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從疫苗醜聞發酵的那天開始,中國國內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彷彿一瞬間都“活了”起來,一篇篇揭露報道層出不窮。但是這起醜聞從源頭來看,是中國藥監局審查出了狂犬病疫苗的造假記錄,從而引出了長生生物其他兒童注射疫苗的問題,在這其中,中國媒體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實,對於醫藥監督,也許媒體可以做到更多,一家美國媒體已經做出了範例。

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ProPublica標誌截圖

這家著名媒體就是非營利調查報道機構ProPublica。自從十年前成立以來,ProPublica已經獲得了4次普利策獎。它採用的硬核調查+數據新聞方法,產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ProPublica網站截圖

從網站的導航欄的“TOPICS”可以看到,“健康醫療”是其重點領域之一。

根據微信公眾號“新聞實驗室”的介紹,這家媒體有一個持續8年的跟蹤調查“Dollars for Docs(付給醫生的金錢)”。這個項目調查的是私人醫生與藥品公司之間的秘密交易。

根據2010年美國《平價醫療法案》,醫藥公司必須在自己的網站上公佈他們與醫生的經濟往來。ProPublica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這些數據進行了整理,現在他們的數據庫中已經收集了超過2000家醫藥公司、90萬醫生、近92億美元的金錢交易。

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ProPublica網站截圖

自從2010年開始,ProPublica不斷擴建這個數據庫,直到現在。點擊每家醫藥公司、每款藥物、每家醫院、每位醫生就可以看到詳細的細分數據。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從這個應用中搜索自己的醫生從醫藥公司中收取了多少額外費用,以及方便地打印該醫生在相關藥物上收到的付款明細,作為自己就診的參考。

除了像ProPublica這樣的專業調查媒體,其他媒體也在不遺餘力地進行著“監督“的職責。

根據上海觀察者網的報道,7月5日,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出版的《Science》(科學)雜誌發表了兩篇文章,質疑美國藥企研發與審核專家之間的倫理困境。文章指出,藥企不僅與負責為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藥物的醫生之間存在著金錢交易,還常常給予那些幫助其藥物獲批的FDA官員以高薪職位。

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Science》雜誌數據截圖

根據2013至2016年對醫療醫學中心數據的記錄,Science整理分析出在2008年至2014年間,在參與批准新藥生產的107名醫生中,有66名醫生在藥物獲批後都得到了藥企給予的“酬勞”或“贊助”,金額規模超過了2600萬美元。

當然,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在媒體佔據了“監督“這一輿論制高點之後,對於媒體監督的底線和如何監督媒體就成了另一個重大的問題。就像英國《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就是媒體行為突破了道德底線的實例。

中國傳播學博士厲國剛表示“媒體監督的底線是要維護事實真相,是哲學層面‘善’的原則。“為了維護這個底線,美國成立了FAIR (Faimess &Accuracy In Repomng),專門從事對媒體的監督。

根據楊國強發佈的《美國媒體監督組織》這一文章來看,FAIR設有網站、資料庫、與網絡討論組,是一個全國性的媒介監督組織。它的主要工作是針對媒介的偏差及內部的審查,並提供有具體資料做為根據的批判。FAIR自稱,它要詳細觀察媒介的運作,以監督媒介是否邊緣化了公共利益、少數族群的聲音及異議的觀點。

馬克思說:“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公眾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當然,輿論監督的威力並不是來自新聞本身,而是來自新聞背後所代表的民意。而如何更好的代表民意,則是媒體需要捫心自問的事情了。(原標題: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對醫藥監督,看看美國媒體都做了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