宋廷頒佈行營護軍的番號﹐川陝的吳玠軍稱右護軍﹑長江中游的岳飛軍稱後護軍﹐長江下游的韓世忠稱前護軍﹑劉光世稱左護軍和張俊稱為中護軍。
40萬軍中,以岳飛軍(10萬)、吳玠軍(7萬)、韓世忠軍(8萬)戰鬥力最強。單純從兵力上來看,南宋已經超過金兵。
我們寫了這麼多,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靖康之恥以後的十年間,宋軍從畏敵如虎、一路潰敗,一年後站穩腳跟、艱難維持,4年後實力增長、開始局部反攻,10年後展開戰略決戰、並且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一步一步走來,宋軍的戰鬥力和戰鬥信心明顯提升。到了1140年,金兵已經很難在戰鬥中擊敗宋軍。
宋軍的問題在於指揮權不集中。40萬大軍,分為5個戰略集團,只有岳飛、韓世忠、吳玠三個兵團戰鬥力強悍。兵力最多的岳家軍也不過10萬人。10萬人北伐,與金兵主力兵團的兵力基本相當,用於戰略進攻明顯是不夠的。
岳飛在四次北伐中,多次受制於兵力不足,往往戰勝了敵人,攻破了城池,卻沒有足夠的兵力防守,所以岳飛一再向宋高宗趙構請示,劃撥更多的部隊歸他指揮。組建一支20萬人的精銳兵團,進行北伐。
如果像題目中所說,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岳飛就能如願組織起一支20萬人的鐵軍。大家想一想,10萬人的岳家軍都這麼威猛、所向披靡。20萬人的岳家軍,還不把金兵的老窩都給端了啊 。
可惜歷史不能改變,岳飛的壯志實在難酬啊。
上將噯福斯
紹興十年,岳飛在北伐過程中,相繼在郾城、穎昌大敗金國,準備乘勝收復汴京開封時,宋高宗趙構以金字牌御札將其召回,北伐之功毀於一旦。
假如說趙構在紹興十年絕對信任岳飛,全力支持岳飛北伐,岳飛能取得多大的戰績?
首先,趙構提供足額的兵力給岳飛
岳飛早就規劃好了北伐的計劃,要20萬大軍統一指揮北伐,第一步收復黃河以南,第二步收復河北乃至燕雲十六州,第三步,根據情況出擊漠南及東北。
紹興十年,岳飛的岳家軍已有10萬,其中騎兵約1.5萬。
趙構需要把川陝一帶吳璘等人的軍隊約5萬人交給岳飛指揮,另外淮西劉錡的2萬八字軍和王德的3萬軍隊也要交給岳飛指揮。
如此,岳飛將有20萬大軍。以岳家軍為中路軍,以吳璘為西路軍,以劉錡王德為東路軍。
另外韓世忠的淮東軍隊還有3萬。
張俊和楊沂中的軍隊還有10萬。
此時,金國軍隊在中原的兵力約20萬,主要將領是金兀朮和撒離喝,其中女真士兵僅3萬,其他大多是漢人籤軍,戰鬥力較弱。
第一階段收復黃河以南
紹興十年可以完成。岳飛10萬大軍主力與金兀朮的大軍在開封附近決戰,劉錡王德的5萬軍隊攻打商丘,韓世忠的軍隊北上進入山東直取濟南,吳璘的陝西軍隊會攻長安,李寶的海軍北上騷擾山東登州和幽州。
張俊、楊沂中的軍隊接防淮河一線,鞏固後方。
岳飛趁著7月8月的夏季完成收復工作,女真人不耐熱。在秋季和冬季,岳飛則鞏固黃河防線,支援河北義軍騷擾金軍。
金兀朮和撒離喝只能撤軍到黃河以北,金兀朮退到燕京,撒離喝退到太原。
第二階段收復河東、河北,乃至燕雲十六州。
經過半年的休整,紹興十一年的春季,岳飛主力渡過黃河,經過邯鄲直撲燕京,沿路收編河北義軍;吳璘的西路軍直攻太原,劍指雲州大同;劉錡王德的東路軍收復大名府,與韓世忠的軍隊合攻滄州,最終與岳飛主力軍會師在燕京城下。李寶的海軍則截擊山海關一帶。張俊的軍隊接防黃河一線。
此時,金兀朮和撒離喝只能逃往山海關。
第三個階段,要看南宋的財力狀況。
因為紹興七年、八年、九年,金國和南宋有議和的接觸,戰事不頻繁。所以南宋積累了至少3年以上的財富,這些財富可以支援北伐三年時間。
北伐成功需要三千萬貫軍費,趙構的紹興年間一年可以入賬2000萬貫,但國庫和各軍庫已經積累了三千萬貫。支持三年的戰爭是沒有問題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首詞是愛國將領岳飛一生的追求和目標,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單方面撕毀和約,發動夏季攻勢。趙構任命岳飛為北伐軍主帥,決戰兀木。他發動群眾,各地義軍紛紛響應,這一手連毛爺爺都深受影響。岳飛果然不負眾望,打得金兵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他收復黃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顏兀朮被迫退出開封,逃往北方。岳飛正要“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時候,“南宋開朝國君趙構十二道全牌的詔令,命他撤軍。
為了岳家軍的前程,岳飛決定撤軍。假如此時趙構全力支持岳飛北伐,歷史將如何走向?
