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個人的萬里長城

左宗棠:一個人的萬里長城

老叫獸:盞盞亮燈。

小石君:回回掛科。

左宗棠幼有神童之譽,

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

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說:他的兩個哥哥將來只能做教書先生,左宗棠卻有萬里封侯的希望。

於是小左自我感爆棚。

還在學生時期,

他就“好大言,每成一藝,輒先自詫”。

就是說,

每寫完一篇文章,

他都要先自我驚詫一番:“我去!怎麼能寫得這麼好啊!不可能!這難道真的是我寫的嗎?”

然後他還給自己取了個響亮的名號,

叫“今亮”:我乃今日諸葛亮也。

與朋友通信,

左宗棠動輒自署“今亮”、“老亮”。

五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

左宗棠著獨家定製的燈籠,

燈籠上大書“老亮”二字,昂首往來。

一時人稱“亮燈”。

十五歲那年,

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

次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

小左一片前程似錦。

但他從此開始跑偏。

十八歲時,

他開始涉獵地理、軍事、農業、西方等方面的書籍。

這些“課外書”嚴重影響了左宗棠的科舉成績。

三年後,

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成為進士。

但之後六年,

左宗三次赴京會試,均未考中。

眾所周知,左宗棠是個極有性格的人。

三次不中,老左怒了:咱不考了!回鄉下,當農民去!

但耕讀的左宗棠也並未沉淪,

他還是繼續研究經世之道。

二十三歲結婚時,

左宗棠在新房自寫下名聯: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氣壯山河的宣言,

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道光十七年,

兩江總督陶澍見到了二十多歲的舉人左宗棠。

“一見目為奇才”,

兩人“竟夕傾談,相與訂交而別”。

不久陶澍和他訂下了兒女親家。

道光二十九年,林則徐路過長沙。

聽說左宗棠的大名,特意與其相見。

林則徐“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宴談達曙”。

臨別前,

林則徐把自己一生整理的西北資料和地圖全送給了左宗棠,並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將來西定新疆者,舍君莫屬。”

別時,

林則徐還寫了一副千古名聯相贈: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回福建後,

林則徐病重,他讓兒子代寫遺書。

向咸豐皇帝推薦“絕世奇才”左宗棠。

農民左宗棠終於進入朝廷視線。

老叫獸:與其說時勢造英雄。

小石君:不如說英雄創造歷史。

1852年,太平軍攻入湖南,長沙告急。

湖南巡撫張亮基三顧茅廬,

請左宗棠出山。

左宗棠應邀上任,盡顯才幹。

他總攬全省軍政要務,

在其指揮下,

長沙城被重兵三月久圍而不陷落。

左宗棠一時在朝野名聲大噪。

他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友時,

總兵樊燮來訪,

樊燮瞧不起“考渣”左宗棠,

拒絕行禮。

樊燮:“沒有二品總兵向區區舉人請安的例規。”

左寶寶很生氣,一腳把樊燮踹了出去。

樊燮回頭就向咸豐帝告狀。

咸豐也很生氣。

然而給咸豐當教讀的潘祖蔭對皇帝說: “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這兩句話,

讓左宗堂的名字又一次一夜傳遍全國。

1861年,

好基友曾國藩推薦他任浙江巡撫,

五十歲的左宗棠人生開始放光。

同治六年,

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脫離清廷。

俄國乘機佔據伊犁。

權傾朝野的李鴻章向慈禧太后進言:“新疆乃化外之地,依臣看,不如不收回為好。”

然而此時左宗棠站了出來,力主一戰。

他寫下了萬言書­­——

《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

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以軍機大臣文祥為首的一批人也認為新疆不能丟,力挺左宗棠。

於是1875年,

已過花甲之年的左宗棠披掛上陣,

連夜出京。

左宗棠帶著當年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

率領六萬湖湘子弟,一路西行,浩浩蕩蕩。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復。

浙江巡撫楊昌睿去看收回的新疆:

