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上半年,番禺區政府發佈了權威消息:在未來三年內,番禺計劃啟動城鄉更新項目107個,用地面積達17.71平方公里。

其中舊村莊全面改造有20個,包括有南浦村、石壁村、東郊村、南村、沙溪村、石樓等,涉及到洛溪、廈滘、南站、市橋等番禺多個重點發展區域。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東郊村位於市橋核心區,旁邊即為市橋母親河,對面為番禺富人區橋南街。這一區域的板塊供應甚少,二手次新房價格更是高達4.5萬元/平。

而該村莊的拆遷工作,早在2015年就已有序進行,時過三年,現狀如何了呢?小編帶大家一起去探探這塊市橋街第一個城中村改造地——東郊村。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黃色陰影區域大致為拆遷片區

拆遷區域從市橋德興大橋橋腳開始算起,更新改造項目範圍約1.4平方公里,涉及東郊村、沙墟一村、德安社區和瑞和園社區、市橋製藥廠等地塊,並與長堤東路擴建、何賢紀念醫院、番禺廣場中軸線等建設項目密切相關。

拆遷範圍後面還有超20年的舊小區東麗園、東沙小區等,目前雖然並無拆遷計劃,據當地居民瞭解:“有小道消息說要拆的啦,不知道等到何年馬月而已。”

拆遷現狀情況如何?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德勝路旁拆遷情況,靠近馬路旁仍有幾棟樓房未拆,其中靠近內部的一棟樓,右邊已經拆了一半,露出半條尚未拆完的樓梯走廊,室內情況一覽無盡。旁邊還有一輛麵包車,在寬敞的廢墟中,顯得十分孤單。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德勝路旁拆遷情況,目前大部分房屋已經拆遷完成,且拆遷的磚塊廢墟等都已清理了不少;對比之下,剩餘的幾棟未拆房屋尤為顯眼,從遠處眺望可見,房屋頂部的綠植依舊青蔥生機,但現場並無晾曬衣服,由此可推測前段時間內仍有居民居住。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往前走為原東江市場位置。據瞭解,等拆遷完成後,長堤東路將擴建至原東江市場位置,目前該馬路十分窄小,長期處於擁堵狀態,未來拓寬道路後將會大大改善片區的交通情況。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居民樓下大門貼出的《通知》,文件中表示,東郊村改造工作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6月10日前該房屋的主人需要搬離房屋並清理房屋內物品。但小編到場時,房屋尚未進行拆遷,且旁邊有幾個大叔坐在大門旁,目測屋內人員仍未撤離房屋。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有拆遷戶未能與拆遷指揮部的賠償達成一致,在房屋四周圍都貼了敬告:“本戶至今沒有收到拆遷指揮部對本私人物業的產權價值的終評結果材料。”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拆遷到一半的房屋,屹立未倒。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按照規劃,緊接著拆遷區附近仍有幾棟自建房不在拆遷範圍內,面對這麼大型的拆遷工程,這些房屋的主人則顯得十分害怕,“若是拆錯房子了,那就得不償失了。”他們表示,每次拆遷動工的時候,都要守著房子,防止被誤拆。

拆遷如何賠償?

說起廣州的拆遷戶,大家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獵德村、楊箕村等,拆遷致富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對於番禺市橋的本地居民而言,等待他們的又是否是富貴繁華呢?

據去年番禺區政府貼出的文件《區房徵辦關於徵求東郊村(北基大街)安置區工程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方案意見的公告》中表示,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式共有兩種:被徵收人可選擇貨幣補償(棄產) 或房屋產權調換其中一種補償方式。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貨幣補償(棄產):貨幣補償金額按照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房屋產權調換:

① 安置

(1) 原址產權調換(以下簡稱原址安置):北基大街安置區。

(2)異地安置(與被徵收房屋處於不同街道區域範圍):泰安園安置區、康裕南園安置區和橋景園安置區。

(3)就近安置(與被徵收房屋處於同一街道區域範圍):天方園商業安置區。

② 補償

計算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金額加上徵收獎勵、搬遷時限獎勵與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結清差價。

不過,據小編了解,有一批東郊村村民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交付使用金融街·融穗瀾灣安置房。

金融街·融穗瀾灣安置房共90套,位於盛泰路東側、長堤東路北側,南臨市橋河,距離番禺廣場地鐵站僅500多米,目前鏈家二手標價高達4.5萬元/平。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拆遷區域未來將建設什麼?

① 建居民用地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早在2014年就有規劃,改造地塊中深黃色部分為居住用地,也就是說,未來該片區將會建成居民用地。

② 擴寬馬路

另在上文中有提及到,長堤東路將拓寬至東江市場的位置。

③建設番禺廣場中軸線、城市客廳

《優化“市橋河一河兩岸”整體規劃,打造城市客廳建設廣州時尚創意宜居新區》的提案中,建議將市橋河“一河兩岸”打造成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城市客廳”和“城市名片”。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綜合番禺廣場、中央公園一二期、圖書館等,打造建設番禺廣場中軸線,宣揚番禺歷史文化名人,增添公園廣場文化,營造公園廣場濃烈的書香氣息,倡導市民健康文明生活。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馬山梅代表《關於打造政府門前特色文化廣場的建議》

市橋首條城中村改造:拆遷3年遍地廢墟,危樓重重居民仍未搬走?

番禺區人民政府關於《建議》中回覆的第三點內容

舊村拆遷從來不僅僅是拆遷這麼簡單,背後還牽扯著城市建設、道路建設多方面的因素。

獵德村拆遷後有了廣州地標CBD,而東郊村的拆遷,未來是否會成就番禺的地標建築呢?我們且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