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這是整理出版的書稿,歡迎大家挑錯!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單人單騎 | 403天 | 31省區 | 7萬公里

丹巴、色達這條川西環線原計劃是來年二次進藏時的路線。在康定和傅軍兄聊起我的摩旅行程,傅軍兄說川西的秋景值得一看,建議我先在川西走一圈再進藏。傅軍兄已經為我開路在前。他一路沒碰到什麼好天氣,不過分享的圖片仍然讓人眼睛一亮。我大概看了一下地圖,川西走一圈耗時不多。便改便變計劃,走丹巴、色達。

新都橋往東是條狹長的高原湧地。新修的公路傍著一條舒緩悠然的小河蜿蜓向前。沿岸的高原草場泛著輕黃,猶如初春新綠;星星點點的黑色犛牛散落在綠草坪上。

河畔偶爾有白塔突兀而出,周圍彩色的經幡迎著高原晚風獵獵作響,在綠草坪地上顯得格外鮮豔明亮。紅白相間的藏式民居或依山層疊,或平地排列。一團團潔淨柔美的雲朵緩緩抹過山頭,擦拭出一片澄碧的藍天。

出湧地,過塔公草原,翻過幾座山頭已到協德鄉。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協德古稱乾寧,是藏彝走廊上入藏的第一個高原驛站。運送滇茶、川貨的馬幫沿著大渡河河谷到達丹巴後,轉入臺站溝。大渡河的奔騰咆哮聲在身後漸漸遠去,叮叮噹噹的馬鈴聲在崇山密林中顯得格外清亮;馬伕渾厚的呵馬聲久久迴盪在深山絕谷中。幾十裡山路翻過乾寧埡口,人馬各吐一口白氣,前方不遠便是平坦的乾寧壩子。

那裡有溫暖舒適的客棧和如花的康巴女人。在那裡可能吃不到南方的白米飯和西北的勺子面,但是有美味的犛牛肉和香甜的酥油茶。

如果要在那裡歇腳兩天,也不必擔心空虛無聊。乾寧街上有西北的秦腔、關中的雜耍、蜀地的川劇。如果盛夏時節,可能還會碰上一場盛大的藏民賽馬。

臨行前可以到街頭的關帝廟燒香磕頭,求關公保祐入藏的商途順遂。當然還可以到乾寧街外不遠處的惠遠寺去拜佛求菩薩。

惠遠寺是乾寧最為雄偉的建築。是藏區唯一一座由清庭中央出資興建、奉養的寺院。曾是七世達賴的住錫地、十一世達賴入藏坐床前的寄居地。惠遠寺也是如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其它一切繁華市井早已成了一壩方整的青稞田。

與古時入藏的馬幫相反,我翻過迎面可見亞拉雪山的協德啞口,一路向下,彎彎拐拐進入臺站溝,沿著沙明水淨的犛牛河進入大渡河谷。犛牛河與大渡河交匯處即是丹巴縣城。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惠遠寺1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惠遠寺2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康巴女人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曾經的乾寧街,如今的青棵田

  • 未完待續……

>>>>>>>>>>

…………

連載:摩旅中國14——等待馬幫的康巴女人

想落天外:雲南文山人,不識時務的八零後,上過八年學,讀過二十幾年書,半個漢語言文學科班生。愛旅行、愛寫作;現漂在大理擺攤、讀書、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