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煙臺附院遵循仁心妙術 構築「An+」護理品牌

滨医烟台附院遵循仁心妙术 构筑“An+”护理品牌

an+護理品牌啟動大會

膠東在線7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範津文)護士的專業化和人性化的程度,往往代表著一個醫院的綜合素質。護理工作作為醫院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連接著患者的康復、醫院的聲譽和社會的和諧。

護士的職業神聖而偉大,幫助護理患者減緩病痛,戰勝病魔,恢復健康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隨著醫學和護理學的不斷髮展,對護士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濱醫煙臺附院副院長王東向記者介紹到,近年來,醫院以謀發展、求創新為己任,把嚴謹求實、銳意進取的工作作風落實在護理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管理模式。

提到醫院護理管理工作最大的亮點,醫院護理部主任徐寧感到最自豪的莫過於醫院“An+”護理品牌。她介紹,“An”諧音為“俺”即護理團隊,亦指可以變動的護士(alterable nurses),通過完善護理模式,實行團隊負責制,責任護士相對固定,同時又是可以變動的??根據患者的病情、護士的層級做到能級對應及彈性排班。“+”諧音為“加”即加入,指拓展護理範疇,延伸護理內涵。這種先進管理模式,在膠東地區乃至全國都鮮少得以應用。

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An+”護理理念,“+”的內容很明確,包括:各病區根據專科特點提供專科特色護理服務;開展“愛心護理入萬家”系列活動,成立愛心護理入萬家活動小組,設定責任科室,為出院患者提供延伸護理服務;對陪護人員進行專業規範化培訓和考核,提升住院患者陪護人員的照護能力,滿足患者及人民群眾的需求。

為了讓廣大群眾進一步瞭解現代醫院的護理工作,記者走進濱醫煙臺附院,瞭解該院的護理工作如何開展。

手術患者術前等候室家屬陪伴NICU不再全封閉

自“An+”護理理念提出後,濱醫煙臺附院各病區根據專科特點提供專科特色護理服務,其中最吸引記者眼球的是,手術室和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的特色護理服務。

為了減輕手術患者的緊張情緒,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新舉措,2016年11月開始醫院推行了在術前等候室由家人陪伴手術患者的舉措,陪伴時間為手術患者進入等候區開始直至患者進入手術間即結束。此舉措進一步深化了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減輕了患者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狀態,從而保障手術安全順利運行,得到患者好評,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為滿足患兒家屬對寶寶關注的心情,也為讓家屬安心的將寶寶交給醫院,醫院新生兒科開展微信“為心互動”活動。全科護士分成倆組,固定人員,固定組長,固定分管床位,24小時負責制,具體工作安排由組長安排,寶寶入院當日,主班護士徵得家屬同意後,讓家長加入微信群,分管護士於每天晚上18:00?20:00期間將寶寶情況及視頻發給患兒家屬,併為家屬解答護理問題,使家屬及時瞭解寶寶情況。“寶寶因為黃疸入院,每天護士會發給我寶寶視頻並耐心為我們解答疑問,心裡真的寬慰不少,看到寶寶吃的好,睡得好,打心底裡感謝這些護士們。”見記者採訪,NICU門口前來給寶寶送“母乳”的陳先生說道。

滨医烟台附院遵循仁心妙术 构筑“An+”护理品牌

護理合影(愛心護理入萬家)

延伸優質護理服務開展“愛心護理入萬家”系列活動

提到延伸優質護理服務,記者採訪到醫院神經內科主管護士李媛媛。李媛媛介紹,在神經內科,臥床患者比較多,很多患者是血栓腦梗死,這些病人在一般會在急性期住院七八天,急性期過後患者一般選擇出院,患者命保住了,但是出院後家屬還要承擔大量的工作。比如,有些病人長期不能進食,需要帶鼻飼管;有的病人排尿功能不好,需要帶導尿管;有的病人肢體一側偏癱,不能翻身,有壓瘡風險等等。這些工作住院期間,是由護士承擔的,但出院後就需要家屬來做。但家屬畢竟不是專業護工,如果護理不好,出現併發症,患者二次、三次返院情況很多。針對這個情況,醫院提出“愛心護理入萬家”,即患者出院以後,讓患者在家也能享受向醫院一樣的護理服務,其中包括對家屬的培訓,護士定期對患者進行“家訪”,幫助患者家屬進行護理。

