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際網路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前言:這是未來智能實驗室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對世界科技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文章。因為百度排在BAT的首位,因此這個系列研究文章就從百度開始進行研究。

互聯網大腦架構,就是互聯網向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類腦巨系統架構。互聯網雲腦架構具備不斷成熟的類腦視覺、聽覺、軀體感覺、運動神經系統、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互聯網大腦通過類腦神經元網絡將互聯網各神經系統和世界各元素關聯起來,互聯網大腦在群體智慧和人工智能的驅動下通過雲反射弧實現對世界的認知,判斷,決策和反饋。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2000年1月1日在中國北京誕生。百度和谷歌誕生的起源是21世紀初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數千萬網站的誕生,這些網站不斷產生海量信息,人類需要對這些信息和數據進行索引。因此百度和谷歌的誕生就順應了這一需求,成為互聯網大數據第一批探路者,併成為之後的互聯網巨頭。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今天,百度已經從早期的互聯網數據索引發展成為世界互聯網的巨頭之一,基於大數據的優勢,百度最近幾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力開拓,同時向互聯網的聽覺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擴展,並開始於這些領域的巨頭科大訊飛,雲知聲、商湯科技等產生競爭。互聯網大腦的運動神經系統,特別是無人汽車成為百度發力的重點。除此之外,百度在互聯網操作系統領域推出DUEROS,在互聯網中樞神經系統領域推出百度雲。通過移動端應用在手機端,AR/VR等領域獲得數據流量。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百度誕生之後的20年裡,互聯網的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由於受互聯網向類腦架構進化的趨勢影響,以微博,微信,Facebook、淘寶為代表互聯網類神經元網絡逐漸發育起來,大量的網站在互聯網進化的道路上消失,互聯網大數據匯聚到互聯網類腦神經元網絡中,作為互聯網最早的大數據索引,百度和谷歌事實上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從上圖可以看出,由於在互聯網類腦神經元領域的弱勢,百度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優勢無法對互聯網其他神經系統的佈局形成很強的支持,這也是百度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當其他互聯網類腦神經元網絡型企業也同樣在各神經網絡佈局時,百度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從互聯網大腦的架構圖中可以看出,百度需要補足在互聯網類神經元網絡(大社交)中的缺失,通過貼吧,互動式新聞等作為切入點。沒有互聯網類神經元網絡的地位做支撐,百度未來的大數據優勢,人工智能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消失,這是一個值得警醒的問題。

關於互聯網大腦(雲腦)架構和理論

一.互聯網與AI類腦巨系統研究進展

從科學史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規律,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導致新領域的科學革命,互聯網革命對於人類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工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增強人類的力量和視野不同,互聯網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知識。而智慧和知識恰恰與大腦的關係最為密切。從本世紀處開始,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類腦架構也逐步清晰起來。

2008年產生的互聯網進化論提出“互聯網正在向著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方向進化,它將具備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神經系統,也會擁有自己的神經元網絡,記憶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並由此繪製互聯網大腦架構。2015年研究團隊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將智慧城市與腦科學進行結合,形成城市雲腦體系。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互聯網大腦(雲腦)理論的核心架構除了互聯網中樞神經系統,視覺神經系統,聽覺神經系統,軀體感覺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的描述外。重點提出類腦神經元網絡和雲反射弧是互聯網類腦系統的核心。

1.互聯網大腦(雲腦)理論關於類腦神經元網絡的闡述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我們知道,神經網絡是大腦中最重要的結構和功能。動物機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有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實現這一需求就需要生物體有統一的神經網絡系統。

互聯網的類腦神經元網絡是由社交網絡發育而成,一直以來,社交網絡被認為就是互聯網上人與人的交互社區。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現象的出現,社交網絡的形態也必將發生改變。當物聯網,工業4.0,工業互聯網與社交網絡融合時,每一棟大樓,每一輛汽車,每一個景區,每一個商場,每一個電器都會在SNS網站上開設賬號,自動的發佈自己實時的信息,並與其他”人“,和“物”進行交互.社交網絡的定義將不再僅僅是人與人的社交,而是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範圍更大的社交網絡.我們可以稱為“大社交網絡”(Big SNS))。

大社交網絡是互聯網類腦神經元的重要基礎,無論是世界範圍的個人用戶、企業、政府機構、路燈、車輛、工場,都要以互聯網神經元的方式加入到互聯網(城市)雲腦神經元網絡中,這些互聯網神經元的互動,聚合,鏈接將使互聯網或智慧城市真正變得更為智慧。它也是後續我們要探討的雲反射弧能夠正常運轉的基礎。

2.互聯網大腦(雲腦)理論關於雲反射弧的闡述:

基於互聯網大腦架構分析百度的現狀與未來

神經反射現象是人類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神經活動之一,也是生命體智能的重要體現,與人體的神經反射弧相對應,互聯網雲神經反射弧主要由如下三個方面構成:第一.雲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由聯網的傳感器(包括攝像頭)組成,第二.雲反射弧的效應器主要由聯網的辦公設備,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智能醫療等等組成。第三.雲反射弧的中樞神經是互聯網雲腦的中樞神經系統(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將加強雲反射弧感受器和效應器的智能程度和反應速度。

雲神經反射弧作為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產物,在互聯網的未來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實踐上看,總共有9種不同種類的雲反射弧,這些雲反射弧的成熟依賴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結合。

雲反射弧的建設反應出互聯網和城市在提供各種智慧相關服務,處理各種問題過程中的種類和反應速度,雲反射弧的種類越多,反應速度越快,其智慧程度也會越高。例如包括安防雲反射弧,金融雲反射弧,交通雲反射弧,能源雲反射弧,教育雲反射弧,醫療雲反射弧、旅遊雲反射弧、零售雲反射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