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我是丁海笑,從在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我從沒過朝九晚五的生活。1999年或者說更早前,我就開始在網上創作,嘗試過很多跨界,唯一沒有中斷的就是到處遊歷,並在此過程中學習和寫作。

可以說,我是一個“旅行上癮者”。在旅行中,我意識到命運不是在某處等著我,而是需要我自己在不計其數的障礙和彎路中去求索去探尋。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作家和旅行家似乎都是一種古老的身份,我沒有任何前輩可以參照。不過,旅行本來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西方有條件的兒童都要離開父母出去遊歷一年,啟蒙思想家洛克認為如果你18歲才走出門,那已經太晚了。

所以,我17歲就休學離家,跳上了一輛駛向新疆的大貨車。在充滿坎坷的路途中,我碰到了許多隻能在書本上才能接觸到的人物,那是我一生的財富。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我的大學並不是什麼名牌大學,但世界是我的大學。

我聆聽過許多學者的教誨,他們來自牛津、哈佛等名校,還有不少人本身就是歷史人物,並沒有因為我的出身而嫌棄我,這更接近於大學的本質——某種修道院式的知識傳遞。

我的旅行也不是盲目的出門,再通過某些事件去營銷自己。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2011年,我開始寫自己的第一本書《搭車十年》,是一本絲綢之路的旅行筆記。

三年後才出版,許多人認為我錯過了熱點,我並不這麼認為,這本書並不是一般的旅行讀物,它更像是一本讀書筆記。

我覺得去重複地寫吐魯番有多酷熱、喀喇崑崙有多迷人都是次要的,每個人的經驗不一樣,重要的是像我這樣的人、我遇到的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2012年,剛獲得法學碩士的我,從拉薩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旅行“環亞旅行”。

事實上,為這次旅行我準備了好幾年,申請過研究經費但沒有成功。

後來,我找到了一個美國的戶外品牌,他們為我的創作提供了一筆獎金,再加上親友的幫助,保證了這次旅行後可以持續創作。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我途徑東亞、南亞、中亞、西亞、東歐、北非,搭車跨越喜馬拉雅山脈、伊朗高原和黑海的一個個疆域遼闊的“帝國”,置身颶風中恆河上的船隻、伊朗陰森恐怖的伊斯蘭法庭、動盪不安的高加索……和敘利亞難民一道跨越國界,和巴勒斯坦人一同進入以色列使館,還在亞美尼亞主演過一支電視廣告,成了這個國家的明星。遊行、難民潮、黑社會……我開始進入那些一度被西方媒體和作家壟斷的寫作領域。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那些無法回家的巴勒斯坦老人、剛從戰亂中逃離的敘利亞難民,那些生活在以烈士命名的街道、滿是彈孔的大廈裡的人,那個父母從種族屠殺中逃生、受盡歹徒和警察欺負的阿富汗哈扎拉族女大學生……當他們用無比渴望的眼神向你傾吐內心的時候,你根本無法置身事外。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在我最絕望的時候,伊朗地鐵上的一個小男孩遞給我一封信,裡面裝著一首波斯詩人哈菲茲的預言詩:說我是一隻從喜馬拉雅山以東來的信使——戴勝鳥,歷經荊棘,東風會一路載我到北非,去帶回故事。

最後陰差陽錯的,我真的走到了北非,並在2013年4月結束了旅程。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也許是這次旅行給了我勇氣,我給《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遞交了工作申請。不久後,難民潮加劇,以色列和歐洲都向我關上了大門,我還因航空公司臨時變動的政策被拒絕登機,正當我被旅途搞得疲憊不堪時,《孤獨星球》向我拋來了橄欖枝。但直到作者培訓前一晚,我才獲得入場券,成為最後一名入選的作者。據說因為我是個男的。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在國內,大家可能對《孤獨星球》還有些陌生,這套被全世界旅行者稱為“黃色聖經”的旅行讀物,對作者的要求非常嚴苛。據說,他們每年會聯繫五百名優秀作者,但只有一人獲得工作機會,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成為其中之一,並且參與了十多本書的寫作。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每次為《孤獨星球》做旅行調研前,我們都會買一份意外保險。我第一次調研去的是陝南,正逢雨季,路完全斷了。為了保證時間,我只好從塌方的路段走過去,前方是泥石流,我就用傘遮住視線往前衝,忽然一聲悶響,一塊巨石從身後滾下懸崖……為了寫浙江,三個月時間,我調研了五十多個市、縣。每晚住在四五十塊的鄉村旅館裡,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十一點再趕到下一個旅館……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研究生時,我曾師從一位人類學學者,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用田野調查的方式寫作有一個基本規則,需要在當地生活至少一年,並學習當地的語言。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所以在三十歲那年,也就是2016年,我決定去韓國,在那裡學韓語、寫作,可惜作品還沒有出版。不過,我的攝影作品獲得了當年韓國政府頒發的外國攝影師特別獎,並在總統府青瓦臺頒獎和展出,是當年唯一獲此獎項的外國人。寒冬,我住在首爾的半地下室裡,剪完了環亞旅行的紀錄短片。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2017,《環亞旅行》終於得以出版,有朋友說我是用五年時間寫了一部“過時”的書,但我因此受到了很多媒體、書店、大學的邀請,在我喜歡的誠品書店、尤倫斯藝術中心做了演講,還作為嘉賓參加了江蘇書展、山東書展和上海書展。大半年一直在趕通告,因為我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那些故事,而不僅僅是帶回一堆漂亮的照片。

從路上的“遊牧族”到作家:世界就是我的大學

現在,我又開啟了“三峽之旅”,打算在江邊寫作一段時間。現實永遠是魔幻的,以致許多人不願意去面對真實的世界。我的記錄也許無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但誰又能保證那些遠方的人們,都與你無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