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農商行評級被下調:不良貸款「雙升」 淨利持續下滑

“降級潮”來襲,又一家農商行因經營狀況惡化而被下調評級。

7月25日,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公告稱,將山東威海農村商業銀行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同時將該行2016年6億元二級資本債券的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A。理由是威海農商行面臨的諸多挑戰,比如資產質量下行和撥備計提壓力較大、盈利指標大幅下滑、存貸款主業增長乏力等。

去年12月,威海農商行就曾因存貸款增長乏力、不良率高企並超過監管要求、身陷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等,被中誠信國際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威海農商行為何經營狀況遲遲未改善?這一輪農商行“降級潮”背後的癥結是什麼?

不良貸款“雙升”

2017年年報顯示,2016年、2017年,威海農商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連續“雙升”。

年報顯示,該行2016年末的不良貸款餘額為1.9億元,較2015年微增0.08億元,但2017年這一數據上升至3.4億元,增幅高達79.36%。同時,近兩年來,該行的不良貸款佔比也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2.19%升至2017年3.97%,上漲了1.78個百分點。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情況聯繫了威海農商行,對方回覆稱,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該行支持的傳統行業佔比較高。2017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三去一降一補”的落實和推進,轄內企業經營不善產生風險的現象逐漸增多,範圍逐漸擴大,部分企業來不及轉型或無法承擔轉型升級成本,經營陷入困境,導致該行2017年的不良貸款較年初出現反彈。

中誠信的評級報告指出,該行的逾期貸款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末,該行逾期貸款達到4.24億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3.4億元,較年初增加了1.51億元,佔總貸款的3.99%。

威海農商行表示,面對資產質量帶來的壓力,正全力推進不良貸款防控化解工作。雖然已在積極採取多種手段壓降不良貸款,但2018年以來,威海農商行的不良貸款仍在上升,未得到遏制。該行2018年第一季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逾期貸款繼續增長,總額增至5.78億元,不良貸款餘額增至3.7億元,不良率也進一步升至4.22%。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良貸款體現在存量和增量兩個方面,這兩方面會共同導致不良貸款的增加。“由於監管強化,要求貸款分類和真實反映,以前被隱藏的不良開始浮現到賬面上,這屬於存量上的不良。此外,銀行對於不良貸款的處置需要佔用各種資源,有時候處置可能也並不及時。增量是由於銀行本身的風控可能相對比較薄弱,經營過程中還會產生新的不良。”該分析人士稱。

撥備覆蓋方面由於該行2017年加大核銷力度,年末撥備餘額較年初下降20.77%,同時不良貸款年末餘額增長較快,在二者共同影響下,截至2017年末,該行撥備覆蓋率較上年大幅下降102.4個百分點至81.03%。截至2018年3月末,威海農商行撥備覆蓋率進一步下降至74.95%,持續低於監管要求。

盈利狀態不佳

除了不良貸款方面的問題,威海農商行年報還顯示,2017年該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呈下降趨勢。

截至2017年末,該行實現淨營業收入3.87億元,較2016年減少15.15%;實現淨利潤0.79億元,較2016年大幅下降37.65%。

威海農商行並未披露2016年年報,不過中誠信的這份評級報告顯示,該行營業收入已經連續兩年未實現增長。該評級報告指出,息差收窄及盈利資產下降導致營業收入下滑,不良大幅增長加大撥備計提壓力,該行整體盈利水平在同業中處於較弱水平。

威海農商行表示,目前該行貸款利息收入佔各項收入的44.62%。2017年該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貸款利息收入下降,這與其主動調整經營策略有關,貸款執行利率的下降致使利息收入減少。

評級報告指出,2017年該行淨息差較2016年下降0.62個百分點至2%,影響其淨利息收入較2016年大幅減少19.07%至3.7億元,進一步影響了營業收入水平。

“2015年、2016年,銀行業的淨息差整體上屬於下降趨勢,但是今年已經開始企穩。”上述分析人士稱,“銀行的資金面整體比較緊張,各大銀行都在爭奪存款,使得整體的負債端資金成本上升,同時資產端的貸款利率也沒有進一步增加,會導致淨息差的下降。就銀行自身的經營情況來說,國有大型銀行的負債基礎比較好,成本相對較低,但是中小型銀行的負債端成本一般都比較高,所以淨息差受影響會更嚴重一些。”

除此之外,評級報告還指出,由於不良貸款的增加,該行2017年計提貸款損失準備0.5億元,較上年增長42.65%,較大幅度地侵蝕了利潤,撥備費用佔撥備前利潤的33.29%。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該行實現淨利潤0.79億元,較2016年大幅下降37.65%。

因此,中誠信認為,未來仍需關注資產質量對威海農商行盈利水平的影響。

威海農商行方面回覆記者稱,通過業務結構的調整,該行的資金成本進一步下調,可以最大限度減小貸款利息收入對總收入的影響,預計2018年該行的整體經營效益將較2017年有較大改善。

風險逐漸暴露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農商行平均不良貸款率從2017年末的3.16%升至3.26%,遠高於同期大型商業銀行(1.5%)、股份制銀行(1.7%)以及城商行(1.53%)。

在上市銀行普遍業績回升、不良企穩的當前,農商行頻頻傳出“爆雷”消息。截至7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6家農商行的信用等級被調降。

具體來看,今年1月,中誠信國際發佈公告稱,將山東五蓮農商行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2月,上海新世紀資信決定將吉林蛟河農商行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下調為A,並將其列入負面觀察名單;5月,東方金誠將山東廣饒農商行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7月初,中誠信國際將貴陽農商行評級由AA-下調到A+,評級展望為穩定;7月10日,東方金誠將山東鄒平農商行主體評級下調至A+,評級展望為負面;7月25日,中誠信國際將山東威海農商行主體信用評級下調至A+。

在這6家農商行中,位於山東的農商行就佔了4家。

而根據山東銀監局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末,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2226.9億元,比年初增加413.7億元;不良貸款率2.96%,比年初上升0.4個百分點。

在統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5家農商行情況後,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斐斐認為,農商行風險暴露區域特徵較為明顯,集中在環渤海、東北和中西部地區,並不是全面性爆發。被統計銀行的所在地涉及22個省市,平均不良率排名前五的是貴州(19.54%)、河南(11.57%)、遼寧(4.95%)、山東(3.45%)和吉林(2.64%),相比之下,北京、重慶、四川、上海和廣東的平均不良率在1.5%以下,遠低於行業水平。

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區域性銀行的機構佈局和業務較大程度上受制於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地方經濟的增速下行成為部分區域性銀行壓降不良的“攔路虎”。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拐點未顯現,產能過剩、貸款擔保公司代償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債務危機,房地產槓桿較高等問題仍然突出,一些行業的存量不良貸款仍然需要一段時間予以消化。

不過,有業內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良率飆升、主體信用評級被下調折射出部分農商行風控水平不高、之前不良認定標準較松等共性問題,可能會有更多農商行曝出不良率飆升情況,但不會演變為系統性風險。

威海农商行评级被下调:不良贷款“双升” 净利持续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