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最後一公里」羣衆喝上「幸福水」

四面環山,山清水秀,三面毗鄰日照,莒南縣大店鎮玉皇溝村沿著山溝鋪展了2公里長,136戶446口人中有一半多青壯年勞力在外打工。莒南縣水利局派駐該村第一書記高述文和諸葛緒強反覆研究現狀,制定出兩年規劃:在水言水,以水興村,投資15萬元建一座濾水井,鋪設管道5000米,解決全村人畜吃水問題。爭取移民資金10萬元,在村北新建塘壩一座。爭取水保資金60萬元,治理河道300米、改造梯田80畝。村裡的山泉水甘甜清冽,可以建設一座商用純淨水廠,增加村集體收入。

近年來,莒南縣水利局紮實開展水利脫貧攻堅工作,為圓滿完成全縣脫貧目標任務提供堅實水利保障。其中,貧困戶飲水保障、貧困村通水保障等兩項飲水脫貧任務的順利完成,為全縣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提供了水利支撐。

為解決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莒南縣水利局藉助集中供水管網延伸,投資120萬元,解決了溫水泉社區、石河社區、車峪、虎山泉等四個村居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60萬元的十字路街道大埠南村、大店花園社區飲水扶貧工程已經完工。目前,全縣五大水廠集中供水覆蓋率達到82%。2017年以來,縣水利局通過對全縣貧困戶摸底排查,免費發放飲水入戶管材16萬米,站杆和水錶3500餘套,打井30眼,為3500戶貧困群眾免費接水入戶。

“以前用水吃水很困難,出去挑擔水來回得走半個小時的山路,雨天更是沒法出門,只能外面澇著,家裡旱著。”烈日炎炎,莒南縣澇坡鎮瞿家大莊村82歲的貧困戶瞿立月坐在院子裡用大盆洗衣服,清澈水流從水龍頭歡快而下。莒南縣水利局將飲水扶貧作為精準脫貧的頭等大事來抓,依託投資2.1億元的5處規模化供水工程進行供水管網延伸,破解“因水致貧”難題,助力貧困群眾精準脫貧。

大店鎮後官莊村是省定貧困村,飲水困難是村民關心的頭等大事。幾年前,村裡的自來水因為天干、水庫淤堵等原因基本斷流,有時候還得靠打井取水,村民每天都要為用水發愁。針對這一問題,莒南縣水利局投資60萬元為後官莊村建設了自流飲水工程。“對使用自來水有問題的貧困村,我們實施農村自來水鞏固提升工程,通過建設自流引水工程,改造舊的自來水管網以及管網延伸,解決這些村的難題。”莒南縣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兩年來,莒南縣先後投資480萬元,解決4.5萬餘名群眾的飲水問題,其中包括3000餘名貧困人口,大多數貧困家庭每月開支5元錢左右,就能用上和縣城一樣的自來水。2016年5月,積極爭取了總投資2000萬元的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為解決農村飲水安全“最後一公里”問題奠定了重要基礎。

為確保水質安全,莒南縣水利局積極開展“科技淨水”工程,投資100餘萬元建設農村安全飲水水質監測中心,配備6名專職檢測人員和可化驗42項常規指標的水質檢測設備,對五處模塊化供水水廠的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月檢,每個水廠均配備適用於出廠水日檢11項指標的水質化驗設備。縣衛生防疫檢測中心不定期對五處模塊化供水水廠的原水進行抽檢,汛期加測,為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水質達標提供了監督保證。

2017年底,省水利廳組織對全省貧困村通水情況進行檢查,莒南縣以99.4%的通水率名列全市第二名,得到省派督察組的一致好評。莒南縣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繼續做好保障安全飲水、保障旱澇保收田兩個主線任務,防止貧困戶、貧困村“因水返貧”,讓更多貧困群眾喝上便民水、幸福水,同時在項目爭取、資金投入、工程建設上下功夫,真正做到項目到村、效益到戶,為全縣扶貧工作提供水利保障。

記者 孫玉光 武光玉 通訊員 林超 實習生 李家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