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占 卷第一 天數第二

天數第二

乙巳佔 卷第一 天數第二

王藩者,廬江人也。吳時為中常侍,善術數。傳劉洪《乾象曆》,依乾象法而論渾天曰:

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黃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渾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二分度之百四十五半。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亦三十六度,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強。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謂之上規;繞南極七十二度,常隱不見,謂之下規;赤道橫絡,謂之中規。赤道帶天之紘,去兩極各九十一度少強。黃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內,半在赤道外。與赤道東交於角五度稍弱,西交於奎十四度少強。其出赤道外,極遠者二十四度,鬥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內、極遠亦二十四度,井二十四度是也。日南至,在鬥二十一度,去極一百一十五度少強。是日最南,去極最遠,故景最長。黃道鬥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日晝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強,故晝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稍弱,故夜長。自冬至之後,日漸去極近,故景稍短。日晝行地上漸多,故日稍長;夜行地下度漸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漸北,以至於夏至,日在井二十四度,去極六十七度少強,是日最近北極,故景最短。黃道井二十四度,出寅入戌,日晝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多弱,故日長;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強,故夜短。自夏至之後,日漸去極遠,故景少長。日晝行地上度漸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上度漸多,故夜稍長。日所在度漸南,故日出稍南,以至於冬至而復初焉。鬥二十一度,井二十四度,南北相去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強,秋分日在角五度少弱,此黃、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極俱九十一度少強。南北處交鬥二十一度、井一十四度之中,故景居二至長短之中。奎十四度,角五度,故曰:在赤道。出卯入酉,日晝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強。故曰:見之漏五十刻,不見之漏五十刻,謂之晝夜同。夫天之晝夜,以日出為分;人之晝夜,以昏明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為晚,日入後二刻半為昏。故損夜五刻以益晝,是以春秋二分之漏,晝五十五刻。

王藩按:《周禮》曰:"夏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鄭眾說雲:"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穎川陽城地也。"鄭玄雲:"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之下萬五千裡也。以此推之,日當去其下地八萬裡矣。日邪射陽城,為天徑之半也。天體圓如彈圓,故地處天之半,而陽城居其中,則日春秋冬夏、昏明晝夜,去陽城皆等。以勾股法言之:旁萬五千裡,勾也;八萬裡,股也;無盈縮矣。故知從日邪射陽城為天徑之半也。從日邪射陽城,弦也。以勾股求弦法,八之,得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也。以周率乘之,徑率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數也。一度凡一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有奇。黃、赤二道相與交錯其間,相去二十四度,以兩儀準之。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二分度之一百四十五半,是以知天體圓如彈丸。"

淳風按:"王藩所論,冬夏二至,春秋二分,日度交黃道所在,並據劉洪乾象所說,今則並差矣。黃道與日相隨而交,據今正觀三年乙丑歲,則冬至日在鬥十二度,夏至在井十五度,春分日在奎七度,秋分日在軫十五度,每六十年餘差一度矣。淳風今略陳新法,以考天數及渾儀交道等法如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分縱橫斜側皆定耳,更無盈縮。先以銅鐵為環卷六枚,兩兩合,周徑二小四大。大者適容其五枚,各均賦三百六十五度及分。其一大者,名為平準卷,唯雕刻六十四卦十二辰,先側立二大環卷,南北側之,以平準卷交合加之,令側者為南北,徑準為主。一曰遊環。遊環上安釭釧,遊環著雙軸,以內大環軸孔中,令得運轉。軸中一圓長筒管。其筒孔周徑,準儀大小而斟酌之。若長八尺,即須孔徑一寸,他皆準此。其側環安釭釧之處,在北者謂之北極,出平準北面上三十六度;在南者謂之南極,入平準南面下三十六度。從其南端北向斜上望之,即見北極星。又以一天環加於側環外,斜絡之,令東西合於卯酉平面之準,南北上下去二極,各九十一度強,以為赤道。然後轉其中游環,令得左右、東西、上下,以當所望處,轉軸中筒孔,使得南北以測.去極遠近及赤道內外之度數,然則筒孔瞻察,無所不至矣。若欲安星辰者,更著從脅上屈銅鐵,穿珠為星,以放上象,隨所在次第而安置之,轉令應天皆得,此渾天遊儀之法也。按渾儀,必先以水準地使平,夜佔極,晝測日景,定其經緯,然後措之矣。餘近造乙巳元歷術,實為絕妙之極,日夜法度諸法,皆同一母,以通眾術。今列之以推天度,日月五星行度皆用焉。

日度法:一千三百四十,以此數為一度之長分數也。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三百四十一。南極去北極,巡規一百八十二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八百四十半。赤道去二極,巡規各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十,即春秋分之所在度,黃、赤二道交處,去北極之遠近也。黃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冬至日在赤道外二十四度,去極一百一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夏至日在赤道內二十四度,去北極六十七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此其常數也。

淳風今又按張胄《玄象歷》及今傳《仁均歷》,春分、秋分,日皆在卯半以前,其沒亦在酉半以後,各四分刻之一。春、秋二分之日,晝漏五十刻半,夜漏四十九半,然則赤道、黃道交處,亦直在卯酉之北。又有北極去地三十六度,則天之正高在地中陽城之上。以四維循規去地亦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矣。以三十六度減之,餘五十五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夏至日黃道在北極南六十七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小分四分之一。是正北子地一百三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有奇矣。以天頂去四維各九十一度,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四百二十分、小分四分之一減之,餘一十二度矣。是夏至日在天頂南一十二度,他悉仿此求之,皆可知也。

是知繞北極循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繞南極循規徑七十二度,常隱不見。去極三十六度外,一百一十度內,四時辰昏,有時而隱,有時而見,為日在其中故也。繞北極常見者,謂之上規;南極常隱者,謂之下規;赤道橫絡謂之中規焉。

然圖體以平物為之易辨,若作渾儀,始識於事稍難。今世供傳星圖者,蓋皆天圖,其四畔外,即是南極下規矣。分佈二十八宿距度、與黃、赤二道、上規並具焉。天之運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天所過之度,則一日所行之數,在天謂之一度,在歷謂之一日一夜。度之天數無常準,各隨一家之法令,一千三百四十是也。日行三百六十五日而周天,故天一週有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矣。天運渾渾然不思,東出西沒,週而復始,永無窮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