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魯迅新詩《我的失戀》鑑賞!

《我的失戀》

近代.魯迅

--擬古的新打油詩

(一)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二)

我的所愛在鬧市;想去尋她人擁擠,

仰頭無法淚沾耳。愛人贈我雙燕圖;

回她什麼:冰糖壺盧。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塗。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魯迅新詩《我的失戀》鑑賞!

(三)

我的所愛在河濱;想去尋她河水深,

歪頭無法淚沾襟。愛人贈我金錶索;

回她什麼:發汗藥。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衰弱。

(四)

我的所愛在豪家;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

搖頭無法淚如麻。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麼: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魯迅新詩《我的失戀》鑑賞!

《我的失戀》是現代作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首打油詩。全文模擬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的《四愁詩》格式。這首詩分四節,每節都以“我的所愛在…”開始,以“不知何故兮…”作結,作者選取了幾個求愛的典型事例,運用排比疊段的表現手法,從不同角度概述了“我”失戀的原因及經過,幽默詼諧,諷刺辛辣。

這首詩創作於1924年10月3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12月8日《語絲》週刊第4期。作者魯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說:“因為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作《我的失戀》”。在《三閒集·我和〈語絲〉的始終》中又進一步說:“不過是三段打油詩,題作《我的失戀》,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這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罷’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這首詩套用《四愁詩》的格式,卻加入了當時盛行的“阿呀阿唷,我要死了”之類失戀詩的佐料,造成反諷的效果,顯得極為搞笑。與典雅的文人詩相比,打油詩更為通俗活潑,充滿了生氣與智慧,妙趣橫生,令人解頤,堪稱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魯迅新詩《我的失戀》鑑賞!

這首詩共四節,每節均為“我的所愛”至“不知何故兮”,作者魯迅選取了幾個求愛的典型事例,運用排比疊段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概述了“我”失戀的原因和經過。

四節詩中,每節詩的前三句都寫“我”求愛之難。“山腰”、“鬧市”、“河濱”、“豪家”,這樣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地點的選擇,概括了“我”失戀之前的全部求愛生活。為了尋求所愛之人,“我”無所不至,表現了“我”的誠實、殷勤的態度。“山太高”,“人擁擠”、“河水深”、“沒有汽車”,既說明了這條求愛道路的曲折難走,又形象地寓意著“我”所愛之人的“高不可攀”、“複雜多變”、“深不可測:和“難以尋求”,暗示了“我”求愛的必然結局——失戀。“低頭無法淚沾袍”,“仰頭無法淚沾耳”,“歪頭無法淚沾襟”,“搖頭無法淚如麻”,反覆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無能為力的苦衷,為下文寫“我”在失戀之後所受到的刺激埋下伏筆。

近代學者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這詩挖苦當時那些‘阿唷!我活不了囉,失了主宰了!’之類的失戀詩的盛行,……閱讀者多以為信口胡謅,覺得有趣而已,殊不知貓頭鷹是他自己所鍾愛的,冰糖壺盧是愛吃的,發汗藥是常用的,赤練蛇也是愛看的。還是一本正經,沒有什麼做作。”

我的所愛在山腰,想去尋她山太高——魯迅新詩《我的失戀》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