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竹鳩圖》 宋 李安忠 絹本設色 縱25.5釐米 橫2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1962年,臺北故宮的國寶在美國五大城市巡迴展出,一天下午,展覽現場一位“奇怪”的美國觀眾站在南宋畫家李安忠的《竹鳩圖》前,整整盯了兩個小時。保安怕他圖謀不軌,就把情況告訴了展覽負責人。

經詢問,原來這位觀眾家裡養了兩隻鳥,正跟《竹鳩圖》裡的鳥一模一樣。他好奇地問展覽負責人:“你們那張畫是照著我的鳥來畫的呢?還是我的鳥照著你們的畫長的呢?”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美國觀眾家裡養的就是照片中的灰背“伯勞鳥”

難怪這幅800多年前的中國工筆花鳥,能讓1960年代的美國人民狂盯倆鐘頭。今天我們再看這幅畫,也還是會感嘆畫家筆墨的精妙。小鳥是不會停在枝頭給你當模特的,所以很難想象在沒有照相機的南宋,李安忠為了把伯勞鳥的神韻、造型都嚴謹地再現出來,花費了多少工夫。

這種費工夫的畫法,在中國畫裡,就被稱為工筆畫。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張萱 絹本工筆重彩 《搗練圖》局部

工筆畫源遠流長,

遠至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

商、周的青銅器上,

戰國的帛畫上也可以追溯到她的來龍去脈。

就工筆花鳥畫獨立分科而言,

“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與兩宋”。

千餘年來,名家輩出,

而她也靜默地,美了兩千多年!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搗練圖》局部

工筆畫又叫“細筆畫”,

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表現方式。

歷經初稿—定稿—上膠礬—

勾勒—敷色—渲染等繁複過程,

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搗練圖》局部

一筆一畫,

都要求作畫者有極強的耐心、毅力和定力,

既要死磕,又要發揮極致!

【工筆人物畫】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戰國墓葬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

工筆人物畫起步最早,主要是為了宮廷政治和宗教服務,從戰國墓葬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工筆人物畫。畫中男子是一名巫師,他束髮高冠、華服廣袖、身佩寶劍,側身駕馭著一條巨龍飛昇天外。

“靈魂畫手”——顧愷之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到了東晉,人物畫已經發展得很成熟。而東晉人物畫第一人,當推顧愷之。中國畫的精髓是“線條”,顧愷之就能用線條將人物畫得很傳神。《歷代名畫記》中記載了顧愷之為裴楷畫像一事。顧愷之為了表現裴楷的丰神俊朗,就在人物肖像臉上加了三根毛,氣質一下子提升不少。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顧愷之也畫仕女畫,《女史箴圖》中貴族婦女神態端莊溫婉,服飾的線條綿密、流暢、穩定,功力極深,後人形容這線條如春蠶吐絲,又被稱為琴絃描或者高古遊絲描。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敦煌莫高窟第一百零三室的壁畫《維摩詰像》

顧愷之還有個必殺技是“點睛”。傳說當時顧愷之在建康瓦棺寺畫《維摩詰像》,點睛的一剎那,維摩詰眼神中的光彩普照寺院,信徒香客為見一眼開光佛像,捐款百萬錢,顧愷之一戰成名。

“紀實大師”——閻立本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唐代工筆人物畫家閻立本,專門為皇帝畫畫,因為一言不合就要掉腦袋,所以他的人物畫看起來就沒有那麼靈動,相對來說更加拘謹。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步輦圖》描繪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遣使節覲見唐太宗,希望雙方能夠相互聯姻,建立友好邦交的故事。這種記錄歷史事件的畫,就像新聞圖片一樣,忠實還原現場,所以必須畫得真實。

【工筆山水畫】

剝離人物畫,自立門派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展子虔《遊春圖》

人物畫在發展,山水畫也在發展。從東晉顧愷之到隋朝展子虔,工筆重彩山水畫逐漸從人物畫中剝離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

展子虔《遊春圖》的主要描繪對象,已經變成了二月桃花杏花爭豔的江南山水,人物山水的比例也開始和現實中相仿。

傳承有序,界畫高手頻出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展子虔畫山水時的青綠設色,畫樹的雙勾夾葉法和畫花朵的點花法,都對唐代李思訓的青綠山水產生了很大影響。用繁複精緻的細筆描繪“蔥鬱樹木、崇山峻嶺、精緻樓閣、盪漾水波”的畫山水,就是從李思訓開始發揚光大的。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青綠山水中少不了亭臺樓閣,為了將建築畫得更準確、細緻、工整,後來青綠山水中還出現了界畫。用界筆直尺劃線,所以畫中建築的線條更加工整筆直。界畫的高手,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還有郭忠恕。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五代 衛賢《高士圖卷》卷本設色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工筆花鳥畫】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山水畫中還有松石一科,催生了花鳥畫成為獨立的畫種。