所到之處,楊柳成蔭,

鳥鳴枝頭,百業興旺。

當即吟出名詩《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新疆叛亂雖平,伊犁仍被俄國佔據,

清政府派崇厚赴俄國交涉。

崇厚膽小平庸,

在俄國的恐嚇下,

擅自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

條約割去所有戰略要地,

使得伊犁以西、以南險要盡失。

消息傳來,全國譁然。

第二年,清廷處斬崇厚,

又派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

同時命左宗棠統籌新疆南北的戰守事宜。

左宗棠調兵遣將,準備武力收復伊犁。

此時,左宗棠已是68歲高齡。

他本來就有咳血的毛病,

而在西北,病情不斷加重。

有時早上起床,吐血不止。

但是,左宗棠毅然率兵向新疆哈密進發。

他命人抬著棺材,走在身後,

以明戰死新疆的決心。

主將抬棺出征,全軍士氣高漲。

俄國得知後,態度一軟再軟。

然而此時清廷卻動搖了。

原來,力主收復新疆的文祥去世,

李鴻章的意見又佔了上風。

8月,朝廷詔左宗棠回京。

當時左宗棠明知道俄國正在災荒,

此時是交戰最好時機,

但他又無可奈何,不能不回。

於是左宗棠在回程路上磨磨蹭蹭。

在得知清政府召左宗棠回京後,

不明真相的俄國人嚇出了冷汗。

外交大臣格爾斯急忙找到曾紀澤:“招左宗棠回京,是不是你們朝廷要商量著打全面戰爭?”

曾紀澤:“啥?不知道啊,不好說啊,嗯,大概也許很有可能!”

格爾斯:“別別別,中俄友誼萬歲,兩國為點小事打起來,多傷和氣。”

就在左宗棠回京的當天,

中俄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

雖然依舊是不平等條約,

但相比之前,

已經取回了關鍵地區的主權和領土。

老叫獸:那夕陽下的辭職。

小石君:是為了青春時的不及格。

左宗棠一向厭惡投降派李鴻章。

但面對殿試三甲的李鴻章,

左宗棠又深感壓力。

如果說李鴻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話。

那麼左宗棠最多也就是個專科畢業生。

而李鴻章也因學歷問題看不起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不開心。

1874年,

62歲的老左突然給朝廷上了份奏摺:老臣請求免職,老臣不幹了,老臣要參加今年的會試,重新做考生。

朝廷上下驚呆了。

陝甘總督的一品大員,

堂堂封疆大吏,

已經準備好入疆作戰的大將要撂挑子了?

還是兩宮太后明白了左宗棠的心思,頒下諭旨:特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升為東閣大學士。

李鴻章聞訊十分喪氣,

但也只能無奈的寫信祝賀。

其實除了在科舉上有元年,

左宗棠對其它功名利祿看得很淡。

即使位高爵顯,

他依然 “非宴客不用海菜,窮冬猶衣縕袍”。

左宗棠身為大員,卻一生清貧。

他對後人的要求是:

要大門閭,積德累善;

是好子弟,耕田讀書。

到了左宗棠孫子一代,

清朝覆亡,左家一貧如洗。

但在艱難困苦中,

左氏門中依然人才輩出,不乏大家。

左宗棠曾加太子少保銜,人稱“左宮保”。

由於他酷愛書法,經常練字,

所以衣袖容易磨破。

於是他就請人專門作了套袖戴在衣服外面,

時人稱為“宮保袖”。

在書法上,左宗棠崇尚碑版。

他的筆力雄健,風格豪邁,

作品流傳很廣,為時人所愛。

1885年7月27日清晨,

74歲的左宗棠去世。

慈禧詔諭: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諡“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

就在第二天夜晚,雷雨交加,

福州東南角城牆垮掉。

民間傳言:左宗棠死,長城盡毀。

於是法國人鬆了一口氣:他們攻打臺灣,左宗棠擺開決戰的架式,發出了“渡海殺賊”的動員令,讓法國人吃了大虧。

英國人也鬆了一口氣:英國領事在上海租界豎起“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左宗棠派兵將其立即搗毀並沒收公園,逮捕領事。

實際上,

所有外國人都鬆了一口氣:從此以後,不需要對中國人那麼恭謹有加了。

當年,

只要端坐在八抬大轎中的左宗棠進入租界,

當局就得立馬換上中國龍旗,

而且由外國兵警執鞭清道。

左宗棠的死,

宣告滿清奮起抗爭、抵禦外侮的政策終結。

大清氣數到此盡了。

後來梁啟超說:左宗棠,五百年來第一人。


左宗棠,字季高,號樸存,一字樸存,號上農人。長沙府湘陰(今湖南湘陰縣界頭鋪鎮)人。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