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公元1115—1234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及世系十帝在東北建立了金朝,立國120年。這120年,金朝和許多朝代一樣為今人留下了許多難以破解的歷史謎團。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熙宗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兀朮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完顏亨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完顏亮(海陵王)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完顏宗堯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小堯舜”完顏雍

史料記載,金兀朮的長子完顏亨自幼隨父征戰,智勇過人,金熙宗時,官至一品,但金兀朮長兄宗幹之長子完顏亮(海陵王)因是長門長孫未能嗣位而心懷不滿。兀朮死後,海陵王為平章政事、右丞相兼都元帥,終於弒熙宗而自立。為 保皇位,密殺完顏亨。1161年,海陵王被殺,兀朮弟宗堯之子世宗完顏雍繼承皇位,隨後追復完顏亨官爵,進封韓王。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平涼市涇川縣九頂梅花山

到了公元1161年,完顏亨遷葬於今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境內“九頂梅花山”下。如今,隨韓王完顏亨遷葬而來的完顏氏守陵人,已在這“九頂梅花山”之下生息繁衍了800餘年,但他們也無法說清有關 “九頂梅花山”那一個個秘密。

完顏氏家譜秘密一:是山?還是陵?

“九”在我國是一個至高的數字,成語“九五之尊”就有這層含義在裡面,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九”則意味著“天子”。而“頂”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的高度超過了“九”。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據當地的一位老人說,其實“九頂梅花山”的山包不止九頂,正確的說法該是12頂,三座大山包下還有3座小山包(子山包),而通往山間的道路更像梅花的枝杆。

在平涼師範工作的張懷寧副教授告訴記者,“九頂梅花山”可能是人工堆積起來的9頂秀麗圓潤的山包!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張教授產生猜想的主要原因是,完顏家族後裔在“九頂梅花山”下守陵800多年,但卻不知韓王(完顏亨)墓窨在何處?這麼多年過去了,尤其是近幾十年人們平田整地,也沒有發現韓王墓。他由此斷定,韓王墓並不在完顏村所在的坪地上,而就在“九頂梅花山”下。與他持有相同觀點的涇川縣政協副主席張懷群告訴記者,完顏亨被殺7年後,海陵王又殺了完顏亨的王妃、次妃以及已成人的兒子,完顏亨的家屬這才意識到不能坐以待斃,隨後逃經上京和中都。當時,金的境地北有蒙古、西夏,南與南宋仍有戰爭,比較安定的地方便是西部邊陲的涇川。兀朮父子在關隴經營了多年,許多舊部在留守治理關隴一帶。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平涼縣誌》中有徒單合喜的傳說,而完顏亨的母親與妻子皆為徒單氏,可能是完顏亨的親屬。 1161年,正是在親友以及徒單氏的幫助下,完顏亨的墓才被遷到了 “九頂梅花山”下。因完顏亨生前為芮王,因而守陵人也稱完顏亨的墓為芮王墳,並在“九頂梅花山”下留下了芮王坪、芮王嘴等地名。完顏亨被殺7年後才得到平反,被進封為韓王,韓王墓因此而得名。張教授說,根據徒單氏當時在平涼的地位與勢力估計,韓王墓中應有不少陪葬品,但目前卻未發現任何陪葬物,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秘密二:守陵卻不知陵在哪?

在女真完顏村附近的芮王嘴上,有兩塊石碑是完顏村民自發於前幾年立下的。一塊是韓王完顏亨的,另一塊是金朝末主完顏承麟的。今年81歲的完顏邦老人告訴記者,祖輩口傳太平鄉簸箕灣有完顏承麟墓,他孩提時,年年除夕都要去那裡祭祖。但因為距完顏村路途較遠,交通不便,加上那裡已退耕還林,種樹種草,怕引起火災,不讓燒香點火、舉行祭祀活動。因此他和家族裡的一姓成員便商定將完顏承麟的墳遷到了村子附近的芮王嘴上,為的是將來祭祖“方便”一些。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問及韓王墓,完顏邦老人卻向記者講述了另一位“韓王”。完顏亨墓遷至 “九頂梅花山”下200多年後,朱元璋第20子朱松封韓王,其子恭王就藩來平涼,傳10世,200多年。韓恭王死後,便葬於“九頂梅花山”下。於是,這“九頂梅花山”下便有了兩座韓王墓,上演了歷史戲劇性的一次巧合。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朱元璋二十子韓恭王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與完顏二陵同在完顏坪上的明代韓王墓

蘭州滿族聯誼會副會長完顏璽,也是完顏村人,研究完顏家族歷史已有數十年。他告訴記者,他很小的時候,曾聽老人們說王子墓被幾個盜墓人挖開後,進入二門,忽然就有一股涼風將其中的一個盜墓人掀翻在地,當場斃命,嚇得其他幾人跑了。他這些年來一直在琢磨此事——王子墓的墓道究竟有多深?能掀翻人的涼風從何而來?外觀的墳堆以及墳堆下的墓道到會不會是個假象?而真正的墓室是由專門的暗道或墓道通往“九頂梅花山”的山座下?完顏亨之墓會不會也是這樣?

