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蓋汗國史簡介

“諾蓋”這個名字來源於諾蓋汗國,又譯那海汗國。諾蓋汗國是一個位於裡海欽察草原上的突厥化蒙古汗國。這裡居民是諾蓋人,他們是由阿瓦爾人、欽察人、庫曼人、可薩人、佩切涅格人與蒙古人等許多民族溷合而成。在公元1300年到1400的期間,諾蓋部落並沒有凝聚力,他們是草原地區的流浪者。因而他們被草原上其他的的鄰居看不起,諾蓋的名字得名自朮赤家族的宗王那海,那海是金帳汗國出名的軍事指揮官。事實上,諾蓋這個詞在蒙古語裡面的願義是“狗”,其他蒙古,突厥人因此非常輕蔑諾蓋人。不僅因為他們有一個流浪者和遊民的聲譽,大部分突厥人還認為諾蓋人傾向於接受來自其他氏族叛逃和流亡的人。一位作家因此形容諾蓋人是草原上的“吉普賽人”。大約在16-17世紀之間,在黑海沿岸並沒有諾蓋人的聚居區,此時的諾蓋人基本上都聚居於烏拉爾河流域及其以東、以南地區。前蘇聯著名學者巴托爾德說:“在15世紀,特別是在16世紀,除韃靼人之外,人們還提到了諾蓋民族,它不僅形成民族單位,而且形成政治單位和有自己的君主。諾蓋汗國的中心在當時是薩萊楚克城,換句話說即小薩萊城,位於耶亦克河河口,是金帳汗國諸汗陵墓所在,從阿布哈齊以後,人們往往把薩萊楚克和新薩萊溷在一起”。這裡說得很清楚,諾蓋汗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耶亦克河(即烏拉爾河)河口的小薩萊城,其民族共同體,主要是被稱為“Manghit”的遊牧民,據歷史文獻記載,Manghit人原是金帳汗國的一個部族。金帳汗國衰落後,他們便從中分裂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部族集團,世稱之為“諾蓋汗國”。

1

諾蓋汗國史簡介

公元1369年也迪該建立諾蓋汗國。從他開始Manghit部一直承襲諾蓋汗國的汗位,Manghit部也成為諾蓋部族當中最核心的部落。位於伏爾加河流域的諾蓋汗國,早先臣服於喀山汗國,在阿斯特拉罕汗國時期,也依附於阿斯特拉罕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位於朮赤封地的西部,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1459年從金帳汗國分出,都城為伏爾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1554年伊凡四世派3萬俄軍進攻阿斯特拉罕汗國,推翻了雅姆古爾切伊汗,扶持捷爾維什·阿里上臺,汗國變為俄國的屬國。1556年伊凡四世派兵驅逐阿里汗,正式吞併阿斯特拉罕汗國。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被俄羅斯人征服以後,“諾蓋汗國”後因內部不睦,也發生分裂,1556年後汗國分裂為大諾蓋汗國、小諾蓋汗國,阿拉騰烏爾多汗國等諸諾蓋小國,大諾蓋汗國位於伏爾加河流域,小諾蓋汗國位於更加西方的庫班河,除“Manghit”諾蓋人的大小諾蓋汗國外,還有“卡拉卡爾帕克”諾蓋人建立的阿拉騰烏爾多汗國,阿拉騰烏爾多汗國(Altiul Orda)起先建立在恩巴湖周圍,它的位置在大諾蓋汗國南方,這裡屬於中亞地區一部分,後來這個汗國由於戰亂影響在16世紀中葉後徙居河中地區了,並在17世紀中葉形成卡拉卡爾帕克人。在阿不都拉汗(烏茲別克汗)統治時期,“卡拉卡爾帕克人分佈於錫爾河下游一帶,處在哈薩克人包圍中。他們分為許多部落,各有頭人統領”,並“保有自己的語言、經濟生活的特點和政治上的獨立”。