岳家軍此時士氣高漲,戰鬥力處於巔峰,中原百姓也十分擁護岳家軍,如果乘勝追擊,可以完爆兀朮。但最好的結局應該可以戰至長城一帶,據險而守,和金人對峙。直搗黃龍,戰線過於拉長,如果金人截斷歸途,岳家軍將有全軍覆沒的風險。這種情況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來講可能性很大,孤軍深入,風險太大!不過換種說法,憑一代戰神岳飛的軍事才能,直搗黃龍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惜當時南宋國內一片安逸,偏安一隅,趙大官人沒有那種不破樓蘭終不會的決心,確實也沒有這種魄力。
最後嶽將軍死於“莫須有”。岳飛班師凱旋之日,即是他的斷頭之時,趙構君臣要用英雄的血,來換取一時的和平,北伐就此打住,從此南宋偏安一隅!
品味秘史
南宋北伐不可能勝利,首先來說,金國佔據地太過廣闊,即使南宋集中優勢兵力,奪回幾個城市,只會拉長戰線,削弱兵力,對於遊牧民族的金國來說,只傷得皮毛,如果再設計個圍點打援,可以白白消耗南宋大量兵源。金國佔據地盛產戰馬,男子皆善騎射,可以說是全民皆兵,南宋戰馬稀缺,在北方戰場騎兵就是王者,金國南侵僅僅只動用了本國4分之一的精兵,就使南宋需動用8成軍力勉強在河南鄂北組成防線。最重要考慮的是天氣,“直搗黃龍”的黃龍府在吉林長春哦,讓一支南方人組成的軍隊孤軍深入到吉林,後勤保障線有上千公里,所以說有些口號聽聽就算了,當不得真的。
一騎絕塵OOO
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會很艱難,這時的金國,剛剛立國不過兩三代人,主要領土是據有昔日遼國和北宋的土地,根基並不穩固,加上先後經歷了滅遼、北宋的戰爭,雖然都取得勝利,但也是強弩之末,所以追擊逃亡的宋高宗,一遇反擊就頓時受挫,很難集中更多的兵力南下,徹底滅宋,而這時宋朝淪陷區,有大量反金的“義軍”活躍,圖謀光復,如果宋朝能夠利用好這一有利條件,加上遼國殘餘勢力也能借機發難,金國就會處於腹背受敵的危險狀態,更何況宋金的主要戰場在爭奪中原地區,廣大江南和四川的宋境內,未受什麼觸動和破壞,完全有能力組織人力、物力發動對金國的全面反攻。但儘管條件相對有利,但是如果北伐成功,也會為宋朝帶來無盡的巨大隱患,主要來自被金國俘獲的徽、欽二帝,尤其是宋欽宗,畢竟徽宗直接傳位於欽宗而不是高宗,因此從法理上,高宗的帝位其實並不合法,充其量也是應急之舉,如果欽宗迎回,就必然發生奪位之爭,幾百年後,大明因為“土木堡之變”,最終導致明英宗和明代宗兄弟二人的“奪門之變”,就印證了岳飛北伐成功之後,宋朝廷將要而沒發生的事件,那時,金國雖然不在或是衰落下去,而遼國也有可能捲土重來,宋朝就會出現外有強敵,沒有“二帝”爭位的內憂外患的局面,宋朝恐怕會提前滅亡。
ZY36521024
其實更有可能是宋朝提前滅亡。為什麼這麼說呢?被擄走的兩位救回來,一血靖康之恥固然美好,但是趙構怎麼辦?古人一直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是君多了更麻煩啊😣那兩位可沒有禪位給趙構,也就是說從法理來說那兩位都是皇帝不是太上皇。呵呵,這就是趙構為什麼死也不支持徹底北伐的原因吧。
Dacula
能取得一些勝利,迫使金國議和,或送回欽宗,這是趙構不願看到的,但要滅了金國可能性不大,進入北方也有可能失敗,當初李剛取得京城保衛戰勝利,叢時中姚古也對金打了一些勝仗,金國也後退休整避暑,欽宗等大臣也看到希望,積力主張出戰打擊金兵,命令叢時中姚古出擊追打金兵,結果金兵集結,一個反去叢時中被圍戰死,姚古敗退,金兵又打回來了,這也給欽宗有可能還有趙構等留下陰影,所以後來一直避戰。
歸家的綿羊
岳飛是軍事家,是戰略家,是義薄雲天的大忠臣。岳母從小教育岳飛精忠報國,卻沒教岳飛伴君如伴虎。岳飛文采武功,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只知忠君之道,卻不懂報國也是需要迂迴曲折的。至於趙構即無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無朱棣的辛辣狠毒。又怕軍閥勢大不受控制,金人遠在遼北,可岳飛就在眼前呢!他怎麼會支持岳飛收復河山,接回二帝威脅到自己皇權呢?這種假設根本就無法成立,但如果一定要做一個比較。趙構以大宋全國之力支持岳飛北上抗金,會有兩種可能。一擊敗金人平定北方,不過岳飛還的有徵服蒙古的能力。這樣就沒了後來的成吉思汗,也沒了後來的大元。二岳飛隨然打敗了大金收復了失地,但以當時大宋的軍力財利,應該已經到了危於累卵的地步。草原上的蒙古鐵騎已經崛起,說不定趙構支持岳飛抗金,還會加速南宋的滅亡!
恩嗯嗯嗯嗯嗯嗯額
高宗一朝如能堅持北伐,就算不能直搗黃龍也能還都開封,如此文治武功就算二聖還京也動搖不了他的皇權。何況徽宗已死欽宗本也不願意為帝。但是戰爭是殘酷的,是艱苦的,高宗對皇權帝位準備不足,駕馭不了百官時局,他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極不情願北伐,他怕過苦日子,他怕二聖奪位,他怕將帥擁兵自重,所以他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