這種猜想又為完顏古墓增添了一大謎團。但有一點,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毫無疑問,完顏村的完顏氏是完顏守陵人的後裔,他們是為金代的韓王守陵,而非明代的韓王。然而,金代的韓王墓又在 “九頂梅花山”之何處?謎底期待著世人揭開。

秘密三:重要史料藏於完顏井?

一條巨大的溝壑將 “九頂梅花山”下的坪地分為東坪與西坪。在由東坪去西坪途經溝壑的路上,有一口古井,完顏村人稱其為完顏井。如今,完顏村一些人吃水仍要去井裡取。當地民俗語專家張學俊告訴記者,要想解開完顏古墓之謎,極有可能會在這口古井裡找到答案。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在完顏村村長完顏懷緒的家,記者見到了“宋金兀朮世代遺像”(當地人稱“影”)。史料記載,其以布制於金代,朽於明代後複製。“影”長9尺,色彩鮮豔,筆畫精工。記者看到的“影”是完顏村人後來仿製的。“影”上以金太祖為中心,有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衛紹王、宣宗、哀宗、襲宗和末主的像。

“兀朮”是金朝武將的一種官銜

甘肅省學者鄧志濤說,像涇川完顏村這樣女真完顏家族人如此集中居住的村子,在全國都是沒有的。女真族先前生活在我國松花江流域,是一個以打獵、打漁為生的民族,並不是遊牧民族。女真族中有兩個較大的部落,即完顏部落和建州部落。完顏部落建立了金朝,建州部落建立了清朝,這中間隔著的是元和明兩個朝代。因此,女真族有老女真和新女真、熟女真和生女真之說,老(熟)女真指的是完顏部落,新(生)女真指的是建州部落。涇川完顏後裔並沒有經歷過女真族由老(熟)女真到新(生)女真的變遷,800多年來,他們遠離“東北老家”,並保留了女真族最古老的生活習慣,至於解放後他們申請加入滿族,一是因為滿族(新、生女真)最初與他們同根同源;二是為了享受國家的少數民族政策。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鄧志濤告訴記者,“兀朮”是金朝武將的一種官銜,小於元帥、大於都督。因此,金兀朮並不是指某個人。我們通常說的金兀朮實際上是指完顏阿骨打的四太子,他的真名叫完顏宗弼。

平涼完顏後裔並非全是守陵人

涇川女真完顏後裔集居的村子有三個,其中兩個是王村鎮的東溝與西溝村,這兩個村子向北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完顏窪的村子,也是完顏後裔集居的一個村子。鄧志濤說,今天生活在涇川的完顏後裔並不全是守陵人,他們的祖先是800多年前分批來到甘肅的。

第一批到來的時期大約在1115年—1120年,這段時間金朝佔領了平涼,在涇川生活下來的完顏家族為金朝駐守邊疆的士兵;第二批是1167年完顏亮(海凌王)與完顏亨之間的鬥爭結束後,一些人送完顏亨的陵寢來甘肅,並在涇川守陵,這些人才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完顏守陵人的後裔;第三批是金朝的末代皇帝完顏承麟(金哀宗)兵敗在河南蔡州(今蔡縣)自縊後,跟隨他的士兵抬著他的靈柩晝夜兼程,一直向西,最後來到了涇川,並在這裡定居了下來。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哀宗完顏守緒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昭宗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靈柩遷移涇川大約發生在1234年—1235年,此時蒙古軍隊已佔領了中原的大片土地,女真人只有向西撤離才是最安全的,並沒有十分明確的目的性。送陵人將完顏承麟之所以埋葬於涇川,是因為他們到達平涼一帶後,聽說完顏亨的墓在涇川,並有守陵人,此後他們便同完顏亨的守陵人一起定居在涇川,一直繁衍生息到今天。

(《揚子晚報》路生/文)

平涼完顏氏變遷史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有個村子叫完顏村。從八百餘年前宋、金之間發生在涇川(古稱安定)的激烈交戰的古戰場西北方向看去,完顏村內有幾座饃頭狀的山巔相連,直豎天邊。這就是奇特的“九頂梅花山”。說它奇特,並不是因為其層巒疊嶂或山勢險峻,而是蜿蜒起伏,九曲連環,俯視山巔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有關“九頂梅花山”的淒涼而悲壯的傳說故事,件件與完顏家族休慼相關。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新建的完顏宗祠門樓

坐落於“九頂梅花山”山麓至河岸臺地上的完顏村裡,聚居著一群沉默的村民,八百年悠悠歷史長河中,他們執著地守護著一座神秘莫測的古墓。據說,墓主為金兀朮之子完顏亨。讓人驚歎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村民們仍保留著本家族的生活習俗。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完顏宗教舞蹈