煙臺牟平80歲的張先生,曾因出現心臟驟停住院,經過濱醫煙臺附院神經內科的及時搶救,病人保住生命。出院後,他繼續享受神經內科提供的延伸服務,李媛媛護士繼續免費給他帶來居家管理和陪護,家屬遇到問題,隨時給李媛媛護士電話求助,每三個周李媛媛都會到他家裡探訪。目前他康復情況較好,家屬充滿感激。

除此以外,“愛心護理入萬家”系列活動還包含義診等志願服務活動,醫院多次組織開展“健康義診、延續護理”為主題的愛心護理入萬家的志願服務活動。護士們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測量血壓、血糖,進行專業的飲食、活動、用藥指導,耐心解答群眾諮詢的健康問題。

濱醫煙臺附院實施開展“愛心護理入萬家”系列活動,旨在以社會新需求為導向,將護理服務延續到家庭和社區,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護理健康義診活動小組將逐步走進家庭、鄉村、學校、敬老院和老幹部活動中心,以出院訪視、健康義診、知識宣教和諮詢服務等方式,為住院患者提供延續護理,為基層群眾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響應“健康中國”、“健康山東”的戰略部署,達到全民健康的目標。

滨医烟台附院遵循仁心妙术 构筑“An+”护理品牌

陪護人員護理基本技能培訓

提升陪護質量啟動陪護人員護理基本技能培訓

為響應山東省衛計委“全面推進健康山東建設”的號召,提高全院陪護人員的整體素質,保證陪護質量,確保患者安全,為患者提供全程、專業和優質的服務,今年5月份,醫院順利完成第一期陪護人員護理基本技能培訓。

醫院陪護工作是醫療護理工作的延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康復,同時也代表著醫院的形象。目前,醫院與多家陪護公司合作,舉辦陪護人員培訓班,為他們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培養專業的照護人員,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全程照護,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事實上,有越來越多的普通保姆願意到醫院做陪護。張女士在醫院已經工作四年了,除了春節回家休息以外,其餘時間都忙著照顧患者,她表示,由於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剛開始陪護的時候她很擔憂。“現在的陪護幸福多了,有醫院的老師對她們進行專業的培訓,老師講課的內容也非常實用,在臨床見習的時候也鍛鍊了實地操作能力,這樣一來,上崗以後心裡也很有底氣。這次培訓後,在我們這一行都傳開了,我們村裡的幾個姐妹也想來咱醫院培訓,學學知識。”

“幸虧照顧我媽媽的陪護人員懂得怎樣預防壓瘡,要不然她可能會發生壓瘡、感染。”母親長期臥床的劉先生對醫院提供的陪護讚不絕口。據瞭解,目前牟平越來越多的患者家屬信賴醫院的陪護。“我爺爺在濱醫煙臺附院神經外科住院,請的陪護據說是由醫院專業人員進行規範化的培訓後,才能上崗的,我對她的照護很滿意。”劉女士對醫院的陪護非常信任。

“我母親需要長期臥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身邊需要一直有個人照顧著,但是家裡人都有工作不能整天陪著,所以住院的時候我本來打算請個保姆一起住到醫院裡,結果到了醫院以後發現,醫院裡有專門的陪護,而且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後才上崗的,比較專業,照顧人照顧得很好。”住院患者家屬選擇醫院陪護,看中的就是陪護人員經過了專業的、規範化的培訓,有豐富的生活服務經驗和專業知識。

陪護人員管理是醫院管理的一項重點及難點工程,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很久以來,陪護人員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差異,陪護形式單一,專業性差,質量堪憂,間接影響著患者的康復。為提高陪護人員的照護能力,為住院患者提供全程的、專業的基礎護理,保證患者安全,滿足患者需求,經過充分的準備,醫院啟動了“An+”護理品牌內容之一“陪護人員系列規範化培訓”。首先成立培訓管理小組,制定培訓計劃與培訓目標,培訓對象為住院患者的陪護人員,包括患者家屬、家務服務中心招募的陪護人員等。培訓採取理論授課、多媒體教學和臨床見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針對培訓人員的知識結構特點和培訓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知識需求,保證培訓效果。

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醫院等級評審之際,護理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考驗。護理學科的發展需要精細規範的護理管理、紮實的基本功,更需要勇於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為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新形勢需要,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始終遵循“仁心妙術”的院訓,秉承“專業、精細、創新、關愛”的服務理念,加強護理隊伍建設,穩定護理隊伍;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構築“An+”護理品牌;科學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落實護理分層級培訓新舉措,提升護理人員專業內涵;探索績效分配方案,全面改革護理績效分配辦法;逐步完善護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完善的在職護士培訓體系,打造專科護理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