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字与符号邮票

香港邮政7月17日一套以“儿童邮票——趣味数字与符号”为题的特别邮票及相关集邮品7月17日推出发售。香港邮政今次还推出一款纪念套摺,内附一套16枚邮票,以及一套游戏卡连简单游戏指南。各邮政局7月3日起发售正式首日封,每个售价1元3角。

数字和符号是不可或缺的沟通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举凡时间、日期、电话号码、价格等,我们都运用不同的数字和符号简易清晰地表达,方便沟通。大家每天都接触数字和符号,但你可知道数字的起源?加减乘除等符号的由来?

儿童数字与符号邮票

数字,是用来表示数值的符号。现今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其实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再经阿拉伯传遍欧洲。欧洲人以为这套数字系统由阿拉伯人发明,因此把这些数字误称为「阿拉伯数字」,名称一直沿用至今。阿拉伯数字标示清楚简单,方便大量及繁复的运算,最后成为全球的共通数字系统,大大推动数学及科学的发展。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思、进行计算、推理的工具。采用符号省却复杂的文字叙述,令数学变得简洁准确。常见的符号有「+」、「−」、「×」、「÷」、「%」和「=」,每一个都有确切含义,不会因各国语言差异而产生混淆。加号「+」及减号「−」分别由拉丁语“et”(“和”的意思)及“minus”(“减”的意思)演变而来,第一次出现在印刷书上是德国数学家维德曼(Johannes Widmann;约1460-1498)于1489年在其所著的商业算术书内使用。乘号「×」由英国数学家奥屈特(William Oughtred;1575-1660)于1631年出版的Clavis Mathematicae (坊间译名为《数学之钥》)提出;除号「÷」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写法,直到二十世纪,现时这个写法才被广为接受。等号「=」由英国教授列考尔德(Robert Recorde;1510-1558)提出,他用两条平行且长度相等的横线表示符号两边的数值相等。百分号「%」是表达百分率的符号,使用时加在数值后面,表达百分比。这个符号的来源难以稽考,其中一种说法指百分号大概是从十五世纪意大利人手稿上的一个符号演变而来。

儿童数字与符号邮票

香港邮政推出一套16枚两元邮票,以色彩缤纷的简洁设计展示0至9、「+」、「−」、「×」、「÷」、「%」及「=」。这些数字与符号不但可组合成不同算式,更可以拼凑起来表达不同意思,让小朋友发挥无限创意,用这套数字和符号邮票说故事、表心意。

儿童数字与符号邮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