那時工筆花鳥畫大多用來裝飾宮廷。五代西蜀的黃荃用“勾勒填彩”法畫花鳥能夠騙過宮廷的真仙鶴,南唐徐熙開創“沒骨畫法”,看上去更有野逸之感。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五代 黃荃《寫生珍禽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後來,北宋的畫家們覺得,工筆花鳥畫不應該只圖好看,還應該追求一些意境。於是北宋的崔白就畫了一幅《雙喜圖》。

《雙喜圖》中,兩隻山喜鵲受到驚嚇,躍到空中撲稜著翅膀,對著下面擾人清夢的野兔破口大罵。偶然經過此地的野兔聽到嘰嘰喳喳的鳥語,停下腳步,回眸看向空中,就看到了兩隻炸毛的山喜鵲,神態頗有些莫名的“呵呵”之感。山喜鵲與野兔,一靜,兩動,在構圖中巧妙地相互呼應。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北宋 崔白《雙喜圖》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崔白這幅畫,突破了“黃徐”兩大花鳥流派一百多年來只單純注重裝飾性的動機,使得花鳥畫也有了故事衝突和趣味性。此舉受到書畫皇帝宋徽宗趙佶的賞識,在他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中就載入了241幅崔白的作品。

【工筆畫的巔峰時代】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開創畫院風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宋徽宗繪《聽琴圖》,中間彈琴者為宋徽宗,坐在右側聽琴者為蔡京)

文藝青年宋徽宗,利用職務之便,開創了北宋畫院。北宋最頂尖的畫師,都在其中。宋徽宗每天和畫師一起看山看水看花看鳥看珍禽異獸,然後畫畫畫。對物態精準的捕捉,極清極簡的線條,含蓄內斂的意蘊,都是獨屬於宋徽宗的審美標籤。每一筆,都能看出他對繪畫滿滿的熱愛,和對美的極致追求。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82.8x52.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臘梅山禽圖》中,宋徽宗題詩云:“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他自剖心跡,表示自己不愛江山愛丹青,只是一個被皇帝職位耽誤了的好畫家!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局部

是非功過,一抔黃土。留下的,是北宋繼往開來的院體畫風,和獨一無二的美學格調。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南宋 李迪《紅白芙蓉圖》

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

偏安一隅的南宋,被江南水鄉的溫柔包裹,花鳥畫也從北宋的巨幅卷軸,變成了小巧精緻的冊頁。一大批北宋畫院的畫家南渡,進入宋高宗趙構的南宋畫院繼續畫畫。

【工筆畫的蕭條後期】

文人畫興起,工筆畫沒落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元 永樂宮壁畫 朝元圖

兩宋以後,由於“意高於形”的文人畫興起,工筆畫開始逐漸走向沒落。其間也有高手,但寥若晨星。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雷公、電母、雨神及八卦諸神

工筆人物畫方面,元代的工筆重彩鉅製——永樂宮壁畫最為矚目。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仕女畫要數明代點秋香的唐伯虎。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明代的仇英苦心孤詣,兼擅工筆人物和青綠山水。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袁江《蓬萊仙境圖》

十二通景屏 設色絹本

清代的袁江、袁耀是界畫的翹楚。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惲壽平《春風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工筆花鳥界,明末清初的惲壽平使“沒骨花鳥”畫法重煥生機,融合新意。筆法兼工帶寫,設色清麗柔和。

【近現代工筆畫的復興之路】

近現代,也有不少出色的工筆畫家。

於非闇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於非闇(1889 - 1959),早年隨王潤暄學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任職於故宮古物陳列所,臨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繪畫,打下了較深的傳統根基。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於非闇是近現代中國畫史上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研究與創作,並有著重要成就的畫家。正是於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傳統工筆畫的精華得以傳承,為現代工筆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後來的眾多文人墨客所賞識與效仿。

徐悲鴻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徐悲鴻 | 泰戈爾像

首先我們不能不提徐悲鴻(1895 - 1953),徐悲鴻原名徐壽康,江蘇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徐悲鴻 | 愚公移山