諾蓋汗國史簡介

阿斯特拉罕汗國滅亡後,小諾蓋汗國轉而投靠效忠克里米亞汗國。他們保護克里米亞汗國北方邊界,通過有組織的行動,阻止北方草原斯拉夫人的侵襲。這個時期許多小諾蓋人遷移到克里米亞半島汗國,成為克里米亞汗國的騎兵。定居在那裡,他們的貢獻有助形成克里米亞韃靼人。在哈薩克人入侵大諾蓋汗國之後,部分小諾蓋人受驚繼續西遷,在黑海北部的諾蓋人是16世紀以後遷入這個地區的,他們原來也定居在裡海北岸以西到庫班河流域,遷到黑海北岸後又融合了當地很多說突厥語的部族。比較不同的是,遷到黑海北岸的諾蓋人已經不再臣屬小諾蓋汗國的汗,而是臣屬克里米亞汗國,同樣他們也臣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在諾蓋部落大規模遷往黑海北岸之後,位於庫班的小諾蓋汗國影響力減弱。在克里米亞,小諾蓋人不僅是很好的騎兵,他們也有相當發達的農業技術。小諾蓋人掌握了種糧的技能,開始對他們居住的草原灌溉。他們種植小麥,春季抗旱小米。諾蓋人季節性的選擇牧場和草場,他們認為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優於定居的農業生活,使得這些諾蓋小國都是鬆散的部落聯盟。俄羅斯對小諾蓋汗國以及黑海北岸諾蓋人的實際控制是在17世紀中葉,之前小諾蓋汗國一直和克里米亞汗國結盟,黑海北岸的諾蓋人則從屬於克里米亞汗國。這些諾蓋人,特別是Yedisan部落,後來屬於俄羅斯建立的波多利亞省。

諾蓋汗國史簡介

1569年大諾蓋汗國西部的領土為哈薩克汗國兼併,使得哈薩克汗國取得今西哈薩克斯坦。由於受哈薩克汗國入侵,大諾蓋汗國瓦解。汗國瓦解後,一部分諾蓋人留居伏爾加河流域,一部分諾蓋人隨著烏茲別克人徙居河中地區,散居於錫爾河下游一帶,一部分則為哈薩克人所兼併。17世紀初,蒙古衛拉特的卡爾梅克人(杜爾伯特和土爾扈特部),被準格爾部攻擊,迫使他們從世居的額爾齊斯河河岸,南西伯利亞草原遷移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約公元1630年,卡爾梅克人到達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在伏爾加河與厄姆巴河之間有一塊寬闊草地,這裡原是大諾蓋汗國遊牧的地區。公元1632年分崩離析的大諾蓋汗國被卡爾梅克人滅亡。由於卡爾梅克人看不起諾蓋人,申稱諾蓋人由於內訌戰亂和自然災害侵襲,汗國部落衰微之極,大諾蓋汗國已經瓦解,諾蓋人自動離開了伏爾加河中下游的遊牧區,遷往亞速夫和希瓦草原。實際上卡爾梅克人通過武力搶佔奪取了諾蓋人的牧場,一部分的諾蓋人反抗卡爾梅克人的統治,由於實力上不敵卡爾梅克人。很多諾蓋部落逐步放棄自己的家園,逃到高加索北部地區的平原地帶,那裡是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克里米亞汗國統治地區,同時也是小諾蓋汗國所在的地區。此時小諾蓋汗國僅控制庫班河到亞速海沿岸的狹長地帶。大批湧入的大諾蓋人,開始定居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之間地區,並不斷向南遷徙,這個過程中大諾蓋諸部落在此形成兩河之間的諸多諾蓋小國,這些小國都臣屬於克里米亞汗國,此後這些小國一直保持某種形式上的獨立,大諾蓋國的最後王庭在公元1774年終結。卡爾梅克人驅走大部分諾蓋人之後,還有一些諾蓋部落尋求阿斯特拉罕的俄羅斯駐軍保護,定居在俄羅斯控制下的阿斯特拉罕州。其餘的諾蓋部落則成為卡爾梅克汗國的附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