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三年,最大的遺憾是我被培養傻了

衡中三年,最大的遺憾是我被培養傻了

01

和兒子談起在衡中上學的利弊,兒子忽然來了一句:

“我覺得,衡中三年,最大的遺憾是我的見識太少,感覺自己被培養傻了。”

他說,到大學裡才發現,自己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知識面之寬,愛好之廣,綜合能力之強,遠遠超過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在很多方面,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傻子一樣。”

兒子說。

02

確實,兒子和我說過好多次,他周圍那些來自大城市的同學,在很多方面都比他優秀。

我相信兒子說的是真的。

不過,我並不認同兒子的理由。

我笑著問他:

“如果你在咱們縣裡上高中,會比在衡中上高中的見識更多,知識更豐富,愛好更廣泛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縣裡的高中,一天到晚仍然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甚至在眼界方面還不如衡中。

03

其實相對而言,在衡水中學上學並不會影響孩子們的眼界,衡中學生甚至比很多地方學生的眼界都寬。

畢竟,衡中彙集了全省各地的大神級人物,他們都是各縣各市學生中的佼佼者,很多人也稱得上是全面發展。

比如衡中有幾十個社團,每個社團裡面都有不少牛人。

參加個合唱團,要經過好幾輪淘汰,很多人都過了鋼琴十級,而且還有人參加過全國級的唱歌比賽並獲獎。

學校的教師節晚會,有時居然會從河北甚至天津電視臺請來主持人,還會在河北少兒頻道播出。

孩子們十八歲的成人禮,包括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央視主持人康輝、汪國真等名人都會送上祝辭。

李肇星甚至還曾受邀來到衡中,為學生們做報告,國內外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都曾接受衡中的邀請來到衡中與衡中學子交流,甚至紀加海、張雪峰等網絡名人也都來過衡中。

在寒暑假,一些學生還有去知名大學參加冬令營、夏令營的機會。

這些,都是大多數普通的縣裡面的中學所不能比的。

04

不過,衡水中學跟縣城的中學相比雖然有優勢,但跟那些大城市的中學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劣勢。

衡中的優秀學生可能因為暑假去名校參觀幾天感到興奮,大開眼界,而人家可能從小就在名校的校園裡長大。

衡中的學生在河北的電視節目裡露個臉,家長可能會興奮地提前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而北京的一些孩子可能上央視都不覺得新鮮。

衡中的成人禮可能某名人會錄一段視頻祝賀,而有些中學的成人禮,那些名人可能親自參加。

衡中的孩子們熟悉的洋快餐可能是肯德基,而大城市孩子們和朋友約會的場所可能是星巴克。

衡中的孩子們平時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公共汽車,而大城市孩子們的公共交通工具還有地鐵。

……

這些生活環境的差別帶來的見識差距,不僅僅是素質教育就能夠解決。

就算我們不上衡中,而是在一個管理非常鬆散的鎮級高中上學,每天不用上早晚自習,週末從不補課,下午四點就放學,綜合素質也不會有多大提升。

且不說這樣的高中並不存在,就算存在,也沒有什麼用。

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制約了我們的眼界,也制約了我們的綜合素質。

05

我對兒子說,不是上衡中讓你變傻,使你的眼界變窄,而是你身處的階層,決定了你的眼界。

一個縣城或者農村的孩子,無論實行怎樣的素質教育,其綜合素質都會和大城市的孩子有較大差距。

每個人身上都有其階層的烙印,而這些,很難通過所謂的素質教育來改變,上哪所學校都區別不大。

所謂三代培養一個貴族,大城市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優勢,是通過幾代人的代際積累完成的,絕非農村孩子在學校裡能夠學到。

所以,我們上大學後感覺到自己笨自己傻,是因為我們考到了大城市,進入了更優秀的群體,身邊有了更優秀的同學,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

這不是高中階段拼命讀書帶給我們的壞處,而是三年辛苦的努力為我們贏得的機會。

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差距,並在現有的起點上繼續進步,趕上甚至超過別人,逐漸實現自身階層的向上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