完顏氏後裔,遁居於甘肅平涼涇川,從1138年至今與當地人共同生活了800多年,從外很難窺視到其不同之處。誠然,民族融合、互相取長補短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不過,民族特點表現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外部容易察覺,而蘊藏於他們內心世界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則比較隱蔽。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2003年涇川完顏氏舉行建國以來第一次公開祭祖儀式上的懸空走馬儀式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國文化博物館文物

元滅金後,對女真人有“惟完顏一族不赦”的政策,惟有“九頂梅花山”下守陵的完顏氏後裔保全了完顏姓氏。這些女真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敗兵之將、皇家後裔,由貴族到平民,再與當地人互通婚姻,在相互取長補短和長期相處磨合中逐漸過渡為當地土著人。

完顏氏的相關歷史和現實情形 

女真人的後裔完顏村的居民以完顏家族為主,約有3000多人。說起完顏村的來歷,牽涉到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岳飛抗擊金兀朮的故事。這個金兀朮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完顏宗弼,官拜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封梁王並賜以金卷(貸死金卷),皇統八年(1148年)死於上京。其子完顏亨,本名孛迭,自幼隨父征戰,才勇過人,屢建戰功,金熙宗時封芮王,為猛安(千戶長)加銀青榮祿大夫。天德初加特進,按金制,官至一品,“宗室子忌之”。金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顏亮弒熙宗篡位稱帝,初以亨為右衛大將軍,後忌其難為己用,藉故將其調任真定(現在河北正定附近)尹,復調任廣寧尹,終於金貞元二年(1154年)將其殺害。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又在遣人殺諸宗室時殺害了亨妃徒單氏、次妃大氏及亨子羊蹄三人。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完顏亨家族為躲避迫害,西遷至金兀朮舊部和芮王妃徒單氏家族統治下的安定郡,即今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一帶,並在親友的幫助下遷葬完顏亨於安定郡“九頂梅花山”上。同年海陵遇弒,世宗即位。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金世宗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追復完顏亨官爵,晉封韓王;大定十七年(1177年)改葬亨及其妻、子,重修王陵。完顏家族遂作為守陵人,在涇河畔繁衍生息。因為完顏亨死前為芮王,所以完顏亨古墓當地人稱為“芮王墳”,而在完顏村內現在仍有“芮王咀”、“芮王坪”等地名亦可佐證。

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滄桑,曾經馳騁在中國北方,把趙宋王朝趕到江南的金兀朮的後裔們,已經完全漢化,成為當地的土著,自稱為漢族,惟一保留著的就是先祖的姓氏——完顏,以及忌諱《岳飛大戰金兀朮》之類演義和戲曲的歷史隱痛。現在,平涼市涇川縣隸屬於王村鄉的完顏村與隸屬於合道鄉的完顏窪,共有完顏氏926戶4180人。已遷居甘肅平涼、蘭州、陝西寶雞及新疆等省、市尚有20餘戶12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完顏氏聚居區人數之多以涇川為最。

站在涇河南岸北望,完顏村綠樹環繞,崖畔上錯落有致地分佈著一孔孔窯洞,有的門窗俱全,有的卻大張著黑黑的洞口,顯然是已被廢棄。涉涇河北行,來到完顏村前,才發現有兩條並不寬闊也不太深的山溝,把完顏村分割成東西兩部分。崖畔和溝兩側分佈著上百孔新舊不一的窯洞,幾乎都閒置著,沒人居住。

據村民介紹,從很早很早以前,完顏家族的先輩們為了守陵,結束了馬背上的生涯,開始了農耕生活,並逐漸與當地的漢民族融合,依山挖窯洞居住。改革開放以來,完顏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金兀朮的後裔們過上了從來沒有過的好日子。

農民有了錢,首先想到的就是修房子。這些年,完顏村家家戶戶修起了寬敞明亮的新瓦房,終於告別了祖祖輩輩安身的窯洞。從馬背到窯洞,從窯洞到瓦房,金兀朮的後裔們終於完成了歷史的大跨越。

“金源文化女真後裔”文化所在地

湮沒的王陵

沿著完顏東村一條陡峭的山溝小路,爬上“芮王坪”,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是涇河流域最寬闊、最平坦的一片臺地。臺地北邊並肩矗立著三座狀如饅頭的小山,中間山腳下就是完顏亨的陵墓所在地,依山臨水,視野開闊,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穿過一塊塊生長茂盛的玉米地,來到一大片蔥蘢喜人的西瓜田,就是“芮王墳”舊址。

據介紹,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芮王墳”規模還很宏偉,石碑、石柱、石獸還很多,最神秘的是這些石碑等紀念物上沒有任何文字。因而,“芮王墳”又俗稱“碑子墳”。守陵人守口如瓶,守住了一個歷史的隱秘,外人誰也不知道墓主的真實身份。解放以後,經過多次平田整地,“芮王墳”被剷平,那些石碑等紀念物統統被毀。重修陵墓時為何不留任何文字,這個歷史之謎只有留待史學家去破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