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作者元稹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黃鶴樓上吹玉笛


之前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就不多寫了,順手截取部分文字。

正確的解釋是,男人因為物資上的匱乏而讓自己的女人跟著受苦,所產生的一種愧疚心理。隨著她的身故,這種愧疚和思念無盡無休,顯得日常的生活更加悲傷。

元稹,據說是一個風流才子,他和崔鶯鶯,和薛濤之間的緋聞傳到現在還仍然在傳,這件事情的真假且不去論,但每個人都肯定的是,他在結婚之後,一點兒不風流,是一個好男人!

因為窮!(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窮,接近於清貧,有些類似於維持日常開銷不成問題,但要是買車買房有些困難。正確的解釋是過著失意的生活!)

元稹和韋叢的婚姻並不純淨,有些利益因素,但婚後生活卻異常恩愛,主要原因就是韋叢賢淑得體。要知道,韋叢是官二代,這算是低嫁。但韋叢始終沒有擺什麼架子,而是無怨無悔地跟著元稹過著略顯清貧的生活。

知書達禮,善解人意,操持家務,而且處處照顧男人的自尊。

這對身處事業不得意中的元稹來說,是難得的良緣。恰恰是因為如此,所以像元稹那樣的才子,一定會以自身努力來回報妻子,想象著有一天飛黃騰達,向所有人證明她的眼光沒錯!

可惜的是,上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他升官了,妻子卻身故了!

世界上最愛他,最知他,最懂的人,沒有了!

這就是元稹那些悼念亡妻詩的由來。

從這首詩裡來,關鍵就是尾聯對句的“貧賤夫妻”指的誰?是自己!不可能是別人,因為全詩前三聯說的全是對自己細節生活的描寫,關鍵是前一句“誠知此恨人人有”,這個“恨”從全詩來看,指的不是窮,而是夫妻的生離死別,所以,從共同經歷貧賤生活的夫妻的生離死別,更讓人哀傷。引伸為,每次想起當年我們一起經歷那些清貧的時光,我就感到無盡的哀痛。

也就是說,核心的辯別邏輯就在於尾聯出句的“恨”字,此恨即為生離死別,所以對句不可能覆蓋到“貧窮夫妻生活是總是充滿著各種委屈”,如果是後一種解釋,那麼這種解釋的前提是妻子尚在,那麼前面所有的恩愛描寫就嚴重跑題了。

如果這個恨,指的是貧窮,那麼,後人的誤解就是正確。可惜不是。


亦有所思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其二。這句詩的本意並非現代意義上,所謂的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註定充滿了苦難與不幸。所以,現代人不乏這種“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的類似宣言。

回到這首詩歌本身,這是元稹對於自己亡妻韋叢的悼亡詩。這首詩歌回憶了妻子生前對自己日常生活的貼心照顧,在貧苦的生活裡曾為自己縫補舊衣。如今看著這些舊衣,不免睹物思人,還在夢中為亡妻送去財物。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結尾的這句話更是道盡了詩人的深情。這種生死離合之痛,是人之常情,令人苦不堪言。但對於他們這種同甘共苦的貧賤夫妻而言,這種離別的苦痛,更令人心酸與悲哀。

在當下社會,“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本意早已被曲解,更被很多人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正是因為這種思想作祟,很多人的擇偶觀出現了很大的偏差。有情飲水飽,難免誇張,愛情當然替代不了麵包。但凡事像麵包看齊的婚戀觀,卻也背離了愛情與婚姻的本真。

貧賤夫妻的艱難,只是一時的物質匱乏,而沒有愛的支撐,任何誘惑與風險,都會成為婚姻失敗的導火索。


此箋


我不知道元稹的真實想法,我知道沒有錢寸步難行,沒有錢什麼也做不了,沒有錢買不了房,孩子享受不了好的教育,沒有錢病了看不起病,沒有錢你們父母兄弟都會看不起你,害怕你向他們借錢,沒有錢你談不了尊嚴和麵子,沒有錢實在太難了


芳菲39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