雖然徐悲鴻先生的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但他還擅長畫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他的人物畫《愚公移山》、《泰戈爾像》、《李印泉像》、《九方皋》基本上都是用工筆手法完成的。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徐悲鴻 | 換鵝

王叔暉

王叔暉 ( 1912 - 1985 ),字鬱芬,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是現代著名工筆重彩人物女畫家。1949年參加工作,歷任出版總署美術科員,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美術室圖案組組長,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組組長、專業畫家。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昭君出塞圖

早年看過一個拍王先生的紀錄片,一個平凡的老太太,過著簡樸的生活,卻創造著如此美麗清雅的女性形象,於是喜歡上了她的藝術。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楊妃出浴圖

潘絜茲

潘絜茲(1915- 2002),當代著名工筆人物畫家。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榮寶齋畫譜·潘絜茲》人物造型

潘絜茲從30年代在京華美院師從徐燕孫學習工筆重彩人物畫起,便初衷不改,一生都在為工 筆重彩畫的繁榮與發展奔走疾呼。40年代他對敦煌石窟壁畫的研究和臨摹,莫高窟壁畫的皇皇鉅製,對他心靈的震撼終生難忘。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他又通過對歷代服飾、建築、器物和禮俗的深入研究,主持山西永樂宮等壁畫的修復,在創作中融合傳統工筆和壁畫技法,吸收西畫所長,形成了工整細密、設色明麗典雅的個人風貌。

俞致貞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俞致貞工筆百花圖譜——白蘭花

俞致貞(1915 - 1995),女,字一雲,畫室名百花書屋,著名花鳥畫家。1934年拜於非闇為師學小寫意花鳥及工筆蟲草,兼習瘦金體和篆書,後專攻工筆。1946年遵於先生之命,轉拜國畫大師張大千為師,同年秋入“大風堂”,隨張大千研習工筆寫意花鳥畫。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俞致貞工筆百花圖譜——大山檏

【現當代工筆畫的創新】

到了當代,1940年代後,由於政局動盪、戰亂不斷,工筆畫家無法專注創作,限於條件缺少學習交流,也使工筆畫理論研究陷入低谷。但中生代工筆畫家中,仍有不斷堅持工筆畫的人們,他們希望賦予傳統工筆畫以當代的審美意趣,讓工筆畫更能夠貼近現代人的生活。

何家英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何家英 | 舞之憩

何家英,1957年出生於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中國畫,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等。多次榮獲國內外獎項和榮譽。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何家英 | 山地

何家英的作品則是將學院古典氣質發揮到極致,他的作品有人性,超越之前工筆對人物形象概念化刻畫而真正深入。值得注意的是,他整體的畫面格調,與傳統中國畫“雅正”的文化氣息是相合的,線條的書法性發揮、色彩的中正,形線色各要素完全控制得中庸適度。

趙國經、王美芳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趙國經 & 王美芳 | 鸚鵡圖

趙國經1950年出生於河北景縣,1976年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趙國經 & 王美芳 | 天香

王美芳(1949-)女,北京人,擅長中國畫。196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現為天津工藝美術設計院高級畫師,天津畫院院外畫家。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趙國經 & 王美芳 | 四大美人

趙國經、王芳美筆下的美人是從生命的活體中間脫胎而出的,沒有陳舊的絹本上的發黃的顏色。她們的肌體裡流動著清新的血液,透過宣紙發出一種芳香。

【後記】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何家英 秋冥

電視、照相機、打印機等這些精準的圖像處理設備層出不窮,對於工筆畫一直追求的“栩栩如生”是極大的挑戰。而且在流行文化的衝擊下,工筆畫的形式過於傳統,缺乏新意,也無法再吸引公眾的視線。

那麼人們是否就不再需要工筆畫了呢?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趙國經 & 王美芳 作品

問題又回到了最初,1962年,當美國舊金山的觀眾默默凝視著南宋李安忠的《竹鳩圖》時,他只是單純地被畫家所傳達的精神打動了。

這種精神,是宋徽宗寧願丟掉江山也不願意拋棄的,對美的追求。

這種精神,是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卻被當代中國人一股腦丟掉的工匠精神。

這些精神,讓我們成為更有溫度的人。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美冠三千年,國畫工筆

趙國經 & 王美芳 作品

當大多數人的視線已經被新新事物所吸引,為生活工作所佔據,還是有一些人願意耐著寂寞,一遍又一遍在紙上描摹渲染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趙國經 & 王美芳 作品局部

他(她)們留下的每一筆,自信從容,無可替代,值得被人好好欣賞與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